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来华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策略探究
——以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0-01-02 18:19李梦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36期
关键词:校友留学生文化

李梦阳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徐州221000)

引导世界人民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是全面对外开放条件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习近平总书记站在统筹国内国际大局的高度,就讲好中国故事这一主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2016年2月,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讲好中国梦的故事,讲好中国人的故事,讲好中国优秀文化的故事,讲好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是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有效途径。根据教育部官方统计,2018年全国共有各类外国留学人员约49.22万,其中接受学历教育的留学生总计约25.81万,占全部来华留学生总数的52.44%。来华留学生生源国覆盖196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来华留学事业取得了稳步进展,留学生规模逐年扩大,来华留学生和留学生校友正逐渐成为一个庞大而有影响力的群体。高校是国际人才交流的重要基地,要借鉴好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创新开展留学生工作,充分发挥来华留学生群体所具备的特色优势,引导其讲好中国故事,努力发挥留学事业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增强国际话语权的重要作用。

1 来华留学生所具备的优势

来华留学生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主力军之一,他们既是中国故事的承载者和参与者,也是中国故事的传播者和讲述者。来华留学生经过相对长时间的在华学习和生活,能够深入中国社会生活,学习汉语文化知识,在中国故事的传播过程中,具备较强的优势。

(1)留学生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传播能力、交际经验和语言优势,能够成为合格的中国故事宣讲员。“讲好中国故事,应当考虑传播对象的文化背景、政治倾向、社会心理和认知模式,考虑不同文化体系的人们对中国故事的解构方式,以及可能产生的排斥和误解。”中国故事的受众来自全球各地,这些受众拥有不同的语言背景,在文化和社会习俗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相比新闻发言人、国际新闻评论员、专家学者和出境公民等人,来华留学生兼具本国和中国的生活体验,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传播能力和交际经验,加之其所具备的双语能力,经过锻炼和培训,他们既能准确理解中国故事的内涵,又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向本国人民讲述中国故事,不仅成本低,而且可信度高。

(2)一方面,留学生讲述的中国故事,更加鲜活、生动,是优质的传播内容。来华留学生多长期生活在中国,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社会发展,其在中国的经历也与自身生活学习密不可分。因此,他们讲述的中国故事来源于社会日常,是“接地气”的。

另一方面,留学生多数为年轻人,他们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速度更快。以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苏建院”)招生为例,约88%的留学生年龄分布在18~21周岁之间,微博、支付宝、高铁、地铁、微信、共享单车等都是他们生活中的关注点。加之与国内大学生的日常交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所讲述的故事来源当代年轻人在华的生活体验,是鲜活的。和主流媒体宣传不同的是,留学生所传达的是没有经过加工、原始的内容。作为其朋友圈里了解中国的可靠媒介,留学生所讲述的中国故事更加真实、客观,也更具备说服力,能够消除海外受众的抵触心理,建立良性沟通机制。

(3)留学生群体拥有强大的全球“朋友圈”,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受众多,能够达到一点传播、多点辐射的传播效果。来华学习的留学生和已毕业的校友覆盖了全球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他们专业分布广泛,涉及的领域多种多样。2015—2020年间,苏建院累计招收长短期各类来华留学生800余名,这些学生分别来自老挝、柬埔寨、韩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科摩罗、津巴布韦等20多个国家,其背后所拥有的强大“朋友圈”和人际关系网络,都决定了他们讲述中国故事具有天然的扩散优势,能够打破文化障碍的藩篱,进入海外受众所固有的文化空间。

2 引导来华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策略

(1)进一步完善中国故事课程体系,拓展中国故事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中国故事的内涵不仅包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也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讲好中国故事,既要介绍古老的中国,也要介绍当代的中国。因此在留学生课程建设中,首先,应进一步完善中国故事课程体系,加强《中国文化》《感知中国》《汉文化体验》《中国概况》等课程建设,全面覆盖历史文化、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对外交流等内容,设置文化讨论专题,帮助留学生获取中国故事的资料来源。

其次,留学生既是中国故事的第一批倾听者,也是第一批讲述者,要把中国发生的故事传达给所在国的受众。在传播过程中,既要保证留学生对中国故事理解的准确性,又要保证他们传播中国故事的有效性。因此,在授课过程中,一要讲究授课方法和技巧,用他们易于接受的方式和易于理解的语言来讲述,用外国人能听懂的典故和事例来诠释具有中国特色的理念;针对价值理念和思维方式的差异,积极寻求文化契合点和情感共鸣点。二是课堂上注重提高留学生讲中国故事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写作引导和专题讨论等形式,鼓励留学生以小见大,考虑本国受众习俗和思维特点,精心选择小故事,柔性传播,或以自己的亲眼所见,亲身所感为基础,创作新故事,诠释中国和平发展的理念。

(2)搭建立体化对外传播平台,多形式讲好中国故事。一是进一步开拓新媒体传播渠道。新媒体是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之一,借助互联网媒体进行跨文化传播成为必然选择。围绕江苏省教育厅和学校“国际化”战略,苏建院利用校内校外多种资源,立足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网站等平台开展系列报道,讲述留学生在华的精彩故事;同时用好推特、脸书、TikTok短视频平台等国外热门传播渠道,扩大故事传播范围。

二是继续发挥传统传播渠道的作用。除新媒体、新技术形式外,传统媒体的作用也不容忽视。苏建院积极与当地报社、电视台等传统平台开展交流,打造具有地域特色,涵盖报纸、电视、广播的全媒体宣传方式。在此基础上,鼓励留学生积极投稿,撰写自己的留学见闻和所思所想;参与电视台录制的专题节目,分享对中国发展的期待;启动留学生故事整理计划,出版优秀学生和校友的故事,或将优秀文集结集成书,作为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成果保存下来。

(3)加强留学生多领域实践,丰富中国故事体验形式。留学生讲述的中国故事,广义上说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中国发展的故事;狭义上理解,可以是留学生在华学习生活中所发生的故事。因此,讲好中国故事、丰富留学生的在华体验既在课堂之上,又在课堂之外,加强多领域实践,能让中国故事常讲常新。

一是开展实地参观考察,组织留学生到文化底蕴深厚、文化产业发达的场馆、企业,体验中国文化的魅力和现代中国的迅猛发展。例如,参观当地传统文化中心、考察新兴技术产业区和有代表性的现代企业,加深对中国历史文化、价值体系的深入了解和对中国发展成就的直观认识。苏建院在2019年6月举办的“洋眼看徐州”大型文化体验活动中,组织留学生参观了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云龙书院、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科技博物馆等,学习了以“汉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也实地感受了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

二是关注第二课堂,开展社会实践,加强留学生对“中国故事”的深度积累。组织开展社区服务、扶贫助农,参与社区服务、志愿服务、“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融入中国社会,在实践中加强对中国故事的内涵体会。例如,在2020年的暖冬春运志愿服务活动中,作为徐州首批参加此项服务的留学生,苏建院留学生表现亮眼,他们在接受短期专业培训之后,和车站工作人员一起,指导旅客检票乘车、帮助重点旅客进站、提供车站咨询,感受到了平时感受不到的春运氛围,对当代中国的“春运文化”有了形象、真实的认识。

三是在文化体验活动中,浸润式感知中国,多维度积累故事素材。依托徐州汉文化资源,苏建院精心策划汉服文化体验、射艺文化体验、拓片艺术体验等系列活动,打造校文化体验基地。将传统文化体验、现代文化感知、专题文化讲座等活动建成体系,创作留学生自己与中国的故事。

四是加强中外学生交流,拓宽了解中国故事的渠道。推动中外学生交流,组建汉语角、汉服社、足球社等中外学生社团,搭建中外交流平台,不仅有利于提高中外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更能拉近彼此的距离,建立文化双向互动。

(4)重视校友资源,做好校友延伸服务。来华留学生校友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在传播中国文化、提升中国软实力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来华留学生的中国故事,不仅包括了在华期间,还包括离华后生活中继续与中国发生的故事。经统计,在苏建院2020年来华留学毕业生中,约有60%的留学生回国后进入中国银行、中国电建、海螺水泥等知名中资企业。在他们毕业后,无论身处何地,一定带有中国记忆烙印,同时还不断创造着新的中国故事。因此,引导留学生校友讲好中国故事,要提高对校友资源的重视,有意识地做好留学生校友延伸服务。

一是建立校友联络数据库。针对已毕业的400多名留学生,苏建院留学生教育归口管理部门国际交流学院及时追踪毕业生相关信息,记录其基本信息、工作、对华兴趣点等个性化信息,引导他们参与中外文化交流活动,鼓励他们讲述客观、真实的中国故事。二是保持与留学生校友的长期联系,牢固筑立校友对中国的情感牵挂,保住校友资源不流失。在中国传统节日、母校校庆日等特殊的时间点传达节日问候,转发图片、文字资料,共同回忆“老故事”,分享“新故事”,提高他们讲好中国故事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三是定期开展特色校友活动,组织摄影比赛、短期考察、线上文化展览等,增强留学生校友对中国文化的融入感和认同感。

3 结语

随着中国外交战略布局的不断拓展,“一带一路”建设规划的逐步推进,来华留学生发展要紧紧围绕国家战略,有重点、有层次地培养大批“知华、友华”人才,涵养支撑新时期外交战略大局的国际人脉基础。在此基础上,引导来华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任务。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充分把握来华留学生在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效果上讲好中国故事的优势,制定长远的策略和路径,提炼、组织精彩的故事载体,宣传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要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奏响讲好中国故事的大合唱。

猜你喜欢
校友留学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缘何“问道扶桑”?——留学生如是说
年味里的“虎文化”
学习校友大名人 争做校园小名人——澄江中心小学以校友大名人引领校园小名人成长
留学生的“捡”生活
香港服装学院专场发布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校友风采
谁远谁近?
“互联网+”校友资源开发探索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