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鸠江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2020-01-02 18:19郭多权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36期
关键词:服务体系设施社区

郭多权

(芜湖市鸠江区文化馆,安徽芜湖241007)

1 鸠江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状

近年来,鸠江区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城乡建设总体规划,“作为当地重要民生工程来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得到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1],活动内容不断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建设了一批公共文化设施,完善了一批公共文化制度,成立了一批公共文化服务队伍,服务了广大鸠江人民。

1.1 鸠江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有所增加

基础设施建设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也是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让群众参与基层文化服务、促进文化交流、开展文体活动的场所。鸠江区经过近几年持续的财政投入和加快建设,建设了一批惠及广大鸠江群众的文化活动场所设施,初步形成了服务全区人民的公共文化设施场所网络。全区人民的公共文化设施场所网络。全区现有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少儿艺术培训中心5个;街道文化站5个、乡镇文化站4个;社区(村)级文体活动中心53个;文体广场23个;图书阅览室2 105平方米,藏书105 848册;农家书屋53个。

1.2 鸠江区公共文化活动内容不断丰富

如何更好地实现和保障公民的文化权益?为他们提供更丰富更精彩的公共文化活动内容。近年来,鸠江区在公共文化服务内容上,不断丰富创新,更好地满足了鸠江群众的文化需求。

一是在传统节日期间,如在春节、端午节、建军节、中秋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组织开展鸠江群众喜欢看的、喜欢参与的、喜欢讨论的形式多样的群众文体活动。二是集合鸠江实际组织开展一系列有广泛影响力的有一定规模的文体活动。近年来,全区举办大型文化活动46场次,实现一年换一个主题,一年有一个特色。三是群众自发组织开展晨晚练活动。社区广场到处可见居民开展晨晚练,广场舞、健身操、太极剑、篮球、排球、羽毛球等活动成为鸠江区各乡镇社区的日常项目。四是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持续开展“文化下乡进社区”活动。广大老百姓喜欢的如腰鼓、秧歌、舞蹈、唱歌、电影、舞龙、舞狮、围棋、象棋等文体活动常年活跃在村居活动室,为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带来了更多的内容。

2 鸠江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鸠江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整体薄弱,仍然滞后于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和城乡居民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仍有一定的差距。

2.1 氛围不浓

一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不完善。鸠江区还未建立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规范和制度,“更没有针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科学的政绩考核机制,导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考核无从下手”[2]。二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鸠江经济社会发展中地位不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鸠江经济的发展水平不相称,仍有较大增长空间,城市建设中融入文化元素的理念不深,缺乏富有鸠江个性特征的文化氛围。三是吸引基层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宣传引导不够。主要依赖居民自发,各级政府很少宣传文体活动,大多数活动为鸠江干部职工集体开展,较少吸引居民参与,政府和居民开展活动双轨化,未形成政府亲民的活动氛围。

2.2 发展不均

一是区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体系有待完善。目前,鸠江区缺乏开展大型文体活动的表演、比赛等场所。二是乡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差距较大。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城市化进程上的差别,致使各乡镇和街道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服务水平上差异很大。三是社区(村)之间的差异性。政府在建设公共文化活动场所的过程中,重点在发达区域和人口密集社区建设公共设施,新建的商业社区公共设施配套较完善,一般能够达到社区居民要求,而老旧社区、离市中心较远的村(社区)建设力度明显不足,设施老化,无人管理,与人民群众的要求相距甚远。

2.3 骨干不强

一是队伍不稳。基层文化站没有专职的负责人,由于政府工作越来越繁杂,基层政府工作人员编制不足,文化站人员编制较少,同时兼任社保、计生、审计等其他工作比较突出,严重地影响了基层文化工作的有效开展。二是整体素质偏低。基层文化干部很少有群众文化专业类毕业,甚至连群众文化类的业余爱好都没有,基层公共文化队伍整体素质不尽人意。三是服务能力有待提高。基层文化工作队伍年龄偏大,与文化活动开展要求的精力体力背道而驰。同时,基层文化干部开展文体工作的业务技能不强,普遍存在无法胜任少儿艺术培训辅导、文化活动组织的情况。要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就必须要在文化队伍建设方面狠下功夫,对基层文化工作队伍整体素质有个质的提升,方能适应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要求。

3 完善鸠江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努力方向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建设美好新鸠江,服务鸠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势在必行。鸠江区将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群众共建共享等指导思想,按照重点建设基层、重点提高服务、重点关注实效的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为中心,“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3]

3.1 明确公共文化的发展方向

一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党委、政府作为责任主体,要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经济建设放在同等地位,以文化建设促经济发展,以经济发展带动文化进步,实现经济社会文化工作全面持续快速发展。二要“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公共文化产品生产应以满足群众多元化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4],特别要重视基层人民的需要,充分发挥精神文化生活在提高人民幸福感方面的独特作用。三要坚持保障权益,多元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为根本”[5],全面覆盖城乡不同居民群体需求,逐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四要统筹发展,资源共享。坚持全区统筹发展,对基层文化设施薄弱地区加大扶持力度,加强文化设施的规划与管理,同时推动全区各乡镇资源共建共享,不断提高公共文化场地的利用率。五要坚持重在普及,着眼提高。以社区文化活动室和社区广场为基本阵地,不断扩大公共文体活动的覆盖面,广泛开展所在社区群众热爱的公共文化活动,创作贴近群众生活的文化产品,促进基层文化工作的创新。

3.2 创新公共文化的运行机制

一要创新公共文化的投入机制。在以财政投入为主体的前提下,公共文化要克服过去单一依赖政府财政的思想,千方百计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形成公共文化服务多元化投入局面。

二要创新公共文化的经营机制。打破公共文化运营的事业单位传统格局,成立多种形式的社会文化机构,对重大公共文化服务、公益性文化开展,采取政府社会化购买服务的方式,鼓励国有单位跟私营企业公平竞争,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效益。

三要创新文化阵地管理机制。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由所在社区或政府管理存在一定难度,难以实现专业化、规范化运营。明确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引入社会组织或企业进行社会化管理,公共文化管理机构对运营组织加强监管,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量。

3.3 建成公共文化设施体系

一是要健全公共文化设施网络。要提前规划全区文化设施建设网络,让总体布局更合理、更便利,优化公共文化资源在不同区域的配置,对重大文化实施项目提前建立储备库。

二是要建设重大文化设施。鸠江区要重点抓好区文化馆、区少年宫、区图书馆等项目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发挥好区级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的示范引领作用。”[6]乡镇街道要加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通过改建、扩建、新建、共建等多种形式,不断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

三是要实行社会文化设施共享。试点学校、企业等机构的内部文化体育设施对外开放,作为公共文化设施不足的有益补充,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3.4 提升公共文化的服务水平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中心内容是如何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7],要提升服务水平就要努力实现政府公共资源共建共享,诸如社区教育中心、文化信息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科普展览馆等场所要加强“统一规划和综合管理,解决基层公共设施重复建设和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充分发挥有限的公共设施资源。”[8]

积极开展送文化下乡进社区活动,利用多种设施载体,采取多种服务形式,为基层群众送去经常的演出和服务。结合时代要求和基层群众需求的变化,“探索“三下乡”活动长期有效开展的方法和措施,为基层开展送演出、送戏曲、送图书、送电影活动。”[9]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创作,鼓励艺术工作者和社会机构多生产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产品,提高文化产业市场供给能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与时俱进的公共文化服务。完善文艺精品创作奖励政策,引导广大文学艺术工作者和爱好者打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文艺作品,歌颂改革开放好政策、服务人民新征程等主流思想,为鸠江人民提供一批文化精品,包含文学作品、舞蹈作品、音乐艺术、绘画艺术等多种形式的精品。以鸠江文化节等品牌活动为契机,“不断吸引人民群众开展精品创作,持续推进鸠江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提升。”[10]

3.5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

一是加大机构落实力度。根据鸠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文化设施建设的同时,要推进基层文化干部专职化,按有关规定成立基层文化机构,安排专职工作人员,落实同岗同酬,明确机构、人员、待遇,充实基层公共文化管理力量。

二是加大培养培训力度。建立公共文化工作者学习培训制度,依托各级文化机构力量,科学制定培训计划,设置贴近基层实际的课程内容,加大对基层文化设施管理、经营人才和文艺专职人才的培养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提高公共文化人才队伍的服务意识、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11]

三是加大队伍建设力度。针对基层文化管理干部队伍青黄不接的现象,通过公开招录、选调选拔、专项提拔等办法,把热爱公共文化工作的各类人才充实到基层。成立各种文体协会,吸引民间文学艺术爱好者、文艺骨干、艺术达人加入,努力培养丰富多样的民间文艺队伍,不断活跃民间基层文化。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设施社区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民生设施非“摆设”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垂直循环式立体停车设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