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链模式下财务会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析

2020-01-02 18:19吴媛媛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36期
关键词:项链专业课财务会计

吴媛媛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会计学院,江苏淮安223003)

1 项链模式及课程思政概述

1.1 项链模式

“项链模式”是指由专业课教师把控课程的主线,将专业的基础理论传授给学生,构成项链的底基,同时,聘请思政课教师或者社会典范人物以专题讲座的形式讲授专业课程里包含思政元素的知识点,先在班级大班精讲,然后由专业课教师和思政教师主持小班讨论。思政课教师或者社会典范人物的讲课像在“项链”的底基上镶嵌上钻石,镶嵌的方式可以有专题访谈、讲座、小组讨论甚至PK等的形式等。可以先把思政教师大班讲授的内容制作成视频,再镶嵌到课程思政多媒体课件的“项链”上,最后放到网络学习的大“底基”上,比如:职教云、蓝墨云、学习通等,可以供同一课程的平行班使用,搭建专业课程的网络互动平台,从而加强师生课堂外交流,最终提升整门课程的教学水平。

1.2 课程思政概述及重要性

“课程思政”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它是教学实践和教学效果相结合产物,强调在学校各门课程中特别是专业的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的教育,能够很好地挖掘各门课程中价值引导的意义,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确保我们培养的是有爱国主义情怀和高尚情操的有志青年,进而确保顺利实现新时代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课程思政是结合会计专业的专业特色,将思政教育的内容和灵魂融入其中,从而构建新的会计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使专业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的融合在一起进而达到从灵魂深处保障和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2 财务会计课程思政教学的现状

2.1 专业课和思政课没有有效融合

现今,财务会计课程与思政教育依旧属于各占一块,并没有进行有效的融合。“课程思政”实施不是某一方独立完成的,而是学校领导、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等共同配合完成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校生的思政课,虽然是必修课,但是知识的获得更多倾向于理论教学中,而在提升学生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素养效果不明显,无法从本质上形成有效的教学效果。另外,专业课教师在对于思政内容的掌握方面缺乏主动性,更多的是被动的接收思政教师的建议和方法,不能够积极地去实施它,从而导致虽然实行专业课课程思政,但是思政教学很少甚至“零思政”,本质依然是进行纯专业课教学,对学校的要求只做表面功夫,公开课的教学模式表面是课程思政的形态,但思政元素少渗透甚至不渗透,鲜少有实质上的“课程思政”的教育形态。

2.2 教师是单向灌输的教育者

财务会计教学过程中即使融合了思政元素,但是从教学模式来看,是单向灌输式的教育者。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和学生之间有明确的界限。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而学生则被看作是纯粹的客体,是被改造的工具、被填充的对象。这种把“施教”和“受教”割裂开来,缺乏应有互动点的传统模式,使教师成了讲坛上的“独白者”“单向灌输者”。讲坛上“独白式”的单向灌输教育者,在这种不平等的地位下,教师往往会忽视学生的感受,这种教育模式缺乏沟通与互动,教师和学生双方不在共同的对话平台上,学生在接受上没有积极性,更加不能把教师传播的意识形态有效地内化为信仰,甚至会产生抵触情绪。

3 专业课课程思政项链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3.1 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立德树人的重要保证

“课程思政”与“立德树人”是一脉相承不可分割的,“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教书育人的重要载体,需要将专业课的内容和思政元素融合在一起,并发挥有效作用,在育人与树人的教育征途上,如何秉承“三全育人”理念是新时代教育工作者面对的新课题。立德树人是大学的立身之本,新时代下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即培养高素质人才,要把德育摆在首位,立德方能树人。不仅是思政课教师要将“立德”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专业课教师更应如此,既发挥专业课的职业教学作用也要发挥思政课的德育作用。

3.2 实现专业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效统一

思政课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的价值引领,专业课教师更应如此,实现传授知识和价值引领有效融合。在知识的传授中,将价值观教育贯穿其中,通过价值引领发挥作用,并不断发展,以知识的真理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以理服人,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道德素养。价值引领以知识传授为认识基础、升华思想。为了避免现实教学中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脱节,要发挥专业课教师的教育主导作用,结合思政教师和社会典范协同育人,取长补短,从而做到正直教书育人。只有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才能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效融合。

3.3 实现会计职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保障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为了跟国际会计准则的快速接轨,从2006年至今,财政部陆续发布和修订了42项具体的企业会计准则。2018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发布修订版《财务报告概念框架》,修订版中明确了会计计量不确定性与财务信息质量之间的关系。新版本认为,使用合理的估计是编制财务信息的根本特征之一。面对飞速发展并空前繁荣的经济,如何保持会计从业人员的“初心”,要坚守实事求是的原则,要保持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更加重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和爱国情操的培养与重塑。

4 改革措施

4.1 加强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的协同育人协作

专业课教师和思政教师要充分挖掘财务会计课程里的思政元素,将专业教学资源和思政教学资源优化并整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标准和教学大纲中,并在教学方案和教学设计的各环节有所体现,彻底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模式,在注重培养学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同时注重学生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的培育,引导学生成为新时代下的“四有”人才。

课程思政是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凝练的思政元素融入其中。教学的核心是教师,专业课程的教师要在明确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主动承担起引导学生价值观的作用。除了要及时更新学习会计专业的专业知识和法律法规,夯实专业理论外,更要加强自身的政治学习提升政治素养,做好“项链模式”课程思政的地基。在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要设计好每一个知识点,在专业课程的讲授中巧妙地融入思政元素,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作为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财务会计课程思政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还要将融合思政元素有效融合进来,更要突出“诚实守信”“公平公正”。比如,在讲解应收账款项目时,涉及的费用报销,注重流程讲解的同时要提醒学生树立服务意识,对每一笔业务要在遵守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公允客观的核算,要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在学校期间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在讲解长期股权投资项目时,涉及长期股权投资资产减值,在详细说明长期股权投资面临多重风险(法律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进而推出减值是风险在会计上的表现,从风险入手,可培养学生风险意识,教会学生分析风险,识别风险,并融入“爱岗敬业、坚持准则、提高技能”的会计职业道德,传承会计精神;讲解财务报表项目时,涉及财务报告编制方法知识点,结合财务造假案例,培养学生的诚信理念,不粉饰报表,从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公正和诚信,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除了知识的讲授之外,专业教师还可以运用管理学的案例和视频资源,将专业技能培养和道德水平的锤炼统一起来,从灵魂深处影响学生,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输送更多“合格”会计从业者。

4.2 项链模式下,授课者组团上课

邀请思政课教师和社会典范进课堂访谈教学。高校可有机搭建各类合作平台,积极吸纳思政课和专业课的最新成果,组合各类资源并优化配置,把“财务会计课程思政”建设成为一个开放的课程体系。邀请思政课教师和社会典范进课堂进行大班精讲,并展开小班讨论。由财务会计课程的主讲教师把握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课程总体要求、教学设计和重点问题,选择有代表性的章节,进行精讲和访谈。访谈课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中的“结构性”“封闭性”控制,更多彰显思政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的个人魅力,更多营造师生互动气氛,更能激发学生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大班访谈精讲后,可以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夯实知识结构。

4.3 项链模式下,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加强教学双边互动,通过开展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活动,将教学内容形象化、生动化,变灌输为互动,将思想政治价值观要求转化为专业教育语言体系。比如:在讲授无形资产项目前,让学生去寻找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可以找华为的“极限生存的假设”,实现“科技自立”案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公司要踏踏实实搞研发,进行技术创新,而作为当代大学生要踏踏实实搞学问。通过一系列经典案例的介绍和讨论,让学生从小故事中感悟大道理,加强学生对于诚信、法治、公平的认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灵魂,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教学效果。

传统的教学模式认为,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唯一场所,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和互联网资源,可以把学生的学习领域拓展到家庭、企业与社会等场所,教师除了课程正常的课间及坐班答疑,课程建立QQ答疑群,在职教云、学习通等平台设讨论区,随时与学生进行在线互动和沟通讨论,解答学生疑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4.4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

教学方法改革方面,课程构建“组合式教学法”,将不同教学方法交替运用于不同教学内容中,先提问后讲解再实践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带着问题学习理论,再将学到的知识在实习、实践中应用。课前,积极组织学生根据预习的内容查找案例资料设计PPT或者编辑视频;课中,学生展示讲解,专业课教师由学生展示的内容逐步引入专业知识点的讲解,并强化会计职业道德和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高尚情操;课后,鼓励并引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性活动或会计技能大赛,如参加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江苏省会计技能大赛等。

教学手段改革方面,财务会计课程可以结合经济现象,运用管理学典型案例,尤其是反面案例辅助课程内容的讲解,以起到警示教育作用。比如,在讲存货项目时,涉及增值税这个知识点,可以从我国税收制度的变迁以及增值税税率变化入手,结合和国家经济飞速发展、百姓财富快速增加,融入减税降费对于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增强国家经济实力,最终惠及民众的重要意义,让学生更直观感受国富民强的荣耀感,增强学生对国家的制度自行和道路自信。将教学设计为案例导入引发思考,并建立案例库,通过典型案例库来讲解涉及的具体会计准则的要求和实务操作。通过问题起发,引导学生进行案例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创新思维。

5 结语

综上所述,财务会计课程思政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专业课教师应将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因素相融合,深入发掘各财务会计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并融入会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作为会计类学生的专业核心课,财务会计课程思政教学希望将诚实守信、坚持原则的职业道德和文化自信、科技自立的爱国主义情怀教育贯穿全课程,以促进学生健全、高尚人格的塑造和培养。

该文从课程思政的角度出发,提出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通过协同育人来达到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挖掘了财务会计课程的思政元素和德育内涵,分析财务会计课程融入思政元素遇到的问题,从财务会计课程思政的现状入手,结合专业课课程思政改革的必要性,通过规划具体的项链模式下的教学改革方案,着力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职业素养,使知识教育回归育人本真。

猜你喜欢
项链专业课财务会计
滋嘎嘎做项链
项链的秘密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环京城的“月季项链”来自哪里?
大智移云下财务会计人才的转型探索
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财务会计风险管理研究
ERP在企业财务会计中的应用及价值探索
真心假项链
微信在中职汽修专业课教学中的探索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