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汉语言文学教育中人文素养培养策略研究

2020-01-02 18:19焦琛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36期
关键词:汉语言人文培育

焦琛

(甘肃省镇原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甘肃庆阳744500)

在我国中职教育发展不断深入的背景下,经典授课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汉语言文学授课。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的人文素养需求较为显著,在中职汉语言文学授课过程中如果没有进行适当的人文素养培育,便会导致学生在毕业后面临较为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利于院校未来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合理的人文素养培育策略能够显著加强学生的主观积极性,促使他们将精力投入到汉语言文学的研究过程中,进一步强化整体学习质量与效果,降低出现认知偏差问题的概率,有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

1 人文素养的基础概念

在信息化技术发展逐渐成熟的背景下,社会人才需求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变革。相较传统人才定义条件,当今时代的人才标准逐渐偏向自身素养。这种素养体现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以及内在的思想过程上便成为人文素养,其含义覆盖较为广泛,包括文学领域、思想领域、道德领域、法律领域等多方面的内容,能够指引个体的未来发展方向[1]。通过适当的培养策略,人文素养便可以发挥积极作用,让个体明确基础生活形式,避免陷入认知偏差区域,实现良好的发展目标。通常情况下,人文素养包含较为显著的民族内容,能够表现出文化传承的形态,具有鲜活的表现方式。通过培养人文素养,能够进一步强化个体解决日常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对于汉语言学生形成世界观、人生观有着重要的影响效果。因此,在中职院校进行汉语言文学的授课过程中,应当重点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其能够胜任社会需求,达到良好的发展效果。

2 中职汉语言文学开展人文素养培育的重要性

2.1 有利于丰富学生内在气质

中职汉语言文学属于院校教育阶段中的重要内容,通过这门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基础文学审美,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品质、丰富内在修养。在汉语言文学授课过程中培育人文素养有利于加强学生的文学气质,进一步拓展他们的知识面,使其能够在就业竞争活动中展现良好的应用技能,进而强化中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效果。因此,在汉语言文学课程中开展人文素养培育有利于学生的强化教育,能够实现良好的发展目标。

2.2 能够强化学生文学技能

汉语言文学属于我国历史的关键组成部分,与民族文化具有一脉相承的特征。通过在这一门课程内融入人文素养培育策略,能够让学生探索古代历史,欣赏传统文化,进一步培养自身的基础文学鉴赏能力,实现良好的发展目标。中职院校的基础任务是培养社会人才,而社会人才需要具备良好的文学欣赏与历史传承能力[2]。因此,在汉语言文学授课中培养人文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基础素质,进而实现社会人才培养目标。

2.3 实现传承经典文化的目标

通过在汉语言文学中开展人文素养培育,有利于进一步传承我国的经典文化,使内容传播程度能够有效提升。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中华文化开始吸引各个国家的注意。在亚洲、欧美地区纷纷成立了大量的孔子学院,为我国的经典文化内容传承提供了有利的基础。汉语言文学属于文化扩张的一门重要科目,其能够让学生丰富自身的文学储备,进一步提高文化内容的积累与应用程度,有利于经典文化的传承。在这一过程中融入人文素养的培育,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认知,使他们能够在进入社会后完成传播经典文化的使命,有利于人才的素养培育。

2.4 可以强化学生的认知能力

通过在中职汉语言文学教育中融入人文素养的培育,有利于学生的发散思维练习,能够帮助他们扩大自身的见识,达到良好的人才培养目标。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大量的信息不断冲击着人们的思维,导致原有的淳朴特质逐渐丧失。在这种背景下,社会需要具有人文素养的人才进行灵活调整,丰富群众的精神世界,明晰运转的哲理,达到良好的发展目标。通过在汉语言文学教育中进行人文素养培育,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让他们能够进一步强化发散思维,对工作中的基础规律实施研究,降低出现就业困难的概率,有利于精神观念拓展与强化[3]。

3 中职汉语言文学培养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

3.1 合理革新教学方式

在我国教育活动不断革新与进步的背景下,中职经典汉语言文学授课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全新的背景条件。因此,中职院校管理人员以及汉语言文学教师应当探索全新的方案,进一步革新授课方式,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环境条件中增强自身的人文素养,实现良好的发展目标。在传统方案出现问题的情况下,教师应当革新授课理念,并应用信息化教学方法,尽可能为学生创设人文素养的培育环境,降低出现认知偏差与行动偏差的概率,避免汉语言文学受到时代淘汰的结局。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例如,在课程中教师需要避免局限于教材内容,应当结合人文素养知识进行授课,实现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目标。同时,还需要利用互联网技术,进一步丰富课堂中的教学资源层次,让中职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快速集中注意力,避免出现不良问题导致人文素养的培育效果不理想。中职教师很容易陷入讲解误区,如果没有采用新颖的授课方式,学生的积极性便无法得到有效调动,进而产生厌倦问题,不利于进一步教学的展开。因此,教师应当在汉语言文学培养的过程中,结合趣味人文素养元素,将其融入课程内容中,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中职学生能够放松身心,达到良好的学习目标与人文素养培育目标。

3.2 进一步拓展授课内容

为了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汉语言文学教师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拓展授课内容,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教材以外的文学资源,使他们可以快速提高审美能力,实现人文素养的联动提升,达到良好的培育目标。在当前中职汉语言文学的授课过程中,大部分教师仅仅依靠教材进行讲解,没有结合实践内容以及教学活动进行授课。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人文素养无法得到有效培育,导致整体授课的效果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瓶颈[4]。因此,教师需要进一步深入汉语言文学的授课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学习状态与知识储备程度,设计规划拓展教学流程,让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活动以及实践了解汉语言文学的真正意义,并明确人文素养的提升途径,进一步强化整体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还需要在课堂过程中采取合适的方法,引领学生深入研究拓展教学内容,避免授课流于表面,无法发挥有效作用。例如,中职汉语言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常会遇到难以理解的拓展内容,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当进行适当的引导,让他们能够明确内容的基础含义。之后,教师还可以结合人文素养的培育策略进行适当的讲解,使学生能够提高自身的素质,达到理想的培育效果[5]。

3.3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对于中职学生而言,良好的学习环境具有关键性意义。汉语言文学的授课过程需要在课堂内部开展,培养人文素养的过程也需要结合课堂的环境进行。因此,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强化课堂纪律管控,避免出现随意扰乱秩序的问题,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教师还可以定期在课堂中组织比拼大赛,让学生能够在趣味活动环境中培育人文素养,实现良好的发展目标,增强就业竞争力。

3.4 完善情感教育内容

人文素养的培育与情感教学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汉语言文学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当采取有效的情感引导措施,让学生能够走出精神偏执范围,进一步强化自身的心理素质,达到良好的人文素养学习效果。汉语言文学的传统授课方式只能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而无法走进他们的内心。为了强化人文素养的培育效果,教师必须革新传统方式,注重学生的精神与情感状态,及时进行介入引导,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达到人文素养的提升目标。例如,在汉语言文学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情感与性格存在一定缺陷的学生,并采取有效的关照措施,让其能够正常进行学习,并建立合理的认知观念。通过这种方式,能够降低班级内部学生发生问题的可能性,并有利于他们的人文素养培育,实现良好的发展目标。

3.5 结合热点事件校正学生偏差观点

中职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没有进行正确的教学引导,人文素养培育也便无从谈起。因此,在汉语言文学实际授课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的人生观念校正,并帮助他们梳理外界流入的信息,避免受到不良影响,导致认知出现偏差。为了进一步强化人文素养培育,教师应当在汉语言文学的授课过程中,适当插入现实社会的热点事件,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看法,培育他们的人文素养,实现良好的教学目标。在部分情况下,教师甚至可以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外在信息的本质,降低受到误导的可能性,提高社会认知经验程度。

3.6 强化道德教育体系

人文素养与道德教育的关系较为密切,汉语言文学教师在进行人文素养培育的过程中,同样不能忽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在课堂中,教师应当结合汉语言文学的内容,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德育渗透,让他们能够明确事物正确与否,并完善行动体系,避免出现认知偏差问题[6]。例如,教师可以结合我国历史的著名道德故事进行人文素养培育讲解,包括卖身葬父、孔融让梨等。通过故事讲解的方式,能够落实汉语言文学授课的有效性,并强化学生的人文素养培育效果,有利于他们的进一步发展。同时,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中表扬具有良好品行的学生,使其成为其他学生的榜样,进一步强化道德模范效果,实现良好的培育目标。

3.7 合理培训教师队伍

在汉语言文学培育学生人文素养的过程中,教师资源也属于较为关键的影响部分。如果教师的内在修养不足,无法有效进行科学的授课,便会严重降低整体人文素养的培育效果,不利于课程的进一步展开。同时,同样的人文培育内容,由水平不同的教师进行讲解,最后的结果也存在显著的差异性。中职院校应当尽可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培训教师的基础技能,让他们能够掌握人文素养培育的关键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7]。同时,教师自身也需要不断精进与学习,避免出现落后于时代的现象,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学基础,让学生能够从学习过程中获得良好的人文素养提升启示。中职院校还可以聘请相应的专家进入学校举办讲座,帮助学生与教师提高自身修养,丰富文学储备,达到良好的人文素质培育目标。

3.8 组织实践活动

在中职汉语言文学进行人文素养培育时,教师可以在课上与课下积极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通过动手或动嘴的方式,强化自身的人文素养认知,进一步提高整体应用能力。同时,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的记忆与情感能力培养,能够丰富他们的社会认知,避免在进入工作后出现不适应的问题,提高就业竞争力,有利于中职院校的未来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职汉语言文学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采取多种有效的策略,进一步强化人文素质的培育效果,让学生能够在就业过程中获得良好的竞争优势,实现培养目标。

猜你喜欢
汉语言人文培育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国家级一流专业 汉语言文学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人文社科
汉语言文学学习策略浅谈
试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要性及策略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