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背景下艺术类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2020-01-02 18:19刘燕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36期
关键词:艺术院校艺术类双创

刘燕

(内蒙古艺术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

艺术院校的重要使命是为国家、地区培养高素质艺术人才,立足于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艺术行业和艺术产业急需的、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全面、实践能力突出、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高水平艺术人才。实践教学的质量影响和决定艺术人才培养的质量,随着“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提出,实践教学内容、教学体系更是发生了重要变化。目前,艺术院校实践教学研究主要集中于实践教学开展、实践体系建设、实践基地建设及实践平台搭建,对于双创如何影响艺术类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较少。该文以此为切入点,系统分析艺术类院校在双创背景下实践教学的开展。

1 艺术类院校实践教学概况

艺术教育与双创教育对创造与创新的重视是一致的,但二者侧重点有所不同。前者更注重艺术领域的拓展与突破,后者则偏重专业在现实领域的运用与发展。目前,艺术院校非常重视基于专业技能的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的形式、内容上各有特色,但在基于创新创业的实践教学上还处于探索阶段。艺术院校实践教学主要有以下特色。

1.1 设置艺术实践学分,加强实践教学管理

艺术类院校通过设置艺术实践学分,以制度保障实践教学的开展。吉林艺术学院各专业分别制定学分,规定学生承担艺术实践要达到的最低学分。学生可以通过参加比赛、参与社会项目、参加重要演出等方式获得最低学分。南京艺术学院出台《南京艺术学院本科生课外社会与艺术实践学分认定标准、管理和实施细则(试行)》等文件[1]。各个艺术院校通过设置艺术实践学分,确保实践有效开展。

1.2 重视展演项目训练,改革人才培养方式

近些年,艺术院校以展览、展示、演出带动教学,在实践中检验教学。艺术实践的重要特征便是现场感和参与感,实践教学现场,每个人都可以感受到实践现场的艺术氛围,每个观看者同时是被艺术氛围感染和调动的参与者。目前,艺术院校大都有自己的音乐厅、剧场、展览场所,这些成为开展实践教学、展现教学成果的重要场所。展演项目实施,使各专业学生受到真实演出的训练,为之后开展艺术实践及艺术工作积累丰富经验,有利于提升其综合艺术素质。

1.3 加强跨专业合作,提供创新实践动力

在融合发展日益成为时代发展主流的前提下,艺术实践的跨专业合作,成为创新的重要来源。艺术院校艺术实践加强跨专业合作引导与创新,打破专业壁垒,加强专业合作,在毕业创作、展业创作上有了很多突破与创新。南京艺术学院反战主题歌剧《秋子》[2]、内蒙古艺术学院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就整合不同专业力量,取得极大成功。综合互补,不同艺术思维碰撞交集,既为创新提供动力,又能形成合力,产生良好的实践效果。

1.4 建设实践教学基地,推动实践教学开展

实践教学的开展可以分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校内实践依托课程、展演项目和实验室开展,针对课程、项目、实验需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艺术类院校非常重视实验室建设,截至2019,南京艺术学院有实验室30个[3],为校内实践提供了各类可实践操作的平台,推动了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校外实践主要通过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搭建校外实践平台,提供学生与地方、企业连接的纽带,让学生在校期间更好的接触企业、了解社会需求。

艺术院校的艺术实践沿着艺术教育的规律和发展稳步推进。但随着双创教育的推进,艺术院校的实践教学如何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是当下艺术院校实践教学应该关注和思考的重点。

2 双创背景下实践教学的变化

尽管艺术院校在实践教学方面进行多种尝试,但在双创背景下,实践教学的观念、内容和教师角色、地位都有了很大变化,只有认清这种变化,才能更好地适应新要求、新变化探索具有针对新、创新性的实践教学模式。

2.1 重视教学理念的转变

创新创业教育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提升教学质量的突破口。双创教育的实质是培养学生基于自己专业基础,在外界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下,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能力。这里除了具备创新创业知识外,还需要具有面对变化应对的能力、智慧和本领。由此,需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创业能力、责任担当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因此,能力培养是双创教育的核心。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需要艺术类院校加快教学理念的转变。

2.2 关注教师角色的转化

双创教育背景下,教师角色发生了很大变化。艺术院校的教师学历较高、艺术技艺高超、学术水平也较高。但教师很多从学校到学校,也有个别从艺术专业机构如艺术院团到高校,很多教师在外也有创业实践,但主要以教授学生艺术技艺为主,靠口耳相传,因此创新创业经历和能力较为缺乏。双创背景下,教师不再是只教授专业知识的单一角色,更要成为引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的引导师,管理学生项目进程的项目管理师。因此,双创教育背景下教师的实践指导不能紧紧围绕专业技能开展,应形成实践指导团队,从创业、法律、企业管理、市场运营等方面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指导,教师应主动丰富创新创业理论,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指导创新创业项目,在双创实践中积累经验,推动教学改革。

2.3 加强商业思维的培养

双创教育背景下,艺术类学生的商业知识应有所增加。创业知识的学习应涉及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等,使学生了解经济学相关原理,学会运用一定的经济分析法分析自身项目,了解企业文化的打造、人力资源的管理和财务相关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契约精神,知晓合同必备内容,同时了解企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学校可通过开设课程、开展专题讲座、参加比赛、进行市场调研培养学生的商业意识。

3 双创背景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在实践教育体系的构建中,艺术院校应根据艺术教育的规律及人才培养的特点,有层次、循序渐进地进行统筹安排。具体而言,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把握以下层次。

3.1 基础实践培养专业认知

艺术院校专业技能训练决定了专业实践在较早阶段就开始,为了加深对专业的理解和认知,各专业在大一阶段就应开展专业实践,通过参与课程实验,提升学生专业实操能力;通过组织参观学习,提升学生在实践中、实际观察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参与各种演出,提升学生舞台表现力及应对能力。这一阶段的实践,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加深学生对专业的理解,同时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基础实践机会主要由课程和学校提供,是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基础,需要较多的实践课程和活动来支撑。在双创背景下,这一阶段的实践是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来源和思考的基础,由此,在基础阶段开拓学生思路,使双创成为贯穿实践的线索。

3.2 专业实践加强技能训练

专业实践是在系统化、全面化学习之后,把所学运用到专业探索中的过程。通过学习小组实践、展演项目实践、专业实训,将专业实践更好的实施。这里强调的是专业综合能力的提升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为创业孵化项目。这一阶段学习,小组实践突破基础阶段单一课程背景,学生依据自己兴趣、爱好、特长,组成项目小组,利用课余时间,结合专业特长和各自特点,以参赛项目或者课程实践项目为依托,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与推动下,完成专业实践训练,由此培养学生项目意识、团队合作意识。专业实训也可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学校组织学生参与企业的市场行为,让学生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市场行为,由此让学生提前适应工作环境,了解市场行为。双创背景下,这一阶段的学习是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和商业项目孵化的过程,为学生创新创业开展提供独特视角和实践机会,是成功开展双创实践的重要环节。

3.3 综合实践提升整体能力

综合实践是对学习进行创新性、创造性锻炼,全面展现学生综合竞争力的过程。通过参加各级各类专业及创新创业大赛、毕业设计及毕业实践,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2017年中国大学就业报告显示,艺术类专业学生就业情况不容乐观,“创业式就业”是艺术类毕业生的重要出路[4]。这一现实情况决定了基于双创的综合实践体系构建更为重要。在这里应建立以课程为依托,以比赛为抓手的专创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应鼓励所有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类比赛,参与比赛的过程,会在一定时间内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激发其主动寻求解决方案的决心和信心。这一方面需要创新创业类课程做理论储备,另一方面需要学校提供多渠道的比赛及实际创业条件,利用各级各类比赛,激发学生实践热情;利用孵化空间,培育创新创业项目。毕业设计则是学生学习期间的回顾与总结,体现学生基于专业储备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创作能力。综合实践能力,是基于专业能力又超越专业能力的体现。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核心,通过有步骤地实践教学活动,提升学生基于艺术专业的创新创业能力、商业思维能力、市场运营能力和团队协作等综合能力。

4 实践教育体系建设保障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需要加强师资建设、搭建实践平台、加强制度建设,由此建立保障体系,确保教学的有序开展

4.1 加强师资建设

首先,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式。艺术院校教师,要积极转变意识,鼓励学生结合自己专业特长,根据市场发展需要,做相应的创新创业项目训练。艺术与商业的融合,本身存在跨界的思维和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在实践中结合专业技能知识,有意识打破原有教学模式和方法,以实操性、综合性和融合性为基础,重构教学实践过程,实现交互式、开放性教学[5]。其次,加强教学培训,促进教师成长。培训应采取常态化、专门化、系统化的方式,设置多样化、混合化的课程体系,实现对人员分层次、有重点的培训。课程内容围绕创新创业开展,以提升自身创新创业知识储备和指导能力为主要目标,找到最恰当和合适的培训方式。

4.2 建立校内外创业平台

基于双创的实践教育体系,需要为实践搭建良好的发展平台。首先,加强校园创业孵化器建设,艺术院校专业特色鲜明,学生专业技能突出,利与自身特长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有自身优势,学校出台鼓励政策、提供合适场所,有助于推动学生开展实践。在提供硬件基础的同时,还应加强过程引导和帮助,由校内外创业导师组成创业指导团队,帮助学生解决创业中的关键问题,随时跟进并提出合理建议。对于优秀创业团队应帮助其与社会资源对接,打破校园内外的资源壁垒,打通创业成果转化路径。其次,应搭建校外创新创业发展平台。学校加强与相关企业及社会的合作,为学生实践搭建平台[6]。平台的搭建不能仅仅停留在提供工作岗位,更应该在创业政策、环境、条件上创造条件,解决资金短缺、场地有限等实际困难。艺术资源作为社会较为稀缺资源,一方面技艺的培养需要较长时间,人才较为稀缺;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和人口老龄化的增加,孩子和老人对艺术需求越来越旺盛。加强艺术生创新创业意识,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对于缓解社会艺术需求压力,提升艺术生就业率有重要作用。

4.3 重视制度保障

首先,学校应做好各类比赛的宣传、推广和组织工作,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在引导参赛的同时,做好备赛的指导工作、赛中的强化训练及赛后的总结,同时引导学生针对项目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形成赛前引导,赛中强化,赛后实践的完备的赛事培训体系。其次,对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的同学给予一定的奖励。基于专业的创新创业实践,能极大的推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对于推动学风建设、营造学习氛围、扩大就业领域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对积极参与的学生应给予一定的学分奖励、评奖、评优奖励,同时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最后,建立创新创业教师培养的激励机制,制定创新创业教师绩效考核标准,改革和完善学校人事管理制度,通过岗位设置聘任制改革,激励高水平教师投身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师资培训力量,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培养新形势下具有国际视野的“双创”教育人才。

双创背景下艺术院校实践的开展,应该在把握自身特点基础上,结合艺术类学生专业特长,构建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体系。这一过程中,学校应搭建合理的实践教学平台,建立健全各项保障制度,培养艺术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提升其创新创业能力,引导其投身创新创业实践,由此让艺术类学生真正成为丰富地方文化生活的生力军,推动地方文化建设的主力军。

猜你喜欢
艺术院校艺术类双创
艺术院校参与社会服务反哺人才培养的机制与效果——以北京舞蹈学院为例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艺术院校音乐专业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的常见问题与学习对策
少先队文学艺术类阵地
2019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资产管理工作在艺术院校的应用
艺术类专访心得
2018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