小腿粉碎性骨折患者外固定支架固定临床护理

2019-12-24 01:00张译元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23期
关键词:粉碎性优良率小腿

张译元

( 天津市天津医院 , 天津 300210 )

小腿粉碎性骨折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大多数患者受伤后可能合并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损伤,因此I期内固定手术[1]并不适合这一疾病患者[2]。在为小腿粉碎性骨折实施治疗的过程中,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就是外固定支架固定,可以增加手术的稳定性,避免对患者造成再次伤害[3]。在运用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小腿粉碎性骨折的过程中,优质、全面护理服务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提高治疗和患者的恢复效果,因此,就应该分析更好的护理方法[4]。本次实验研究将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小腿粉碎性骨折外固定支架固定的患者83例和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小腿粉碎性骨折外固定支架固定的患者83例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对小腿粉碎性骨折患者外固定支架固定的临床护理方法进行了探析,现将相关实验研究内容分析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本次实验研究将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小腿粉碎性骨折外固定支架固定的患者83例作为对照组,将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小腿粉碎性骨折外固定支架固定的患者83例作为观察组,观察组中男52例,女31例,年龄在18-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4±2.9)岁;对照组中男49例,女34例,年龄在17-5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6±3.1)岁。2组患者基本资料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2 护理方法:2组患者均给予外固定支架固定[5],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全面护理服务,具体的护理方法与措施如下:(1)术前护理。①患肢应急处理:护理人员应该密切观察患者受伤部位以及受伤肢体远端的血运感觉以及活动情况,为接下来的治疗以及预后提供依据。②病情观察与评估: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该全面了解患者受伤经过以及既往病史,协助患者做好各项检查,评估具体伤情与其生命体征、临床表现是否相符,警惕存在胸腹部闭合性损伤以及颅脑损伤的发生。同时,也应该评估患者失血量,必要时给予血液补充,保证患者呼吸道顺畅,建立静脉通路并给予止痛治疗。③心理护理:患者突发疾病,心理上会承受一定的压力与打击,导致患者出现焦虑与恐惧等负性情绪,对疾病治疗与身体恢复均有一定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就应该做好患者的情绪疏导,用通熟易懂的语言,亲切的态度给予患者安慰、鼓励,让患者有安全感,对护理人员产生信任感,并介绍治疗成功案例,提高患者治疗信心,为接下来的治疗提供基础。(2)术后护理。①病情观察:术后护理人员应该密切的观察患者患肢末端的皮温、活动、感觉以及血运情况,如果患者存在感觉迟缓、肿胀严重以及张力性水疱等情况则应该立即给予减压处理。②生活护理:护理人员应该为患者营造一个安静、整洁的病房环境,将病房内的温湿度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同时,应该协助患者选择一个舒适的体位,将肢体垫垫在患者患肢下方,保持膝关节处于伸直中立位,维持外固定器的稳定。在此基础上,护理人员应该调整患者饮食结构,让患者多进食高维生素、高热量以及高蛋白质的容易消化且清淡的食物。③外固定架观察:保证外固定架松紧度适宜,不存在松动情况,观察针锁是否松动,并给予及时的处理,同时定期检查患者是否存在骨折移位,避免因为外固定架松动而导致患者出现骨折移位,对其骨折愈合造成不良影响。④功能锻炼: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可以指导患者进行足趾屈曲练习,并在术后2-3天指导患者完成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和患关节伸屈练习,手术结束后1周可以指导患者进行膝关节被动活动,并让患者掌握如何正确的进行主动锻炼。

3 观察指标:2组患者观察指标包括骨折恢复优良率、护理满意率以及切口、针道感染、外固定支架松动、滑脱、针锁松动以及骨折错位[6]、移位等不良情况。(1)骨折恢复情况判定标准[7]:参照Kolmert评分标准进行评价,患者患肢关节屈曲度可以达到120°以上,无疼痛、畸形等情况的出现为优秀;患者患肢关节可以完全伸直,屈曲度在90°以上,无畸形,偶尔有疼痛情况出现为良好;患者患肢关节屈曲度在60°以上,有可以耐受的疼痛感为尚可;患者关节屈曲度不足60°,存在患肢畸形或者是剧烈疼痛情况为差,骨折恢复优良率=优秀率+良好率。(2)护理满意度判定标准[8]:在患者出院前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问卷的内容包括护理态度、护理技巧、护理及时性等相关问题,由患者进行评价,评分60分以下为不满意;评分60-80分为满意;评分8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护理满意度=很满意率+满意率。

5 结果

5.1 2组骨折恢复优良率比较:2组各有83例患者,观察组患者骨折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2组骨折恢复优良率比较(n,%)

5.2 2组护理满意度比较:2组各有患者83例,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表2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5.3 2组不良情况比较:观察组有患者83例,其中出现切口、针道感染、外固定支架松动、滑脱、针锁松动以及骨折错位、移位等不良情况的患者有3例,其不良情况出现概率为3.6%;对照组有患者83例,其中出现切口、针道感染、外固定支架松动、滑脱、针锁松动以及骨折错位、移位等不良情况的患者有11例,其不良情况出现概率为13.3%;在切口、针道感染、外固定支架松动、滑脱、针锁松动以及骨折错位、移位等不良情况发生率的比较上,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

讨 论

外固定支架是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固定方式,其对患者骨折的恢复有着积极的作用,可以增加骨折固定的稳定性,有利于患者骨折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9]。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这使得大多数患者在注重治疗过程、结果的同时对护理也有着更高的要求,想要获得一种不仅仅可以加快病情的恢复,同时也得到生理、心理的满足的护理服务[10]。

全面护理服务为目前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护理方法,这一护理方案更好的体现出了“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在护理疾病的同时更加注重患者的感受,受到了医学工作者和患者的广泛认可[11]。在运用全面护理服务为接受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的小腿粉碎性骨折患者实施治疗服务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为患者做好了术前的病情评估、生理准备以及心理疏导,保证了患者手术后生活得到充分的照顾、病情得到合理的观察与控制,并为患者提供了功能锻炼与外固定架观察,促进了患者的更好治疗与康复[12]。本次实验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骨折恢复优良率、护理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在切口、针道感染、外固定支架松动、滑脱、针锁松动以及骨折错位、移位等不良情况发生率的比较上,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综上所述,运用全面护理服务为接受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的小腿粉碎性骨折患者提供护理服务,不仅可以促进其骨折的更好恢复,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减少了各种不良情况对患者造成的影响与伤害,值得予以广泛的临床推广以及运用。

猜你喜欢
粉碎性优良率小腿
量化控制法指导髌骨粉碎性骨折术后功能锻炼的效果观察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小腿抽筋不简单
改良张力带术对髌骨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效果研究
我的朋友
父与子
桡骨小头假体置换治疗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