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校史校情“立德树人”教育路径研究

2019-12-26 08:53何琳陈江华宁波邓叶芬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5期
关键词:校史立德立德树人

何琳 ,陈江华 ,宁波 ,邓叶芬

(1.上海海洋大学纪委监察处,上海 201306;2.上海海洋大学档案馆,上海 201306)

随着通信技术和大众传媒业快速发展,台式电脑、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微博和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新媒体时代悄然而至。新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有着及时性、完整性、快捷性等突出的特点[1],只要拥有一台联网电脑或移动手机,大学生即可方便快捷地获取和传播大量的即时信息,信息来源和传播渠道变得立体化,因此也迅速地受到了大学生的认可,成为大学生获得信息的首要渠道,极大地影响着学生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

但是现在的青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仍处在塑造期,心理尚未成熟,网络上的信息、资源、言论越来越趋于繁杂化、多样化,其中也不乏有诸如色情文化、暴力文化、迷信文化等负面的内容存在[2]。高校学生在浏览网络信息时一旦没有秉持住正确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将很容易受到此类信息内容的侵蚀和冲击。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勇于迎接新的挑战,不断创新教育的方法和内容,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才能为学生营造出健康的网络环境,为立德树人理念的落实发展做出努力,进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

该课题立足新媒体时代的现实环境,充分认识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和机遇,结合大学生的实际特点,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和内容,利用新媒体技术,探究校史校情“立德树人”教育路径,以期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实现真正的“立德树人”“文化育人”,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作有利的研究和探索。

1 新媒体时代“立德树人”工作的困境和探索

新媒体时代的猛烈冲击,出勤率和抬头率让每个教师挠头;另一方面,青年学子对深入交流研讨充满渴望,“大班额”“满堂灌”只能搬运知识,却不能真正释疑解惑[3]。如果墨守成规,沿袭老一套,缺乏亲和力与针对性,不能满足青年教师和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很难取得实效。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立德树人”工作,全国高校都在努力革弊布新,创新方式方法,不断增强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

清华大学通过基于思政课堂和慕课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变革,实现了思政课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本”的价值取向的根本转变。线上学习,让思政课随时随地、私人定制,更符合时代特点;线下讨论,更深入透彻,满足学生需求,让理想信念深植于心;混合式教学,唤醒学生学习力、教师教学力。如此改变,不仅体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的基本遵循,更彰显了思政课教学改革“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勃勃生机。

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将VR技术运用到思政教学中,借助“互联网+”技术,学生得以“重走长征路”,真切体验那段光辉岁月。让长征不只是停留在纸上的“史诗”,也不再是定格在照片中的“画卷”,而成了一段可感知互动的沉浸式体验。教学手段更科学化、更高效益、更丰富多彩,让学生感受到直观的、形象的多重刺激的视听觉材料,也让理想信念教育不再‘虚拟’。

武汉大学积极探索实现由“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的有效路径。“六个院士同上一门课”,把专业课讲出思政味;加大思政课改革力度,思政课“慕课”整体推进,让思政课更显理论性;建构富于特色的人文素质选修课程体系,让大学课堂更有思想引领力。

天津大学推动思政课与第二课堂、与社会实践、与党建工作贯通,实施专题式、案例式、互动式、混合式教学,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并实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加强思政课程网络资源库、案例库建设,运用大学生喜爱的方式开展思想理论教育。

2 利用校史校情开展“立德树人”工作现状

校史校情是一所学校办学育人的历史和发展轨迹的真实记录,是该校兴建、发展、壮大的历程,是办学经验、教训、智慧等方面的长期积淀,是大学文化的映射和风格特色的集中体现。校史校情是活生生的身边人身边事,是绝好的 “立德树人”教育资源。

很多高校都将校史校情教育纳入大学生的始业教育、青年教师的上岗培训、各级各类干部的专题培训中;在对校史校情深入研究与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德育工作的实际充分展示校史校情教育的系列成果,如编写校史校情教育的专门教材或者读本,在校报、校园广播、校园网上拓展空间展示校史校情的精彩内容,探索建立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展示馆等[5],平时也注重校史校情中的典型事迹宣传,确立“看得见的师生榜样群体”,用身边的活生生的事例去感召人、引导人。

但新媒体时代,我们利用校史校情开展 “立德树人”教育的方法还不够创新,形式还比较单一,我们要探索课内与课外、教师与学生、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教学与研究的互动模式,着力在大学生的情感升华上下功夫,努力使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校史校情教育的平台上得以升华,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奉献意识和爱党、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道德情怀。

3 新媒体时代校史校情“立德树人”工作路径探索

3.1 延续传统德育

新媒体时代,传统德育工作形势依然要延续。这方面,笔者所在的上海海洋大学做了有益探索和尝试。

如2014年,在举国上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郁背景下,上海海洋大学恰逢确立校训“勤朴忠实”100周年。学校以此为契机,挖掘百年校训档案和校训传承的故事,回顾校训确立100年来的学校发展历程,梳理100年来在校训精神指引下,一代代“海大人”努力拼搏、勇立潮头、扎根基层、服务社会的校训精神典型案例,开展了展览、座谈会、宣传折页等一系列主题宣传活动。

又如2015年,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上海海洋大学为此收集了有关抗战的校史资料,推出 “抗日战火袭吴淞,不屈办学显峥嵘——抗战中的海大校史故事”系列活动,通过展览、座谈会、宣传折页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以身边的故事讲国家社稷沧桑,通过校史校情挖掘“抗战中的海大校史故事”,使师生深切感受到“国家命运决定学校命运,学校沧桑凸显国家沧桑;国家安危决定个人安危,个人命运凸显国家命运”的辩证关系,让大家充分认识到“勿忘国耻,自强不息”的真切含义,从而珍惜和平,珍惜发展,珍惜美好时代,同舟共济,开拓创新,尽早实现“中国梦”。

这些活动将校史校情立德树人工作“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对于促进教学科研发展,让大学精神在继承中发扬,在发扬中内化为师生精神动力,对大学和整个社会“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此外,高校也可定期围绕校史校情挖掘“爱国”“忠诚”等概念开展辩论赛、演讲比赛、文艺汇演、有奖征文等趣味性校园活动,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积极论证的兴趣和热情,使其在活动中不断发展自身素质,达成立德树人的理想效果。

3.2 创新多样形式

新媒体的广泛运用,有效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效率,尤其搭载新媒体的翅膀,教育形式更轻盈也更有趣,在时代感和吸引力剧增的同时,也使得大学生更易于接受,轻松实现内容的有效到达和影响力辐射。

高校校史涉及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国史、学科发展史方面的丰富内容,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最生动、最真实的宝贵素材,也是最具高校特色的教育资源[6]。我们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校史校情信息和资源进行再一次整合和梳理,将其生动化、形象化,对受众形成独特的强烈的感官冲击。比如,设计“全真的感受学校发展历程之旅”,以活泼的全息影音动画以及其他多媒体仿真画面,强调校史的时空延展冲击力、校史承载的人物、事件和其他信息的内涵冲击力,让人有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并设计有效的对话机制和对话内容,在此基础上引导受众理性思索,将德育内容蕴含其中,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

再比如,学校可以通过新媒体技术,在学校论坛、微博、微信群等建立交流讨论学习区,围绕学校党政工作热点问题,充分考虑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人格的个性,寻找好的切入点在网上进行充分的讨论和交流,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锁住,调动大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这样的方式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3.3 把握阵地优势

新媒体打破原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强行灌输的局势,打破时空限制,拉近线上距离,但也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与规范难度日益加大,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立德树人”工作归根结底是做人的工作。学生在哪里,关照和服务的阵地就要延伸到哪里;学生有着怎样的成长和信息接收规律,教育和引导就要因势创新。

高校要不断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加强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道德评价标准的道德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新媒体文化的精神内涵,为大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新媒体文化氛围。高校教师要积极、勇敢地登上新时代的“信息大船”,不断提升自身的资源应用能力和网络技术水平,创新出更加符合学生兴趣需求的教学方式,牢牢把握宣传阵地优势。如带领学生学习党政知识时,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厉害了,我的国》《重生》《建党伟业》《建国大业》等纪录片和电影,为学生构建出集声、光、色于一体的课堂情境,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锁定在大屏幕上,积极主动地了解党和国家的发展历程,感受国家强大所带来的振奋感和自信感,进而树立起振兴民族、建设祖国的理想信念。再如,在日常宣传工作中,要深入挖掘和糅合党、国家、学校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围绕主题推出一系列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教育资料,通过线上线下、微信微博等不同层次、不同平台的“爆炸式”宣传,牢牢把握网络阵地正确的方向,增强“立德树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 结语

高校校史校情是学校历史沿革、办学理念、办学特色、规章制度、前景展望等一系列文化的积淀凝练,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引领当代社会发展的先进文化融合的结晶。新媒体时代,高校“立德树人”工作对形式创新提出了新要求。形式由内容决定,服从和服务于内容。我们一定要摸准青春的脉搏,参透学生“成长的烦恼”,沿用好办法,改进老办法,探索新办法,深入挖掘校史校情德育资源,采用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使“立德树人”工作始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润物无声地给大学生以人生启迪和精神力量,使他们扣好人生的每一粒扣子。

猜你喜欢
校史立德立德树人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校史故事演出
关于高校校史文化育人及建设的思考
围绕六个“下功夫”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弘文立教 校史育人——甘肃农业大学校史育人的实践探索
高校校史文化建设探讨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