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矿山文学作品中的近现代矿山史书写

2020-01-02 18:19刘绍晨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36期
关键词:钨矿铜矿矿工

刘绍晨

(1.江西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西赣州341000;2.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200092)

1 矿山与文学——作为文学舞台的矿山

夏目漱石曾提出过要用社会环境/时代精神来看文学作品的方法[1]。长期以来,鲜有通过文学作品探讨日本矿山产业发展状况的论述。因此,笔者欲从日本近现代文学入手,对解读矿山与文学的关系做一尝试。日本近现代文学中不乏以矿山为舞台背景的作品,如幸田露伴以江户时代的新泻县佐渡金矿为中心,创作了《佐渡岛》(1897)。杉本苑子以江户享保年间的岛根县大森银矿为背景,创作了《终焉》(1977)。咲村观以江户初期至中期的爱媛县别子铜矿为背景,创作了《豪商三代》(1981)。夏目漱石(1908)和宫嶋资夫(1916)分别以明治中期枥木县足尾铜矿、明治末期的茨城县高取钨矿为舞台,创作了《矿工》。松田解子以明治20年代至明末期的秋田县荒川铜矿为舞台,创作了《阿玲的故事》(1966)。新田次郎则以明治末期的茨城县日立铜矿为舞台,创作了《某村庄的高烟囱》(1968)。

首先,在以矿山为舞台的文学作品中,铜矿占了多数,佐证了铜矿在日本近代化中的重要地位。山尾庸三在明治五年(1872)的《工部省沿革報告》中阐述道,“于我国而言,夫铜乃皇国之名产,从来为外国贸易随一之品物也,而现今将兴矿业,方适海外铜价腾贵,实乃天幸……,宜着手铜山开采”[2],直至大正初期,铜几乎是日本矿产品中唯一的出口商品。其次,文学作品反映出了日本矿冶技术的发展状况。如咲村观在《豪商三代》所写,“此刻,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瓶中的熔融物上。……不出所料,熔融物的量缓慢减少,渐渐融入了热灰的内层中。理右卫门心情十分激动,……‘是银子吧’,理右卫门用颤动的声音向弥吉问道。”[3]引文展现了主人公苏我理右卫门(1572—1636)成功分离铅和银的场景,他发明了从精炼铜中提取银的分离法,从而飞跃性地提高了铜的纯度。最后,作家与矿山有着密切联系。松田解子于1905年出生在秋田县的荒川矿山,并在荒川矿山事务所工作,积极参加工人运动和妇女解放运动[4]。宫嶋资夫1909年曾在茨城县的高取钨矿做过一年多的事务员,钨矿的工作经历为他创作《矿工》奠定了基础[5]。

不言而喻,文学作品的产生需要有一定的舞台背景,而矿山作为文学背景出现已是由来已久。笔者将此类以矿山为舞台的文学作品称为矿山文学,并通过文学作品具体阐述日本近现代文学家们对日本近现代矿山史的书写。

2 夏目漱石笔下的近代“矿工”

夏目漱石的长篇小说《矿工》从明治四十一年(1908)起连载于东京和大阪的《朝日新闻》。小说讲述了一个富家青年子弟感情受挫后,偶遇一男子,并在其反复诱导下体验了矿工生活的故事。小说涉及的足尾矿山位于枥木县日光市西南部的足尾町,是日本代表性的铜矿山。该铜矿于庆长十五年(1610)被发现之后几经开发,终于在明治政府的推动下,于20世纪初期迎来鼎盛时期,铜产量占日本铜总产量的40%,是日本最大最重要的矿山之一。然而,矿山的不断开发致使周边植被遭到大肆砍伐,铜冶炼所产生的含硫烟尘污染了空气,矿山废液污染了当地的河流,影响了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发生了轰动日本全国的“足尾铜山事件”。

在小说中,矿山的作业场所被称作“シキ”(矿坑),是矿工们工作的地方,他们的工种分化细致,“シチョウ”,“堀子”帮矿工打下手的工人,此外还有“堀子”的帮手“山市”以及艺妓。“シチョウ”薪酬很高,每天的报酬换算之后有1~2日元,而“堀子”每天的工钱只有30钱(100钱=1日元)左右。然而,工人所属企业的老板还要从微薄的收入中抽成百分之五,而租借被褥的费用是一床3钱,一天的伙食费是14钱。一旦受伤或者生病,矿工们连护理费都负担不起,全要自己负担治疗费用[6]。此外,矿山里的卫生环境极其糟糕,床上尽是跳蚤和虱子。这种食不果腹、夜不成寐的日子,令主人公怀念起自己家舒适惬意的生活。小说这种强烈的对比揭露了知识阶层与底层劳动者之间的差距和矛盾,勾勒出了矿工们恶劣的工作环境,以及被剥削的悲惨命运。

3 宫嶋资夫《矿工》中的矿山书写——茨城县高取钨矿

彼の前には刳られた山の肉の断面が立っている。赤黒い母岩を貫いて走っている真白い筋のような、やや傾斜した硅石の脈の中には、オルフラマイトが石炭のように光っていた。真鍮色の硫化鉄や金色の銅、緑の鮮かな孔雀石も鏤んでいる。小さな剣を植えたような透明六方石のスカリは、所々に氷のような光を放っていた[7]。

宫嶋资夫是早期无产阶级文学的旗手之一,他的中篇小说《矿工》于大正五年(1916)由近代思想社出版。引文十分细致地描述了石英岩脉(“硅石の脈”)中包含的各类矿石,其中“オルフマライト”即由钨酸亚铁(FeWO4)组成的黑色单斜晶体矿物——钨铁矿,是炼钨的主要矿物原料。而“真鍮色の硫化鉄”即黄里透红的黄铁矿等矿物,“金色の銅”即黄铜矿,“透明六方石”即水晶。与小说有关的高取钨矿历史较为久远,始于17世纪初的锡矿开采,至明治四十一年(1908)年发现钨铁矿的露头后,才取名高取矿山。明治四十四年(1911)由三菱财团接手,后几经复产,大正昭和时期由于日本经济及军事势力的增长,钨矿的运用日益重要,1925—1945年,本州地区的钨矿产量占到日本总产量的83%。该矿山在昭和二十五年(1950)移交荒川矿业管理经营,并最终于昭和六十一年(1986)关闭[8]。

作为日本矿山开发史中的重要一环,宫嶋资夫的小说《矿工》为我们展现了日本钨矿开发的历史片段。不仅如此,小说生动描写了矿工和矿山作业状况,刻画出底层矿工的悲惨境遇,揭示了日本社会的尖锐阶级矛盾,因而成为大正时代无产阶级文学优秀的先驱作品。

4 《阿玲的故事》与秋田县荒川铜矿的兴衰

《阿玲的故事》(获田村俊子奖)是日本无产阶级女作家松田解子的代表作,1966年连载于《文化评论》。小说以秋田县荒川铜矿为舞台,以日俄战争前后的日本资本主义发展为背景。荒川铜矿最早发现于江户时代的元禄十三年(1700),明治八年(1875)划归明治政府的矿山寮直接管理,后于明治二十九年(1896)转手给了三菱合资公司,19世纪80年代的荒川铜矿正值开采高峰期。正如小说所言,三菱公司扩充了开采加工设备,使得荒川铜矿得到了大力开发。小说中描写了该矿的开采盛况——“连续几日的上午,装有粗铜的矿车密密麻麻地排列在一起,车上暗红色的粗铜散发着白霜的光芒,矿车在马匹的牵引下,犹如盖印章一般接二连三地钻出矿山”[9]。

荒川铜矿的开发离不开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的推波助澜。至19世纪末期,荒川铜矿的产量日盛。日俄战争之后,矿山作业的强度一度加大,阿玲的丈夫千治郎每天早出晚归。然而在冶炼设备的扩充工作结束之后,千治郎的父亲却因为没有工作而不得不解散他创立的工作队,千治郎也因此成了杂役。千治郎而后又与朋友藤田一起要求改善公司改善矿工待遇,却不料某日遭遇事故不幸遇难。阿玲也因此开始了苦难的后半生,尤其是与矽肺病矿工短暂的婚姻、被公司解雇、遭遇熔矿炉事故、泥石流等一系列灾难为她的后半生增添了悲苦色彩。

小说创作于日本工人运动的摇篮期,展现了女矿工在工人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普遍性及当时社会改革的新动向,展现出了文学所内含的记录和批判社会历史问题的重要作用。

5 岛根县大森银矿山的《终焉》

《终焉》是历史小说家杉本苑子的代表作品之一,于1977年由每日新闻社出版,讲述了历史人物、大森银矿领代官井户平左卫门用红薯救当地的百姓于水火之中的故事。

“除山路附近的新切矿道外,铉又发现了几条新的矿道……矿口的实习矿工们用搬运车将矿石放在被称为臼石的台石上,不停地将矿石敲碎”[10],该段文字描写的是平左卫门在即将到来的冬天之前,与近卫伊达金三郎视察领地情况的场景。文中的实习矿工的原文是“手子”,主要以12~13岁的少年为主。小说的舞台大森银矿位于岛根县大田市的山岭地带,最初发现于延庆年间(1309年),直到天文三年(1533)导入名为“灰吹法”的银矿精炼技术后才得以开发。小说所提及17世纪前半叶的庆长年间是大森矿山开发的最鼎盛时期,仅主矿上的釜星矿年产量就已经超过了10吨,且多为天然银。事实上,大森银矿于明治十九年(1886)再次开山,主要是以永久矿为主,产量极为可观。但该矿山于大正十二年(1923)停止开采,此后便是一蹶不振[11]。

享保十六年(1731),年届六十的井户平左卫门为人优秀正直,因而受大冈越前守举荐,担任了第19代大森银山领代官。但是,这一人事变动对平左卫门来说,与贬职无异。享保十七年(1732)因气候反常,作物歉收,银矿产量此时也是急剧下降,加之儿子伊织病亡,对井户平佐卫门打击极大。为了拯救领地内的百姓,井户平左卫门擅自开仓赈粮,同时减免领地内百姓的年贡。然而,平左卫门因未遵守幕府法令,又受到大冈越前守忠相的夹板气,最后竟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不难想见,银矿的开发利用在当时对一地经济的巨大支撑,并通过主人公的波折历程,反映了大森银矿开发的式微,及其与日本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6 结语

亚当斯密在其《国富论》中提到日本的铜可以运到欧洲,以论证金属市场的全球化,并认为日本的铜的价格曾影响过欧洲的铜价格。日本矿山开发始于13世纪,至明治时代在富国强兵政策的推动下,日本全国各地的金银矿、铜矿、钨矿、煤矿相继被开发。矿山的开发利用是其工业化的重要基础,与日本的近代化、社会阶层的分化及社会公害问题等联系密切,更与日本乃至世界经济发展史紧密相连。除了金属矿外,煤矿也是日本作家的宠儿。五木宽之就曾以筑丰煤矿为舞台创作了大河小说《青春之门》,而西村健的《地下的山》是以九州大牟田市的三池煤炭为背景写成的。矿山一般作为史话或小说题材出现,其实并不陌生,不管是纪实文学或是科幻文学,都是基于现实的一种再创作,矿山所孕育的生态环境给日本近现代文学的研究提供新的素材和思路。

猜你喜欢
钨矿铜矿矿工
基于新SEIRS 的矿工不安全行为传播分析
K型碲钨矿结构化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江西钨矿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探讨
共和国“第一国企”助革命成功
金牌挖矿工
柴北缘联合沟铜矿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及找矿前景
矿工
全球十大铜矿公司
西部矿业迈向国内铜矿“新巨头”
江西省钨矿资源特征及成矿规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