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水源区移民心理健康与政策满意度的相关性研究

2020-01-01 00:41柯攀贾佳姜峰波陈雪琴张帅曲嘉琛张帆刘冰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9年6期
关键词:决策树移民心理健康

柯攀,贾佳,姜峰波,陈雪琴,张帅,曲嘉琛,张帆,刘冰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继三峡工程后我国最大的水利建筑工程,对优化华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具有重大意义。水源区移民安置问题是影响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重要因素,尽管移民搬迁后,生产生活水平较以往有较大提高,但移民后续扶持和稳定发展的任务才刚刚开始[1]。搬迁破坏了移民原有的社会网络结构,可能使移民对新的社会环境产生陌生感,对心理健康造成一定影响[2]。本研究选取若干项有关移民政策的主观感受性条目,即移民政策满意度评价,旨在分析移民政策满意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移民提供心理健康咨询和帮助,也为有关部门优化移民安置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襄阳市、宜城市、武汉市三地抽取983名丹江口库区移民。首先从三个地区各随机抽取两个乡镇或街道办,其次从各乡镇或街道办随机抽取一个村或居委会,然后对抽取地区的所有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于2016年7—8月到移民外迁安置地进行调研。调查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大于15岁;②在迁入地生活5年以上;③知情同意配合本次调查。排除标准:①沟通障碍者;②有精神疾病患者。根据Kendall的样本估算法[3],共发放调查问卷1 068份,回收问卷997分,有效样本983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2.04%。

1.2 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①一般情况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等。②移民情况表,包括家庭收入、交通条件、住房条件改善、生活水平改善、移民政策的知晓和落实情况、对村干部工作的满意情况、风俗习惯适应情况、返迁意愿等。使用“非常满意”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非常不满意”5个等级来记录应答者对各个问项评价态度。③心理健康调查表,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Self-Rating-90,SCL-90),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及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方面,采用10个因子分别反映10个方面的心理症状情况。该量表采用1~5分的5点计分方法,分别代表没有、很轻、中等、偏重和严重。得分越低表明心理状况越好,并且任一因子得分超过2分即为阳性,SCL-90总分超过160分为阳性。

1.3 质量控制

调查前对全体调查员进行培训,统一指导语。现场调查时随机分配调查员,所有问卷以调查对象自填为主,调查员只提供必要的解释,所有问卷调查结束后当场回收。数据录入和核查工作采用Epidata 3.1软件。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构成比统计,计量资料使用均数及标准差计算,采用相关分析法分析移民心理健康与政策满意度的关系,采用决策树模型分析影响移民心理健康的因素。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共调查外迁移民983人,平均年龄男性53.05±15.12岁,女性51.34±15.14岁;男性501人(51%),女性482人(49%);16~34岁147人(15%),35~54岁356人(36.2%),年龄在55岁以上的480人(48.8%);在婚860人(87.5%),非在婚123人(12.5%);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484人(49.2%),初中341人(34.7%),高中及以上158人(16.1%);农民658人(66.9%),非农民325人(33.1%)。

2.2 移民政策满意度评价情况

将“非常满意、满意”数值合并为“满意”组,“非常不满意、不满意”数值合并为“不满意”组。移民对安置地交通状况(57.2%)、当地的风俗习惯适应情况(64.2%)满意度较高,对家庭收入(10.2%)、移民政策知晓率(25.9%)、移民政策落实情况(0.9%)和村干部工作满意度(35.7%)较低。见表1。

表1 移民政策满意度评价情况 n(%)

2.3 移民SCL-90各因子得分及总分情况

移民SCL-90的10个因子(躯体化因子、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SCL-90总分分别为1.10±0.30,1.32±0.36,1.12±0.26,1.25±0.38,1.22±0.33,1.18±0.34,1.08±0.25,1.09±0.21,1.09±0.21,1.47±0.47,112.73±23.89。

2.4 移民政策满意度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家庭经济收入满意度、移民政策知晓和移民政策落实与SCL-90 10个因子、总分呈负相关。见表2。

2.5 心理健康决策树分析

以SCL-90总分为因变量(Y),以移民政策满意度10个维度X1~X10为自变量,使用CART算法进行决策树分析(参数设置为:树结构最大深度为4,父节点最小个案数100,子节点最小个案数50,Gini系数的最小变化值为0.000 l。在树的增长过程中排除缺失值。归纳出模型的诊断规则,并采用10层交叉验证模型的识别正确率。变量及变量赋值见表3,决策树模型见图1。决策树分为5层,共12个结点。在筛选过程中,用到的变量按重要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生活水平改善(100%)、交通状况(88.6%)、住房条件改善(87.2%)、适应当地风俗习惯(55.5%)和对村干部工作满意情况(39.8%)。从整个决策树分支可以看出,首先影响SCL-90总分的因素是生活水平改善情况,其次是安置地交通状况、住房条件改善。随着决策树的生长,决定分支的因素也不相同。

表2 移民政策满意度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r值

图1 决策树模型结果

表3 变量赋值

表4 自变量模型的重要性

3 讨论

3.1 移民政策满意度现状

本研究结果显示,移民群体对安置地交通状况和当地的风俗习惯适应情况满意度较高,对家庭收入、移民政策知晓率、移民政策落实情况和村干部工作满意度较低。库区移民在搬迁前,居住地处偏远的秦巴山区,交通状况较差。国家采取移民开发扶持政策,将移民安置到区位条件和发展环境相对较好的地方,移民对安置地交通状况的改善满意度较高。由于库区移民大多安置在本省,而且迁入时间已有6年,移民逐渐融入了当地生活,与当地居民交往日益频繁,移民对当地的风俗习惯接受程度较高。搬迁前,移民可以利用自然条件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畜牧业等,其收入来源较广。而在搬迁后,移民对安置地环境的不适应、土地面积的缩减、生活方式城镇化、移民期望过高、自身尚未掌握新的增收技术等原因,使移民群体收入渠道减少,库区移民产生相对剥夺感[4]。多数移民对南水北调工程评价较高,对移民政策较为满意,一方面说明移民群体具有高度的集体主义精神,支持国家建设,对国家的移民政策认可度较高;另一方面说明政府在落实移民政策时基本上保障了移民的基本生活,完成了移民安置任务。但很多移民对政策缺乏了解,与干部沟通较少,影响移民对政策满意度的评价,这可能与移民自身文化程度不高、政府宣传不够、移民生活期望与政策落实偏差有关。

本次相关分析显示,家庭经济收入满意度、移民政策知晓率和移民政策落实情况与SCL-90 10个因子及总分呈负相关。社会经济地位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复杂的和多方面的[5],迁移对库区移民的生活造成的冲击大,对新环境的适应慢,家庭收入的减少,移民生存压力增加,可能会引发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进而影响心理健康水平。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机制,移民尚未预判搬迁后可能遇到的风险,移民遇到突发事件需要政府帮助时,政府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影响了移民对移民政策的认知评价,从而使其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3.2 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决策树分析是一种主要解决实际应用中分类问题的数据挖掘方法,可以直观地显示变量对于预测的重要性[6]。本次决策树分析显示,对库区移民心理健康水平产生积极影响排在前三位的是生活水平改善、住房条件改善、安置地交通状况。通过调研了解到,外迁到襄阳、宜城、武汉移民安置点的道路、房屋建筑、医疗服务、通信等基础设施齐全,移民的交通状况、住房条件和生活水平较以前有一定改善,移民对交通、住房、生活条件的改善较满意,这充分说明和移民群体物质生活保障最密切的问题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

3.3 政策启示

尽管国家采取的移民开发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移民的生产生活,但后续移民的稳定发展仍需要注意以下问题。第一,拓宽移民致富道路,因地制宜调整移民安置点的产业结构,提高移民的经济收入;第二,加大移民安置点科技、教育的扶持,提升移民文化程度,同时,有关部门需要进一步展开宣传工作,让更多的移民了解政策,让移民享受到实实在在的补偿红利;第三,注重精神文明建设,政府应当考虑搬迁前后移民的精神文化生活[7-8],加强基础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让移民群体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待后续发展的问题。

猜你喜欢
决策树移民心理健康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移民火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决策树和随机森林方法在管理决策中的应用
内陆移民(外二首)
决策树学习的剪枝方法
决策树多元分类模型预测森林植被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