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土保持措施对水资源与水环境的影响

2020-01-05 21:43曹淑红
陕西水利 2020年3期
关键词:土壤侵蚀径流水土保持

曹淑红

(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水务局,山西 运城 044000)

0 前言

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地区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在发展过程中大大忽视了对水资源的保护,这种情况导致了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水资源和水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水利工程的水土流失非常严重,为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也带来了一大难题。在此,只有将水资源以及水环境的保护工作充分重视起来,积极解决当前的水土流失、水资源污染等问题,才能为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保障。

1 工程概况

某水利工程是一个以农业灌溉为主、兼具城乡供水和防洪等功能的中型水利工程,主要由水库枢纽和灌渠组成。水库枢纽主要为混凝土面板堆砌石坝,坝顶高350 m,宽7 m,正常蓄水位为346 m。

2 我国水资源与水环境的发展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水资源极其匮乏的国家,现阶段很多的淡水资源都需要依靠南水北调工程进行调取,而我国人口较多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淡水资源的需求量要明显比其他国家多出很多。

过去几十年里,我国将发展重工业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方向,因为只有这样我国的经济发展才能紧跟世界先进国家的水平。然而,在此阶段我国忽视了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使我国的水资源与水环境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随着我国工业废物的排放量不断增多、用水污染的不断增大及水利工程的水土流失严重,工程范围内的很多农业耕地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农业生产力下降的情况,这种情况对当地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使地区的水污染也更加严重[1]。

3 水土保持措施对水资源以及水环境的影响

3.1 有利影响

水土保持措施具有拦蓄泥沙和径流的作用,其可有效控制洪峰的水流量以及径流的泥沙量,达到缓解水土流失的目的。通常情况下,水土保持措施可以分为两种类型:①拦蓄型。主要通过修建水利工程来拦蓄地表径流所携带的泥沙,降低水土流失情况的发生,达到蓄水保土的效果。不仅如此,拦蓄型水土保持措施还能截断土壤侵蚀过程中的污染源,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水环境;②滞蓄型。主要通过措施来改善土壤的发展条件和结构,保证土壤的通气缝隙的性能,提高土壤的渗水和蓄水效果。滞蓄性水土保持模式与拦蓄型相比还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其可以有效改变流域植被的覆盖情况,也能从根本上提升土壤的固结能力。

3.2 不利影响

水土保持措施的根本目的就是利用各种有效的措施改变地区水源的下垫面情况,虽然具有拦蓄泥沙的作用,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水资源和水环境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在整个水资源流域的产流机制、水循环以及地表径流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体现。在扩大植被林之后就会大大增加水资源的蒸腾量,土壤就会变得没有水分,地下水也就没有了充足的补给,从而就会导致地下水的径流大大降低。由此可见,水土保持措施在发挥良好作用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流域的径流量,也会对下游的断流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这种情况必定会给此地区流域的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由此可以看出,水土保持措施对水资源和水环境不仅有着一定的正面影响,还存在一些负面影响,故需要地区在实施水土保持方案的过程中必须要全面分析方案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预防,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证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从而进一步带动地区经济的长远、稳定发展[2]。

4 水土保持措施对水资源和水环境的影响措施

4.1 水资源方面的影响措施

(1)工程和农业方面的措施

水体保持工程的原理主要就是通过对本区域内的小块地形进行改变,以此达到拦蓄泥沙和径流的目的,同时也能有效提高地区土壤的渗水量,改善本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土壤侵蚀情况的发生。就拿黄土高原的水平梯田来说,这就是一个实施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良好例子,水平梯田最大的好处就是其不仅能够将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变成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3],最大程度地提高农业生产总量,还能有效降低径流的产生,从而最大程度地避免土壤侵蚀情况的发生。

等高耕种措施也是水土保持措施中具有明显效果的措施,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沟垄耕作的方式来改变原有的农业耕作结构,形成有沟有垄的地形,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土壤的受水面积,近可能地避免水流土壤的冲刷,大大降低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在此,相关管理人员就可以将这种等高耕种的方法运用到水利工程当中,以此来降低水土流失,为工程耕地的农业生产力提供保障。此外,少耕措施在水土保持上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一些不适合进行耕作生产的地区。合理地减少种植面积,以此来提升少量耕作物所占土壤的有机含量,这样可以有效改善地区原本的土壤结构,土壤结构发生改变,土壤部分内部的蓄水能力也就会发生变化,这样才算是从根本上实现了预防水土流失的目的。

(2)生物措施

生物措施是水土保持措施中较为常见的水土保持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在水土流失的地区种植大量的植被,以此来形成一个较为稳定的生态圈,有效提高土地的肥沃程度,避免土壤侵蚀情况的发生。另外,通过林冠的有效截流,植被的枯树叶掉落到土壤表面也能有效固结土壤,提高水土保持的效果,再加上植被的枯树叶还能抵御雨水、大风的侵蚀,提高地表土壤的抗冲刷能力;由于林地的根系比较粗壮,在斜坡上种植一些根系发达的植被,就算土体发生滑动,植物的根系也会因为与土壤的紧密相连而最大程度地阻止土体滑动。因此,水利工程要将此类生物措施充分利用起来,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种植大量的植被,提高土壤肥沃程度,避免土壤侵蚀。

4.2 水环境方面的影响措施

(1)工程与农业方面的措施

水土保持工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本地区的水环境,就拿修建区域淤地坝以及小水塘来说,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发展耕地集雨浇灌的模式,为耕地生产提供便利,提高农作物产量,其也能保证污染物在集水池内进行充分的净化,降低污水流放到下游水域所产生的污染。

水土保持农业方面的措施在控制水环境污染方面也发挥着突出的作用,例如:少耕法主要是通过减少对土地的耕作次数,以此来降低耕地对土壤结构的破坏,有效控制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情况的产生,控制非点源污染;等高耕作主要是利用横坡耕作截水的方法,降低污水对土壤的冲刷,减少冲蚀造成的肥料和农药的流失,达到控制非点源污染的目的。

(2)生物林草措施

生物水草保持措施主要是通过大量种植植被的方式来提升对非点源污染物的预防水平,提升植被的污染吸收能力。现阶段,各地区开展的生物林草保持措施就是通过植物对土壤的各种作用来进行区域水流的截流工作,提高土壤的渗水能力,降低径流的形成。另外,植物根系与土壤的紧密联系也能有效提高土壤的固结能力,降低土体滑动情况的发生。

此外,由于植被的枯树叶具有较强的渗透能力和含水量,这种特征可以提升地表的粗糙程度,过滤水中的污染物,起到缓解非点源污染的效果。与农业保持措施相比,生物水草保持措施在控制地表水质方面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所以,受污染的区域应该全面推广生物林草的保持措施,降低区域非点源污染的情况。

5 结语

我国当前亟待解决的水土流失和水污染严重等问题极大的破坏了区域的生态环境,为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性。但是,值得庆幸的是,我国已经逐渐认识到了保护水资源和水环境的重要性,并且从工程与农业以及生物方面采取了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这种措施可有效改善水资源污染严重、水资源匮乏以及水环境破坏等方面的问题,增加水资源的储蓄量,但是也应全面分析其产生的负面影响,充分发挥其积极效益。故我国必须要加大对水土保持措施的推广力度,以此来保证水土保持措施的价值在全国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经济的良好发展。

猜你喜欢
土壤侵蚀径流水土保持
格陵兰岛积雪区地表径流增加研究
《水土保持通报》第七届编委会章程
《水土保持通报》第七届编委会成员名单
辛店沟水土保持示范园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东辽河流域土壤侵蚀的影响研究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基于SWAT模型的布尔哈通河流域径流模拟研究
陕西省汉江流域2000-2015年土壤侵蚀时空分异特征研究
雅鲁藏布江河川径流变化的季节性规律探索
近40年来蒲河流域径流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