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经管类专业课程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研究

2020-01-02 18:19杜晓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36期
关键词:经管类人文素质

杜晓

(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重庆400021)

我国目前的高职院校对人文素质的重视程度普遍不高,学生只会技能而缺少职业道德,导致学生很难维持一份长久的工作。现在高职院校的规模不断扩大,则让高职教育在表面上看起来有了很好的发展,但实际上只是一个工具人,目前高职课程过于单一,大多是高职院校都是由中专院校升格而来,导致师资力量跟不上时代发展,也无法满足学生的基本要求。高职院校的学生就应成为受欢迎的“职业人”,让学生学会为人处世,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因此在课程中加入人文素质教育十分重要,能够促进这一目标的达成。

1 高职院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

现如今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社会上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用人单位不仅需要员工掌握技能与专业知识,还要求其具备人文素质及良好的心理素质。

1.1 高职教育快速发展凸显了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

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越来越迅速,需要越来越多的经管类人才,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课水平相比于本科生较差,但大部分高职院校为增加办学规模,将就业作为第一大“卖点”,没有对学生的人文素质进行教育。受此影响,大部分高职学生有较强的技术性,但缺少人文精神。部分学生有乱扔垃圾、随意骂人等不良现象,且有些学生还存在危害社会的不良心理,因此,高职院校只有重视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学生的健全品质,让学生成为全方位的高素质人才。

1.2 社会工作岗位对人才教育的强烈需求性

现在经济迅速发展,使得经济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这使本就饱和的市场变得更紧张。让本就困难就业形式变得更严峻,现如今就业环境复杂,对大学生要求也十分高,不但要求员工有专业技能,还要求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如果缺少人文素质教育,就会让学生在未来就业及生活中遭到困难。所以,想要改变这种现象,就必须要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加强重视,帮学生养成综合职业能力。

1.3 现代人才素质结构中人文素质教育不可或缺

人文素质教育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及人文精神,加强其使命感与责任感,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人文素质中最基础的就是文化素质,高职院校教师通过对学生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将以往的重教育不重德育的现象改变,打破只重技术而不重素质的不良现象,所以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十分重要。

2 在高职经管类专业课程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人才培养目标存在问题

虽然各高职院校对人文素质教育都有所重视,但还没准确认识到正确的素质教育,使教师在教学中目标发生偏差,进而使学生在接受素质教育时不能接收到准确信息,导致在日后工作发展中受到阻碍,不能全身心的投入或在工作时出现态度问题,让工作机会因此白白丢失。

2.2 课程设置问题

现在大部分高职院校在为学生分配课程时大多数以“文化课”为主,如数学课、语文课、经管类等专业课,造成学生只能接收到文化知识,对道德层面知识有所缺失,让学生成为一个没思想的“工具人”,在工作岗位上只听上级的“摆布”,不能进行独立思考,意识不到上级命令的错误,工作白干,因此,学校应同等重视技能培养与素质培养,才能让学生成为全方位的人才[1]。

2.3 方式方法问题

在传统的高职教学当中,大部分教师都采用“鸭子听雷”式讲课,即教师讲学生听,导致教师成为课堂主体,使学生被动学习,导致学生不会运用,成了“白学”,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加入人文素质教育,就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会听讲而不会主动思考,进而成为一个只按程序进行的“工具人”[2]。

2.4 教师教学问题

高职院校经管类教师在教学时常会形成错误观念,认为教师是课堂中的主体,只要自己讲得好学生就学的好,导致教师长篇大论的在讲台前讲,学生在下面疲劳的听课,让学生在乏味的课堂中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在工作中无法发挥自己的作用[3]。

3 加强高职经管类专业课程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策略

3.1 明确人文素质在培养人才中的地位

人文素质在高职院校中不受重视是因为高职院校没有明确人文素养教育的地位及重要性,在日常培养中只是说说而已,只注重技术型人才培养,没有去关注综合型人才[4]。

第一,经济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因此高职经管类专业课程更应重视对人文素质培养,要改变重技能轻人文的错误观念,避免将学生培养成工具人,要深刻意识到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高职学生不应仅看重自身技能,专业知识也是十分重要,现代社会要求技能和知识都有一定要求,因此只有符合全部要求才能更好地胜任工作,人文素质教育才是真正的立人之本。假如经管类专业学生没有良好职业素养,就会造成工作中缺少职业道德,泄露公司经济状况和机密,对公司造成伤害。假如高职学生在学校只学会专业技能,就和机器人没什么区别,这和人才的培养目标背道而驰。第二,高职院校应意识到技术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一样重要,且需要共同发展。因为如果只培养技术型人才那么教育不完整,就无法实现现代的教育目标,只有让学生学会真正的做事、生活才能更好发展,这也说明技能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一样重要,只有共同发展才能成为全面人才。第三,在观念转变后,高职院校需要将人文素质教育加入人才培养的目标中,让学生准确掌握自己专业技能基础上还具备优秀的人文素质,这样才能在毕业后更适应工作岗位。高职院校在制定培养人才的目标时要充分体现市场的作用,将社会需求反映出来,以经济行业实际发展为准则,对各岗位进行深刻分析,聘请专业人士制定目标对学生进行教学。此外,还要突出培养学生重点,制订具有针对性的计划,将学生的职业道德及职业能力进行全面提高,让学生拥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加强学生之间的团结,让学生具备充分的可持续发展[5]。

3.2 建立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课程对高职院校而言十分重要,是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是否科学的设置课程,对人才质量有直接关系,因为此课程是培养高职院校人才的核心,且需要加重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比重。保证人文素质在课程中的基本地位,帮学生养成健全人格。课程主要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高职院校可辅助开设客座课程及报告会等,全方位对学生身心进行培养[6]。

3.2.1 将必修课和选修课的作用充分发挥

在课程结构上应以必修课为主,选修课为辅。多为学生开设思想品德相关的课程,让学生对人文素质有清晰的认知。人文素质教育与学生品质的形成有着直接关系,在完整的高职教育之中,情感教育是不能缺少的一部分。在高职经管类教学中,教师需建立良好的教学环境,处理好学生的情感和认知的关系,并将情感作用发挥出来,让学生在经管类课堂上能体验到许多正能量的情感,提高学生情感发展,为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及探索欲打下坚实基础,帮学生养成优良的人格,促进师生间的友好交流沟通。教师在进行经管类教学时,不能仅把注意力放在传授技术知识及技巧上,还要注意学生情感、素质、自尊心、能力等培养,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形成良好的品格[7]。让学生在未来就业中能充分利用好人际关系,打造和谐上下级关系。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让学生感受到人文关怀,体现出人文素质教育的真正作用和价值,让学生在良好氛围中学习成长,体会到来自教师和同学的关爱,为学生在未来情感发展及对工作能力奠定基础。

3.2.2 课程内容整合、规范

为经管类高职学生进行授课时,不能注重语文、历史等学科,要打破传统应试教育,经管类专业需要和许多人打交道,假如只有技术,没有“情商”也很难在公司发展下去。在选择选修课时,应充分考虑学生自身需求及社会需求,且根据自身学校的特点进行自主选择,这样不但可加快对学生能力及素养的培养,还可让学生开拓思维,尽快分析利弊,做出最有利的选择,这也是经管类专业学生所必须面临的问题。在内容上,也应为学生制定人文素养与职业素养相关的内容,为学生未来工作及发展打下坚实基础[8]。

3.2.3 课程数量在质量不在数量

在设置人文素质教育时,高职院校不应设置过多节数,要按必修为主选修为辅的原则,打造高品质课堂,这也是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最好就是将人文主题的课程进行“打包”,整合成一个课题,让学生不必学一些没必要的知识点及思想,此课程可由一个教师或多个教师进行讲解,主要是人文、社会、自然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注重自身技能的基础上增加整体素质。高职学校在开设讲座时,要多和学生互动,因经管类学生在未来工作中,需要到台前进行发言、和众多客户交谈等,如果学生自身害羞或放不开等都会导致无法完全胜任这份工作[9]。

3.3 采用多种方式拓宽人文教育空间

3.3.1 在经管类课程中渗入人文素质教育

现在的科学知识是无数先人通过不懈努力而实验研究得来,本来就带有浓厚的人文精神。教师在经管类课程教学时,要将发明历史、科学发现等融入进去,多为学生科普中国人身上的艰苦奋斗、爱岗敬业等精神,激励学生向无数能人先辈学习。高职学生的课程内容主要有知识及精神方面,教师要教会学生将精神与知识结合在一起,运用自己的智慧更出色地完成任务。所以专业课教师要将经管类专业中隐含的文化挖掘出来,提高学生对美的理解力,将科学美通过课程传递给学生,进而在工作中能做到尽善尽美。教师可定期带学生外出感受大自然,让学生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自然发展,让社会与经济共同进步[10]。

3.3.2 在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环节进行渗透

在实验实训和实习当中最能体现出人文素质,在高职学校的实践环节中,虽然技能较主要,但教师还要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要引导学生使用正确技术,结合科学性观念。在企业实习的过程中不但要有良好技术本领,还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用良性竞争来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3.3.3 改变教师教学方法

教学的重点及难点在于让学生自主的进行学习,所以,帮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学习习惯是每个教师追求的目标。

在以往教学中,教师只重视自己的教学能力,并且对课堂学习的主体产生错误的认知,这就会导致教师的课堂质量及效率不高,因为过度注重自身就会忽视学生的主观意愿,不能满足现在高职学生对职业的需求,而过度的“照本宣科”教学,只会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对美术学习失去兴趣,进而使自身的才能无法被挖掘。教师应清晰地认识到,教师在课堂中是“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真正的主体是学生。对专业天分好的学生教师可在此基础上进行人文素质教育;而对一些学习较差的学生,教师可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进行“差异性”教学,帮自律性差的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减少学生间的差异性,进而进行文化素质教学。作为高职经管类专业教师,应多注重引导,改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理念等,为学生打造一个有趣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引起其对经管类课程学习的兴趣。

4 结语

加强高职经管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这一时代对其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发展的必然结果。高职教育不仅是要培养学生学会某一种技能、知识,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成为全方位发展的职业人,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现在用人单位对于员工的职业素质以及职业道德的要求正在不断提高,因此高职院校对于人文素质教育必须给予高度重视,让其有正确的职业道德,与此同时,高职学校还必须为学生配备高质量的人文素质教育的师资队伍,进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以及发展能力。

猜你喜欢
经管类人文素质
基于SPOC的经管类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人文社科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
2014年3月经管类畅销书排行榜
2013年2月经管类畅销书排行榜
2012年11月经管类畅销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