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师生互动模式的构建

2020-01-02 18:19贾宛航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36期
关键词:师生互联网+交流

贾宛航

(南阳师范学院,河南南阳473061)

新时代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到“因时而进,因事而新”,将互联网技术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增强与时俱进的时代感。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模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讲,是指围绕大学生为主体,将参与的各种网络平台为基础,将学生与“互联网+”平台之间的联系和互动作为比较稳定的交流方式,而进行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1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师生互动的原则

大学生与大学思想政治教师之间首先要做到互相尊重对方,以相互平等的方式参与到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师生互动。互动主要作为大学生与教师之间建立的一种稳定的联系方式,这是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要求之一,首先,要推动师生之间的教学发展,必须要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的一个阶段。可以通过采用对话、交流、组织活动、上课提问的方式实现教育活动的交流,学生与教师之间应用平等、谦虚的心态,来互相交流对方的思想感情。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来源于生活的学科,客观来说,也是一门比较偏向生活化的课程,在大学思想政治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将课堂知识与生活相结合,不仅能够让学生在生活中形成对教育内容的正确认知,还能让学生正确的理解课程内容,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教育走进生活和走向生活的过程,有利于锻炼学生与教育主体之间的互动,众所周知,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的问题,这就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很多的生活素材。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与受教育的大学生都是来自社会的人才之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与大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

2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在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它的主要内容是传播正能量,这也是我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如此看重的原因之一。互联网新媒体的到来,为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也建立起了良好的交流平台,从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之间的交流。互联网多媒体技术的兴起,为思想政治的教学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教育主体之间进行相互交流的挑战。主要体现在现代社会中,网络上的普遍性,让网络用语变得更加随意,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只是以单方面的传授教育教学知识,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这种填鸭式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新时期人才的培养。

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资源是平等的,同时打破了思想政治教育者在传统教育方式下的以教育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互联网丰富了教学内容,大学生更喜欢通过网络平台来学习,思想政治课堂教育教学活动的知识太过于片面性,渐渐跟不上受教育者的成长发展要求,在此,就需要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提出更高的要求,但不能否认的事实是,追求潮流的大学生群体已经成为新媒体的主要人群,学校要充分利用这一个发展过程,发挥出在网络平台下思想教育的重要价值。赋予多媒体传播正能量的育人精神。在此,就需要教育者加强对网络平台技术以及自身的专业水平进行提升。

3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师生互动的特征

3.1 双方平民化交流

互联网已经通过各种方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中,并对我们的生活进行了诸多的改变。在当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以平等、公正的交流方式能够促进主体间互动模式的整体发展,也是促进主体互动模式的有效构建所在,也是师生之间相互尊重和相互理解的基础[1]。

互联网的普遍发展也为大学生的学习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为教师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为满足大学生在学习时的学习需求,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提供条件。

3.2 交流影响互动式

在当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下,为实现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可以通过利用互联网多媒体技术,以网络为载体,创建以学习为主的群聊,不但能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还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影响力。

3.3 传播方式多元化

在互联网背景下的思想教育教学模式,通过不同的社交软件和学习软件,比如:QQ、微信、微博、知乎、谷歌翻译、学习帮等软件的出现,促使思想政治教育以不同的传播渠道进行发展[2]。论坛和社区、QQ、MSN、博客、微博等都是受众进行交流互动的场所,许多新闻网站也提供了互动平台,受众可以随时发表自己的观点,作者会及时进行回复。

4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师生互动影响分析

对新媒体平台的运用,会让思想政治教育者更加有意识地搜集、整理、分析涉及学生学习生活的相关信息,多方面、多视角地认识学生、了解学生,便于思政教育者更准确地把握教育对象的思想和行为变化,更准确地把握学生动态,更加全面地了解、掌握学生群体的真实情况,从而做出更加准确的学情判断与管理决策。

4.1 网络传播随意性

网络传播主要有3个特点,分别是:信息多元化、表现形式立体化和传播方式互动化,网络传播是实现社会大众公开的最为关键的工具,可以说互联网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3]。首先,在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传播者,博客、播客、微博以及论坛社区的诞生让每个人都拥有了信息发布的权力。如果在QQ空间或网页上读到一篇很好的文章或者是看到一段精彩的视频,我们可以通过转发的方式让很多人都来分享。我们也可以在博客上发表自己的文章或者制作网络视频,如果作品够精彩、有特色,可能会在一夜之间变成网络红人,这样的事例已不胜枚举。

其次,网络媒体具有很强的互动性。以往传统媒体主要以单向传播为主,受众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即使有互动,也是延迟的。随着Web 2.0技术的兴起,网络新媒体互动性得到了充分体现。论坛和社区、QQ、MSN、博客、微博等都是受众进行交流互动的场所,许多新闻网站也提供了互动平台,受众可以随时发表自己的观点,作者会及时进行回复。2006年《时代》杂志将“年度人物”颁给全球数以亿计的互联网使用者,《时代》周刊对此解释说,社会正从机构向个人过度,个人正在成为“新数字时代民主社会”的公民。最后,基于普通人之间信息互动的Web 2.0技术,让人人都成为传播者。

4.2 信息获取难度大

面临的是巨大的信息含量,每一个人,在不如网络领域的初始阶段,就放置在一个十分广阔的信息库中,将人们与网络紧紧地联系到一起,把人们带到了信息爆炸的时代[4]。

5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师生互动模式的构建

5.1 发挥思政教育主导性

将时事热点的相关资料,在新课程中提出,教师在教学方式上要积极创新,教材内容是重要的教学资料,但也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教学课程不仅是知识点的传授,还是人生经验的化身,也是一种体验课程。关于时事热点方面的知识,可以通过举相关例子来说明,例如:2020年,是“东方四号”发射成功五十周年,或者在讲到经济或者商品等有关的知识时,可以通过对超市与市场的发展现状结合高中政治教学知识,通过对互联网的普及,可以通过对5G网络覆盖所有城市这一事例进行讲解,让学生们参与到教学的探讨当中[5]。

5.2 促进思政教育科学性

利用多媒体辅助政治教学,取合适的教学资源,在大学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中,将课程内容更好的生活化,更好的调动学生对知识点渴求,在多媒体教学课件上,根据教学内容将时事热点与政治相结合,将枯燥无趣的课本知识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让教育更加接近生活。

5.3 注重思政教育真实性

在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教师应该不断创新教育方式,围绕学生展开一系列的教学模式,这是实现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的重要途径[6]。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发挥自身的引导能力,通过多媒体向学生介绍事件的情景内容,合理利用实际事件,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从事件中思考并得出自己的结论,从结论中引出政治课程的内容。在思想政治教学方式的改革,有利于大学生对国家各种实时热点的了解,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在大学期间,进行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的日常生活能有所帮助,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实际生活中的相关事例相结合,加强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和深化,越来越多的教育人士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中师生互相交流的话题引起了重视。生活是现实的也是与情感、需求、理想之间相互联系的,在生活中存在的教育因素也很多,教育来源于生活,所以教育也服务于生活。教育首先要满足生活中事件的需求,在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从日常生活和实际知识背景相结合,将生活实践政治化,实现高中政治教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学观念,从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真实事件出发,让高中政治课堂教育教学更加富有活力。通过学生自由发表见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7]。

5.4 实现思政教育互动性

在大学思想政治教学的教学的主体互动模式下,不仅能突出展现教育改革的成果,还能突出教育特色。在教学上不但要注意学生知识的学习和积累,还要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能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为学生营造出一种积极、自由的学习氛围,课堂气氛可以是死气沉沉的,也可以是活泼的、有趣的、充满欢声笑语的。

根据调查研究表明,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下学习,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新型的教学课程为学生于教师一起探索新知识提供了基础,因此,政治教师首先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其次,政治教师要勇于在生活中寻求适合的教学素材,并且将这些知识与大学政治教学知识相结合,将思想政治课堂教育的氛围变得更加生动有趣[8]。

5.5 加强思政教育创新性

利用互联网平台上的各种教学软件进行辅助思想政治教学,取合适的教学资源,在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中,将课程内容更好的生活化,更好的调动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在多媒体教学课件上,根据教学内容将日常生活与政治相结合,将枯燥无趣的课本知识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让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同时也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也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相交流显得格外重要,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将网络力量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是十分重要的。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也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崭新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进行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也为大学生与思想政治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模式提供了条件。互联网新媒体的到来,也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也建立起了良好的交流平台,从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之间的交流。

猜你喜欢
师生互联网+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