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农业博物馆的功能及实现路径

2020-01-02 18:19刘崚嵘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36期
关键词:藏品博物馆农业

刘崚嵘

(华南农业大学农业博物馆,广东广州510642)

“民以食为天,农为邦之本”,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和生存之本,人民的安居乐业离不开农业。中国是世界农业发祥地之一,经历了近万年的漫长发展历程,勤劳勇敢的古代农业先贤们凭借自己的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农业文明历史。

高校农业博物馆作为农业文明史的保存者和记录者,起着连接过去、现在、未来桥梁的作用,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教育、科研价值。高校应积极改革创新,挖掘博物馆的潜能,充分发挥其功能及价值。

1 高校农业博物馆的功能

高校农业博物馆根植于大学,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内容广、内涵深,是知识、历史和文化的聚集地,更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扩展,在文化传承、思想教育、艺术熏陶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1.1 高校农业博物馆是传承中国传统农业文化的生态园

高校农业博物馆作为农耕文化传承的枢纽,它以文物陈列展览的方式将特有的社会历史贯穿在陈列的内容之中,是传承我国优秀的农业文化的生态园地,是适合传统文化生态交互的环境,通过学习,可有效保护传统文化,防止其濒危[1]。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文物的作用,曾指出“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学生通过对博物馆的参观学习,了解我国农业文化内容和历史人文知识,了解学校办学历史,有助于他们继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将其发扬光大[1]。

1.2 高校农业博物馆是教学和科研的园地

高校农业博物馆服务对象主要是教师、学生及科研人员,服务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是博物馆的根本使命。2015年,我国对博物馆的功能有明确的定义,出台的《博物馆条例》规定了博物馆是指以教育、研究和欣赏为目的,收藏、保护并向公众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见证物的非营利组织。

首先高校农业博物馆是教学的园地。美国伊诺斯大学博物馆研究员弗朗库·贝卡仕认为:博物馆对大学生的课程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在博物馆里有科学、系统的陈列品,这些藏品助于本学科的学习和理解[2]。同时博物馆收藏的丰富文物、自然资源,有独特的教育资源优势。每一件藏品身上都有各自的故事,叙述着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展示着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的文明与智慧,这些丰富的实体资源具有教育功能,让大学生在博物馆的参观学习中,感受到历史文化和大自然的魅力,同时学到更多的文化知识,对完善大学生的知识体系起到一定的作用,是常规课堂教育的有效延伸,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

其次高校农业博物馆是科研的园地。我国农业文明史博大精深,开展农业历史文化的研究,事关我国传统农业文化的保存、继承与弘扬,更关系到农业文化和农业资源的可持续性开发和利用。因为博物馆的丰富藏品文物,为高等学校、广大科研院所和专家学者开展科研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在西方国家很多名牌大学将博物馆作为科研的重要工具,如美国的耶鲁大学博物馆,绝大多数工作者都是研究人员,日本大学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也主要是专家学者,学术氛围非常浓厚。近些年来,我国高校博物馆在支持广大师生开展相关专业的理论及应用研究方面也取得不少研究成果,同时也培养了不少优秀人才。

1.3 高校农业博物馆是培养农业人才的园地

新中国成立70年,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希望涉农高校能继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

农业博物馆作为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古代农业文明的场所,让学生亲眼见证到中国悠久而灿烂的农业文明,亲身感受到我们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体会农业是人类生存的根本,从而从内心真正重视农业、爱上农业;这样的参观学习不仅传授学生专业的知识,还要将农业传统文化传授给学生,培养懂农村、爱农村、爱农民的学生,做“一懂两爱”的高素质高品格人才。

1.4 高校农业博物馆是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基地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是当今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博物馆将不同时期的农业历史和文物,通过工作人员的整理、分类,以及进行信息化处理后,以实物、影像、声音、演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艺术、文学、自然、历史与科学文化,既立体、又直观的展示,学习中的互动,加深学生对博物馆藏品背后文化、历史的认识与理解[3],对丰富大学生的感性认识、拓展大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大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大学生多方面的潜能都有积极作用[4]。

1.5 高校农业博物馆是服务社会的园地

高校农业博物馆不仅要为教学、农业科研和培养学生服务,还要为社会服务。博物馆要发挥馆藏资源及人才优势,不断完善教育理念,拓展社会服务功能,积极对社会开放,实现资源共享;宣传爱国主义精神、传播民族文化、普及农业知识和科学技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市民乐意学习的场所。

近年来,我国许多高校博物馆在对社会教育服务功能方面越来越重视,也做了不少工作。一些博物馆还被国家科技部、教育部等部门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物馆就成为大众爱去的地方之一,普遍受到社会的欢迎。

2 高校农业博物馆功能的实现路径

农业博物馆作为传播知识、弘扬文化、培养人才的场所,承载着收藏、展示、教育研究与传播文化的使命,高校应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充分发挥其功能合力,为高校和社会服务。

2.1 加强农业博物馆自身建设,提升影响力和吸引力

(1)内容有亮点。要提升博物馆陈列展览影响力和吸引力,首先必须优化博物馆结构,丰富馆内藏品,做到展出内容有亮点。馆藏的每件考古文物、传统农具、动植物标本、论文著作、手稿、视频音像、图片都记载了悠久的农业文明发展进程、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以及一代又一代的先贤们为农业做出的奋斗和贡献,学校要加强藏品的采集与文化的挖掘,不断充实新的藏品,做好藏品的采集、保管、展示、研究。提升馆藏的宽度、广度;其次要结合该博物馆的性质和功能定位,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理念来构建藏品特色,在馆藏的亮点和深度方面下功夫,充分体现鲜明的文化特色。让参观者看到展品内在的人文理念及科学精神,成为高校靓丽的名片。

(2)展品有特色。馆藏的目的不仅是收藏、保护文物,保存大自然和人类文化的痕迹,更是为反映人类农业历史的发展历程和变迁,让文物活起来。以小见大,方寸之间展露特色,藏品所包含的文化内涵要突出主题,突出农业特色。比如,展示传统农具不断进步发展的进程,可以从不同的材质发展上去展示,由木石到青铜,由青铜再进而发展为铁制器具。展示种植水稻的发展进程,可以从原始的木棍挖掘、手甩脱粒发展为整地、播种、灌溉、中耕除草、收获、运输、加工、收藏等不同的农具去展示。展示陈列内容尽量运用情景再现、视听装置、互动体验的,现代科技手段,直观生动、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让参观人员在较短的时间和较小的空间移动来感受灿烂的农业文明。同时为了让库房里未陈列的藏品也能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必须适时根据教学、教育、参观的需要变更展品,使每一件文物标本都能多角度、多层面、多功能地体现它的价值[5]。

(3)陈列有个性。博物馆作为实现社会教育、公共服务等社会职能的主要载体和手段,陈列个性化很重要,有个性、有创意的陈列方式能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它能让藏品说话;陈列展览水平越高,吸引的观众就越多。需要针对公众的需求和心理特征,体现出新颖、独特的设计形式,在藏品的特征、展出创意、制作管理等方面精心设计和策划,最大限度地提高参观者的审美感受力或鉴赏力。哈佛大学的艺术馆、早稻田大学的戏剧博物馆、牛津大学的阿什莫林博物馆、海德堡大学的药房博物馆、香港大学的美术博物馆都被人称道。

2.2 提升农业博物馆育人合力和对外译介宣传力度

(1)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高校博物馆根植于大学文化土壤,馆藏资源对师生来说,是巨大的知识宝库和传统课堂的有益补充。首先,学生通过现场参观获得的感性认识与通过书本和教师讲授获得的知识相结合,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其次,学生通过参观学习,了解到我国农业走过的艰辛历程,感受先辈们对农业做出的艰苦努力和无私奉献,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2)积极传播大学文化和传统文化。高校博物馆记载和保存蕴含大学精神的物质和精神文化财富。通过学习参观,让学生尽快了解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从中汲取精神力量、传承大学文化、提升文化修养;与此同时让学生感受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领悟华夏五千年文明的博大精深。

(3)为学生搭建社会实践平台、锻炼对外译介能力。主动与校内相关部门合作,积极探索和实践新时代人才培养模式,以文物为载体,以博物馆为平台,建立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成为大学生们学习知识的实践场所。带领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参与馆内展陈,参与举办讲座、研讨会,参与编辑和翻译陈展资料,参与馆内讲解或译介活动。对外宾进行译介和宣传,扩大我国传统农耕文化的影响。这些活动能使学生学到知识和受到启发、增强主人翁意识、更能锻炼他们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宣传能力、应变能力,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和译介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3 提升农业博物馆公共服务功能

(1)参与所在城市、社区的文化建设。由于农业博物馆具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所不具备的直观性与可体验性功能,它的社会教育价值越来越突出,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博物馆应根据自身特点、条件,按照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参与所在城市和社区的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社会教育和社会服务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2)创造舒适的参观环境。博物馆是文化的殿堂,应该不单是大学师生的文化空间,更是面向社会的文化场所,应注重人文环境的建设,从布置展览线路,休憩凳椅、卫生间等基础设施的设计,到为观众提供讲解、小心脚下的提示,处处将人文关怀做到细致入微,让参观者感受博物馆不仅是看展览,更是去享受一种恬静、优雅的文化大餐。

(3)加强校外教学、科研合作。加强交流,与同行校内外教学科研部门和科研人员开展联合教学与科研,深度开发藏品资源,挖掘潜在价值,实现互利互赢。

2.4 运用新媒体技术,加强宣传

(1)加强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高校博物馆群体。我国大部分高校博物馆长期处于高校深闺之中,被世人所忽略,“部分高校的学生也不知道该校博物馆的具体位置,甚至连该校是否有博物馆都不清楚”[6]。利用网络、受社会喜爱和认可的社交平台,微博、微信、报纸、杂志等媒体,发布博物馆信息,主动宣传;邀请校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公开举办特色讲座或座谈,利用各级领导视察、校友来访、国际友人来访交流的机会主动宣传博物馆,扩大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

(2)加强与同行博物馆的交流。博物馆要实现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敞开大门,加强与博物馆同仁的交流与合作,诸如征集藏品,怎么更好地为高校教育服务等问题。广泛的友好交流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促进博物馆的日常管理与基础建设,推动博物馆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猜你喜欢
藏品博物馆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抱朴斋藏品
李杰森藏品
林安国藏品
谭礼藏品
博物馆
露天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