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地方文化资源的融合

2020-01-07 00:54丁亚楠
教育界·中旬 2020年12期
关键词:本土资源文化价值小学美术

丁亚楠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对美术课的教育教学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它不仅要求学校和教师最大限度地利用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如一些自然的景观、自然界中的材料等,还要求其最大化地借助校园和社会环境中的各种丰富资源,如一些社会活动、重大事件及环境等来开展美术教学。尤其是小学阶段的美术课堂教学,教师应积极运用当地所具备的自然及历史文化的丰富资源,开发独具地方特色优势的小学美术课程,从而提升小学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本土资源;文化价值;小学美术

美术是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科目,对小学生的美术启蒙、小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及小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都有重要的意义。美术学科本身和人们的生活、情感、文化、历史等各个方面都有直接关联。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注重对地方文化资源的发掘和利用,在美术教学中融入地方文化资源,促进小学美术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

一、重视对地方文化教学资源的挖掘、提炼

人类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创造及遗留的能够用于观赏的各种景物及事物丰富多彩,其中不乏很多蕴含丰富人文历史价值的民间美术资源、各种各样的建筑物及雕塑,还有非常多的宗教艺术。这些资源中能够挖掘并提炼用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资源比比皆是,其中既包含传统景观,主要以历史遗址、博物馆及古建筑为主,又有非常丰富的自然景观,主要以自然山水、天然风光为主;还有很多民俗类的文化资源,以各种民俗节日为主题的地方文化资源;此外还包含很多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新风貌展示的资源,主要体现当地发展变化。

二、探索地方文化资源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融合的策略分析

1.创设地方文化教学情境

以小学美术课堂的实践教学为出发点,教师要设计一些符合课堂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境,营造契合的环境氛围,以调动小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感受,使其充分感受到美术的魅力。同时,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成长特征及认知水平,通过一些影视视频及照片等素材资源引导学生体会历史人文景观的魅力。比如,在课堂上讲授关于“爱护古建筑”这节主体课程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当地的一些古遗址资源,为学生展示与其有关的纪录片或者录像资料,分享与其有关的历史典故及神话传说等,让学生有身临其境般的体验感,亲眼看到并且亲耳听到有关当地文化的宏伟历史及渊源,从而激发内心深处自主自发燃起的保护家乡古建筑的情感,充分激发并调动自身对美术课程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然后,教师再为学生准备相关的文字资料,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相关知识点,并结合所看到的视频、照片等各种相关资料进行感受,相互探讨分享个人的理解和感受。最后,教师加以总结,同时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进行必要的展示。

2.与当地历史对话

历史人文古迹中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教师带领小学生到历史遗址地凭吊历史,可以有效加深小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背景的深刻理解,树立小学生对我国传统艺术及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意识,使其更加强烈地感受到传承祖国历史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带领学生亲身体会历史文化的艺术之美,加上有效的引导和分析解读,教师能帮助学生充分认知人文古迹的魅力所在,并提升他们通过各个维度来欣赏文物古迹美术价值的能力,有效激发小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3.与现实生活中的民俗文化结合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严格遵循教学与学生本身的生活实际保持关联的基本原则,帮助小学生通过生活体验来感受美的价值,使其把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充分运用到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当地本土的节日活动,组织各项丰富有趣的民间美术展示比赛活动,给学生创造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和平台。

例如,在讲授“办年货”一课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参与布置关于过春节的活动情景,并组织班级集体参与的趣味美术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了解当地春节相关文化的民俗艺术,充分体会节日的快乐氛围。

4.带领学生参观地方博物馆,拓展美术教学空间

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不应完全拘泥于教室的授课教学,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选用拓展活动的方式,充分结合地方文化资源,选用特定的美术教学场所,发掘更广阔的美术教学空间。小学美术教师可以积极挖掘当地地方博物馆中关于美术教学的丰富资源,并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从而开展有趣的美术实践活动。这样可以把原本单一的参观学习发展为有着非常明显的交互性的小学美术教学实践活动。比如,地方博物馆中包含非常多的石像、雕塑等作品,往常参观校外博物馆的拓展活动开展后,教师都会要求学生在参观结束后写一篇观后感,以这样的方式来让学生分析这些作品的重要美学价值。但是这样的教学实践方式过于单一化,也很难体现出学生在美术拓展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长此以往还会导致学生对这一类的教学活动丧失热情和主动性。

在这种情况下,美术教师就需要不断优化、完善美术校外拓展教学活动的方案。比如,在设计具体的博物馆参观活动方案时,美术教师可以创设具体的情境。首先,将小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其次,在学生进入博物馆后,让其自行寻找各自小组组员最喜欢的具体作品,然后把自己当作一名解说员,假设自己现在面对的是一些外国的美术学生,思考该怎么样去运用已经学到的美术专业知识为大家介绍这个作品。通过具体的任务驱动,小组的组员会自行收集整理與其有关的资料信息,并自主自发地探究和其相关的美术专业知识,集中精力研究该作品的美术造诣和价值,积极主动地和博物馆内部的工作人员进行交流互动,从而收获更多、更直接的美术作品的相关信息。这样的实际参与和探索活动,能够有效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调动其自主探索的精神和热情。在小组收集完资料后,教师可以让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并把各自的想法总结成文稿,组内自行练习演讲并挑选出最合适的代表来参与最后的博物馆讲解展示。最后,美术教师可以和博物馆的工作人员针对各个小组的实际表现做出相应的评价,对表现优异的小组或者个人给予表扬鼓励,从而充分激发小学生对美术教学活动的参与热情。

5.尊重当地的文化资源

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资源,所以在开发地方文化资源时,学校和教师必须明确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的差异特征,开发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实际的需要,充分凸显地方文化的优势和特色;而且,需要科学合理地借鉴不同地区对文化资源的具体开发方式和措施,切忌盲目照搬照抄,一定要在结合地方文化资源的实际现况,充分尊重地方文化资源独特性的基础上,对其积极创新利用,从而有效提升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

6.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融入地方文化资源,其本质就是对学科进行具体融合。在实际开展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美术教师应充分重视美术课程和其他小学科目教学的关联性,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其中存在的不同学科文化知识之间的各种碰撞和冲突,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地方文化资源的内在本质,并进行合理利用,充分达成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和地方文化资源的有机结合。这不仅仅是对整体性原则的把握,更能体现出小学美术教师个人的综合能力。

7.合理选择教学的内容

在进行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时,在充分融入地方文化资源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充分把关,积极引入与小学生本身的成长特征及认知层次相符合的地方文化资源。小学生本身年龄较小,各方面能力不够成熟,很难理解比较深奥的地方文化资源。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教师不仅要根据小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差异,考量小学生的兴趣喜好,还要结合学校本身的教学资源情况,科学合理地选择具体的美术教学内容,从而构建一个合理科学的美术教学体系。

8.深化对地方文化资源的认知

要想深化学生对当地文化资源的认识和了解,美术教师就要优先深化自身对当地本土文化资源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必须全面综合地熟悉并掌握有关地方文化资源的重要资料信息,在具体研究学习后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为学生解读。同时,教师还必须增强个人对当地文化特色资源的认同感,通过自身的情緒影响和感染学生的情绪,从而创设积极良好的学习环境,进而保障地方文化资源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充分融合,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总而言之,地方文化资源非常丰富且宝贵,为美术课堂教学提供了重要的资源。美术教师应用心去发现、去探索,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积极发挥地方文化资源的优势,从而有效化解美术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和难点,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参考文献】

杨庆柳,叶杨荣.发掘地方资源,活用地方资源,优化美术教学[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0(06):9-10.

梁立民.美术教育与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J].天中学刊,2004(04):120-121.

猜你喜欢
本土资源文化价值小学美术
依托本土资源 提升科学素养
承德外八庙的文化价值与保护策略探析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