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职粮油储藏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2020-01-10 11:22周抒涛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7期
关键词:粮油储藏教学资源

刘 静 周抒涛

([1]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 安徽·合肥 230011;[2]合肥双凤粮食储备管理有限公司 安徽·合肥 230001)

粮油储藏学是粮油储藏与检测技术专业的核心专业课,是一门理实一体化课程,课程内容涉及粮食储藏生态体系、粮食化学、粮食储藏与检测技术等,要求学生掌握粮油储藏的基本原理、粮油储藏主要工艺以及粮油仓储关键技术装备,理论教学任务繁重,实训条件有限,学生学习比较吃力,学习动力不足。因此,如何在有限的课时中提炼知识要点,构建知识框架,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理论和实践教学效果,实现“教有所用,学有所长”是教学改革的根本任务。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和智能终端的发展,互联网与教育的关系日益密切。互联网背景下,获取知识变得更加容易,但是学习也变得碎片化。对于大学课堂,由于智能手机对学生的吸引,教师对课堂的管控变得更加困难,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实现有效的课堂互动,教学效果不佳。如果能利用好智能终端(包括手机),让其成为教学中的一种辅助工具,并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在线互动、追踪学习过程行为、辅助教学评价等,可以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和差异性,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学生感兴趣的模式开展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利用好网络资源,如微课、慕课,可以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并能提高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效果。可以说,互联网、大数据的迅猛发展对当前的教学体系(包括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等)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为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更多机会和选择。

1 “互联网+”背景下粮油储藏学教学现状分析

1.1 学生沉迷于手机,难以实现有效的课堂互动

互联网的普及、大数据的产业化及智能终端的更新迭代,时时刻刻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也影响着教育形态的发展。对于大学(包括高职)课堂,教师的管控能力大不如从前。如今的课堂,很少出现低头在抽屉里看小说的情景,取而代之的是低头滑手机---逛网上商城、刷小视频、打游戏等;多媒体教学也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课堂讨论,学生更倾向于手机搜索,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分析其原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学生对所学专业和课程的认识不足,对将来的就业形式和前景不了解,缺乏学习动力;学生基础参差不齐,传统的教学模式单调枯燥,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学习过程中知难而退;多媒体教学只是将板书变成了PPT,缺乏对知识表现形式的创新,不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的控制力有限,专注力不够,容易受环境的干扰,特别是对手机的沉迷难以自控;教学评价缺乏对学生课堂互动的考核,对学生成绩影响不大,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

1.2 教材开发不够,实训条件有限,难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粮油储藏学是一门理实一体化专业课,要求学生掌握粮油储藏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但是,一直以来没有专门的高职教材,理论课的教学参考本科教材,本着“够用”的原则,对知识点进行提炼和整合,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给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课程教学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同时,由于教材难度大,如果课上不做好笔记,课下学习就比较困难,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虽然高职教育已经基本上建立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但是,由于粮油储藏技术的特殊性,实训条件的建设、运行和维护成本较高,再加上安全的考虑,很多项目难以在实训室开展。例如,磷化氢熏蒸实验的开展,需要装粮的粮仓,并配备完善的环流熏蒸设备。虽然我们建有模拟粮仓,能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熏蒸仓内外的设施和管路布置,但是装满粮食是不现实的,加之磷化氢是剧毒试剂,出于安全考虑,该实训项目也无法真正开展。因此,实践性教学主要是教师和企业通过调研和研究,结合技能考证和职业技能竞赛,开发部分简单易行的训练项目,在实训室开展,但实训内容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另外,由于粮食储藏周期长,学生短期实习多以观摩为主,不能接触到具体的实际工作,对粮食储藏技术的了解多以口授方式传授,认识不深刻,也不能满足学生动手训练的需要。毕业实习和日常理论教学脱节,加之学生较多,给实习导师的工作带来很大压力,实习的效果不尽人意。如果能够开发一部分仿真实训项目,将不能在实训室开展的训练项目做成仿真模拟软件,可以满足学生的猎奇心理,大大充实实训内容,丰富实践教学手段,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1.3 教学评价落实不到位

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各种各样的教学改革开展的如火如荼,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暴露出诸多问题,如:教师认真进行教学设计,但是准确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并用于指导随后的教学设计无疑是一项巨大的工程;没有形成自上而下统一的评价标准和完善的评价体系,为了避免评价方法不客观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评价方式与学校评价标准的冲突,关于教学评价的改革实施比较困难,多数评价不能体现在学生成绩中,对学生不具有约束性和激励性;“互联网+”的普及使网络教学受到广泛关注,但是对教学资源表现形式的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员投入,由于时间、技术和精力的限制,大部分网络教学只是将课堂讲授转化为视频录播,或将面对面讲授转化为网络直播,知识呈现的方式没有根本改观,不同网络平台的教学评价手段千差万别,难以形成科学的、统一的评价体系,给教学管理提出了巨大挑战。

2 “互联网+”背景下粮油储藏学教学改革探索

2.1 充分利用大数据与网络平台,将思政教育贯穿教学始终

当代大学生思想更自由,但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存在不确定性。学习兴趣不浓,缺乏学习动力,就是对人生价值和未来的不确定性的具体表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思想教育的渗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面对面的说教往往适得其反,因此,通过云平台进行问卷调查、投票、评论等,制造相对轻松的环境,可以了解学生真实的思想动态,以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通过动画演示、视频呈现等向学生介绍行业发展历史、社会地位和具体岗位的工作情况,可以使学生产生直观感受,提高学生的专业认知和职业认同,树立刻苦钻研、服务社会的崇高理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明确学习目标,学有所成。

2.2 坚持问题导向,科学组织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高职学生基础相对较差,对枯燥的理论学习缺乏兴趣。因此,要立足高职的具体学情,明确“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贯彻“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的教学思想,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通过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畅通学生学习路径:(1)借鉴考证和技能大赛经验,将学科知识点重新进行组合,形成模块化、逻辑化的知识框架。对于粮油储藏学,可将知识点分为粮食储藏生态体系、粮食储藏关键技术、粮食储藏检测技术三大模块,通过知识的拆解和重构,形成粮食储藏技术的原理、关键技术要点、应用逐层推进的知识逻辑。(2)充分利用网络微课资源,发挥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教学过程可以以微课为依托,课前发布微课资源,通过多样的呈现方式,使学生了解本节课程的相关知识点;课中借助微课资源强化重点和难点;课后学生可反复观看微课,进行知识的复习和巩固。(3)以问题为导向,科学设计教学情境和教学任务,课前通过云平台、APP或QQ群向学生发布任务、逻辑框架及素材(以微课资源为主),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好分工,并开展工作;课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通过组织互动、引导和总结将知识点进行提炼和归纳;课后学生可利用网络题库进行练习和巩固,教师可利用网络题库完成作业的布置和教学效果的检验。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大数据对学生的发言、评价、讨论、作业等学习过程行为进行跟踪和分析,完成教学评价和反馈,通过数据分析,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梳理,明确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巩固,帮助教师了解学生个体差异,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优化,以提高教学质量。

2.3 加大对优质教材和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建设

教材是教学最主要的载体。紧随时代发展,实时更新和开发适应社会需要的教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高职教材缺乏这一现状,可以组织企业专家和教师一起,通过社会调研,社会需求分析,借鉴技能考证和技能竞赛经验,本着“够用”的原则,开发满足工作需要的高职教材。同时,针对实训条件有限和专业的特殊性,应加大资金和人力投入,开发一批虚拟仿真实训项目,利用VR沉浸式的体验模式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体验实操整个过程,增加切身感受,熟悉实操各个细节,同时还避免了安全隐患。另外,虚拟仿真软件创造的多人协同工作环境,将所有参与人员置于同一工作情景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实践性教学效果。

2.4 加强教学资源表现形式的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网络教学资源固然丰富,但质量参差不齐,需要仔细甄别。另外,网络教学资源表现形式的创新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尤其在核心专业课的教学资源开发方面表现更为突出。以粮油储藏学为例,网络教学资源主要以教学录播和多媒体课件为主,关于技术原理的动画演示、仓储设备的构造图例较少,优秀的宣传视频极少,相关的微课资源也很有限,这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太大区别,只是改变了上课的方式,但知识呈现的方式没有根本改变,只是将板书变成了PPT演示,没有从根本上克服传统教学的不足。而且,有些网络录播质量较差,教师剪辑处理耗时费力,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分析其原因,可能是:(1)核心专业课受众相对较少,投资成本比例较高;(2)动画、视频制作需要多方面的专业技术,需要多方的合作和协调,而且耗时耗力。因此,推动网络教学在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需要技术开发企业、学校、政府等多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同时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开展网络教学和进行网络教学资源开发的能力,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需求。

2.5 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效衔接

教学改革的创新并不意味着传统教学模式的全盘否定。网络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且表现形式多样,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激起了学生的兴趣;课堂环境相对轻松,学生可以高频互动,活跃课堂;学生真实的评论还可以为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珍贵的参考;通过对教学过程中学生行为的精准分析,可以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多项目核算,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可以反复观看和学习微课资源和教学视频,对知识进行巩固。但是,网络教学也有其局限性:(1)基于网络平台操作系统的复制、粘贴功能,抄袭作业的现象客观存在,作业的真实性无法保证,直接影响最终的评价效果。(2)学生对于问题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在线搜索,进行拼凑,因此,即使是课上的讨论和提问也不能真实反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难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3)由于学习过程中各项目的权重不一定合理,导致最终对学生的评价不一定客观、公平,教学评价结果存在争议。(4)教学资源参差不齐,对学生的选择提出挑战,导致学生学习的工作量增大。(5)网络观看和模拟不能完全代替真正的动手操作。而传统的面对面教学,教师能更直观地观察到学生的反应,随时为学生答疑;而且,更容易根据学生的反应灵活控制讲课的速度和进度。另外,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技能的提高,唯有真正动手操作方能实现。因此,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不能盲目追求教学模式的创新而忽视了学科差异。要重视网络教学和传统教学的有效衔接,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辅助作用,利用大数据分析追踪整个学习过程,利用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优化课堂知识呈现方式,活跃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继承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增进师生感情,磨练技术,全面提升教育质量。这就要求教师扮演好学生学习中的指导者、学生与教学资源之间的协调者,学生心理的调节者,对学生进行差异化指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教师要加强自身学习和提高,不仅要提高政治思想和专业素养,还要注意教学新技术的学习和探索,适应网络发展对教学的影响。

3 结语

总之,互联网、大数据和智能终端的高速发展,为高职教育改革带来了更多机会,也带来了诸多挑战。互联网+背景下粮油储藏学的教学改革要立足基本学情和学科特点,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增强课堂互动,科学有效地评估学生学习行为,帮助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巩固和强化,辅助老师分析教学评价效果,从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贯彻“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的教学思想,通过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畅通学生学习路径。要集合各方面力量,加强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创新教学资源表现形式,实现教学要点的模块化、碎片化,特别是要加大对专业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建设。要注意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有效衔接,加强教师培训,帮助教师扮演好学生学习中的指导者、学生与教学资源之间的协调者,学生心理的调节者,对学生进行差异化指导,实现“因材施教,学有所长”。

猜你喜欢
粮油储藏教学资源
2019年《中国粮油学报》征稿简则
欢迎订阅2019年《中国粮油学报》
西药药品的储藏探讨
推广优质稻 种出“好粮油”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不同包装及储藏条件对酥油微生物的影响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土木工程科研资源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