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跟时代 立足学本打造“双促”课堂教学新理念

2019-12-30 15:35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7期
关键词:骨干教师交流微课

张 文 卓

(牡丹江市长安小学,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发生了天翻地覆地变化。“互联网+”的普及,拓宽了信息获取的渠道,使教学活动变得更加直观、生动。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长安小学本着“立足学生发展,紧跟时代步伐”的宗旨,将信息技术与学本式成长课堂高度融合在一起,实现“双促”。

所谓“双促”:即以信息技术作为手段促进学本式成长课堂的深入开展;以学本式成长课堂作为平台促进教学资源信息库的不断丰实,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一、基于信息技术手段,寻求学本式成长课堂的再发展

教学方式的每一次变革都伴随着时代发展的需要、学生成长的需要。学本式成长课堂的探索也是如此,它诠释了“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理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当学生形成一定能力后,只限于书本、工具书上的信息来源,限制了孩子思维的发散、认知的空间;课堂上的交流,时间固定,限制了孩子们突发灵感的即时交流。这也使得学本式成长课堂的研究陷入了一个瓶颈。互联网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其快捷方便的信息获取手段,带给我们新的启示,将其融入到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恰恰弥补了缺失,突破了瓶颈。于是长安小学便开启了信息技术与学本课堂的深度融合之旅,以新时代学生、新时代社会发展为本重新审视课堂教学。

二、基于信息技术手段,促进学本式成长课堂的再发展

(一)转变思想,为学本式课堂再发展提供保障

思想的转变是行动的保障,为让教师们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改变教学方式的重要意义,学校选派骨干教师远赴苏州参加关于信息化与教学深度融合的培训。正是这次培训带回的前沿理念让学校决策层面和骨干教师迅速形成了共识,那就是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已成趋势,学校成立了此项工作的领导小组,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并结合学校的实际工作逐步加以推进。我们加强了实用性信息手段的培训,如何录制微课、小影APP、彩视APP、同屏技术、二维码分享、微课宝的使用、云空间专题、评价专题等鲜活的互动培训,让每位教师都看到未来教育发展的新的前景、新的趋势。在新理念培训后,老师们快速地接受了信息技术给教育教学带来巨大变化的现实,并纷纷开始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加以尝试。很多老师实现了手机同屏,将孩子们对课文的批注、对练习题的解答用手机同步到电脑屏幕上,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促进了学本式课堂的再发展。

(二)骨干引领,为学本式课堂再发展提供动力

1.以名师工作室为牵引,为课堂改革打好前战

为了让骨干教师在此项工作中起到引领作用,打造精品。学校本着自主性和主动性的原则,鼓励教师创建了全市第一个“Vthinkinh工作室”。V即代表微时代,是胜利的象征,也是一个团队精神的体现。代表着在微时代里需要不断地思考,不断地行走在思考的路上,发现这个时代中教育的新的生长点,发现与生俱来的自我的潜能。Vthinking工作室的成员均由各学科的骨干教师组成,他们分工明确,除了负责全校教师的培训,还负责各学科、各领域的实验研究工作。有研讨、有合作、有引领、重实践。Ipad教室,改变了课堂知识的呈现方式,以及师生、生生之间交流反馈的方式,让课堂变得更多元化,学生的学习变得更主动;语文学科的骨干教师,鼓励学生课前预习、查找资料,关注学习方法在课堂中的应用和尝试;数学学科,关注微课下派,拓展性思维、课前研究性学习对课堂学生思维提升的尝试;科任学科,关键技能性微课,引导学生自主模仿,再在课堂上进行规范性指导。各学科的骨干教师从“名师工作室”的磨课过程中,相互促进、相互带动。工作室的核心成员开展的研讨式问题引领,辐射到各学科,形成了课题分享式互动交流。

2.以问题研讨式为核心,为课堂改革做好攻坚

学校将“学本式成长课堂”的研究与问题式教研紧密结合。每一次教研都按照:抛出一个问题,教师自行破解,课堂实践,主题交流的流程进行。同时利用校园网和云空间将研究系统化、过程化、延伸化。如“学本式成长课堂”教师讲还是不讲?如何培养学生批注能力?如何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能力等,这些问题,在网络中引起了热议,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畅所欲言,不断碰撞,拿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小主题研究的开展,一方面解决了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破解了教师实践“学本式成长课堂”遇到的困惑。

(三)研磨微课,为学本式课堂再发展提供资源

对于学本式成长课堂的研究,一直以来,我们不仅仅把它看做是一个践行课程教学改革的课堂,更把它看成是一个教师专业成长、一个学生全面成长的课堂。从接触到接纳、从研究到研磨、从模糊到清晰,这个过程中让我们体验到了艰辛,也感受到了快乐。“云平台”的同步使用,缩短了这个艰辛的过程;“互联网+”的思维植入,让交流的范围变得更加广阔。为了让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更加深入的融合,发挥其作用,我们抓住“微课”这个关键点作为深化学本式成长课堂的突破口,不断丰实信息技术平台的教学资源,使两者相得益彰,共同促进。重点从教师微课和学生微课两方面进行研究和实践。一是教师微课,我们定位在依据“学本式成长课堂”学习方法为基础,录制学习方法微课。以往在学习方法的训练上,我们采用的是文本化加之大量的课堂训练,费时费力。现在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下,教师以学习方法微课形式下发给学生。就形成了立体的、丰富的、直观的课程资源。学生依托云空间,脱离课堂也可以掌握所需的学习方法,让学习变得更加便捷。二是学生微课,定位在让学生将自我发现的学习体验,录制成自主学习微课,传递给其他学习伙伴。在这样的分享中,以往局限在课堂上的生生间、师生间的交流及知识获取,在云空间中变得更加海量,更加交流无局限。孩子们可以通过云空间、扫二维码等渠道进行微课分享,这让信息技术不仅助力了学本课堂,更成为了学生学习的手中宝、成长的推动器!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提升;实现了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交流;发展了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如“速滑技巧”“速描设计”等教师微课得到了广大学生家长的认可,“识字方法” “汉字书写”等学生微课让教师看到了学生的需要与进步。

三、基于信息技术手段,推动师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再发展

信息技术与学本课堂的整合,不仅让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学习方式更加多元、交流方式更加快捷,更让孩子们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学生们收集和甄别信息的能力、课前预习的习惯、学习方法的归纳及灵活应用、微课制作展示自我学习的体验等能力均已经形成。利用网络的快捷,孩子们能将自己的学习方法及时与伙伴们交流,及时与老师沟通,遇到问题可以随时、随地寻求帮助,展开讨论。学生的成长也促进了教师思想观念的再度更新,教师们不再拘泥于教材的空间,而是在网络这个大环境中寻求更多的教育资源加以整合,不断创造,让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领航者,不再只是驾驶员。教师们能轻松地教,因为学生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们能快乐的学,因为他们遨游在网络提供的知识海洋中,其乐无穷。教与学完美结合,共同发展,让学本式课堂走进了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

几年来的“学本式成长课堂”的实验研究,伴随着“互联网+”和“云平台”的快速发展,让我们看到了太多的惊喜,教师的成熟、学生的进步、课堂效果的夯实、学校名气的提升。在探索教学改革的征程中,行走在路上的我们,将不断完善“双促”理念,一路迎着阳光,不断采撷着美好!

猜你喜欢
骨干教师交流微课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如此交流,太暖!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导入微课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二)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