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理念的《环境、安全与健康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2020-01-10 11:22徐晓萌赵文文张亦雯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7期
关键词:体系教材课程

徐晓萌 刘 辉 赵文文 张亦雯

([1]中国计量大学质量与安全工程学院 浙江·杭州 310018;[2]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 浙江·杭州 310018)

0 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生产活动密切相关的环境、健康和安全问题日益备受关注。企业环境、健康和安全管理(Environment、Health、Safety,简称 EHS)能够帮助企业减少危害事故的发生及其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身伤害,减轻由于环境污染给国家和社会带来的巨大负担。企业 EHS管理水平是其履行社会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表征。建立和完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通过体系施行进行闭环管控和持续改进,不断改善安全绩效,已成为现代企业保障职工职业健康和人身安全的重要手段。EHS管理体系是安全工程专业的重要学习内容之一,国内外较多高校均设置了相关课程。中国计量大学安全工程专业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本着塑造学生体系化管理思维,学会弄懂EHS管理工作内容与方法的目的,特开设了《环境、安全与健康工程》课程。本文基于OBE理念对《环境、安全与健康工程》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和改革,力图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具备充分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创新能力,更好地适应未来企业EHS管理的就业需求。

1 课程教学内容与现状

《环境、安全与健康工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安全工程专业基础课程,主要为本专业学生提供学习EHS管理体系框架和运用体系化管理思维进行企业生产安全、职业健康、环境管理实务的机会。课程旨在通过教学与实践,让学生了解国内外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面的最新的观念,掌握风险控制的方法和原理。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包括ISO 45001标准和ISO 14001标准的结构和内容、标准要求、理解要点、实施步骤及内在关系。总体而言,课程内容相对繁杂,概念、原理、标准、条例等相对较多,内容稍显枯燥,常规的教学模式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易产生疲倦感和厌倦感,从而影响教学效果。此外,在课程教学实践中尚存有其他问题,如:缺乏合适的配套教材、实践与教学严重脱钩、考核方式相对单一等。因此,必须对本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以提高未来安全从业人员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践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 以OBE为理念的课程教学改革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学生通过视听结合学习课程内容。由于学生多数缺乏主观能动性,缺少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课堂上对于教师讲授内容很难迅速融会贯通,伴随时间推移还会不断遗忘。直至期末考试临近,才会突击性“开夜车”,重新捡拾课程知识点,这种纯粹为了应付考试的匆忙“预习”,更是无法真正掌握知识要义,使得课程的开设失去意义。OBE理念是一种成果导向教育,通过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生学情,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积极调动学生参与课程学习,向工程教育认证预设标准要求靠拢。本课程改革主要体现在教材选择、教学实施过程、课程考核体系等方面。

2.1 教材选择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重要载体,是“教”与“学”最基本的依据,也是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由于体系标准的时效性等原因,当前缺乏与授课要求高度匹配的教材,因此课程改革中充分参考蔡康旭、崔辉、崔燕编著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基于ISO45001:2018》、陈全主编的《职业健康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和修光利、李涛主编的《企业环境健康安全风险管理》等教材,将多本教材结合起来,通过课前提前撰写教案,课中分享补充性材料等方式展开教学。

2.2 教学实施

(1)对照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毕业要求,进行反向教学设计。针对前述需要培养的能力指标,确定整体教学目标,修正教学大纲,确定教学单元,并明确各个教学单元的重点内容以及对能力指标的培养作用,突出强调对能力的螺旋式培养和综合培养。除了体系标准结构、内容和要求的学习,课程还引入产品安全、环境安全、职业健康管理、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工艺安全等具体功能模块进行体系文件编写、体系运行和体系评审的实践性教学,避免学生陷入单纯的标准及条例学习之中。

(2)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构建多元化学习环境。利用学校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提供MOOC精品教学视频、课后作业、课外阅读资料和课后习题等课程资源。学生摆脱时空限制进行学习,满足学生碎片化和数字化的学习需求,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利用雨课堂软件进行考勤管理,发布最新课件、章节测试题,进行课堂提问;利用钉钉群为学生提供更及时的沟通平台,推送EHS管理体系领域最新动态和前沿理论,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互动平台,学生可以在课程学习群内组建小组、发起群投票和进行问卷调研。

(3)注重课外教学环节设计,积极调动学生参与课程学习。除课堂授课,还注重课外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实施,通过小组大作业、主题课程活动等调动学生深度参与课程。目前,已组织实施的课程活动,均取得了较好的应用实效。以“读书学体系”主题活动为例,通过在图书馆借阅EHS工程师自传体小说《三十能立》,供学生传阅,学生带着教师给出的“问题清单”读书,阅后回答问题,写读后感。学生反馈表明,读书过程中了解了企业EHS管理部门的组织架构、职位设置以及主人公的晋升路径、工作技巧和专业知识累积过程等,对于未来从业的工作内容和职场发展有了较为深刻的认知。

(4)推进企业高管进课堂,建立产学融合机制。积极找寻在EHS管理具有特色成效的企业和在EHS管理岗位具有丰富经验的高级从业人员,进入校园课堂,以专题讲座、话题讨论等形式与学生进行深入而密切的交流,使得学生能够对专业知识学习加深认识,对未来从业方向和就业前景有更清晰的定位,对课程内容学习更有兴趣和动力。

2.3 考核体系

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引导,构建多元化成绩考核机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采取课程考勤5%、课后作业10%、个人汇报10%、综合考评15%、期末考试60%的多元化考评办法。OBE强调个性化评定,本课程相继进行了“读书学体系”、“校园体系文件编制”、“杜邦壳牌安全文化”等主题的分组活动和“EHS安全小贴士”个人汇报活动。主题分组活动,根据小组分工以及学生表现进行评分,共计15分,其中小组长、讲解员等另设奖励加分。“EHS安全小贴士”个人汇报要求学生根据课程模块自选话题(如:“双重预防体系”、“三企业三场所”、“动火作业”、“安全三宝”、“金属烟热”、“电光性眼炎”、“变更管理”、“硝化棉”、“保险粉”等),根据汇报课件的准备、讲授效果、学生反馈由教师综合评定成绩,共计10分。课下作业也以开放性问题为主,积极调动参与思考和分析,避免了抄袭现象的发生。期末考试题目增加应用性选择题、案例分析题目的比例,不再局限于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等理论知识的默写,以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3 结语

《环境、安全与健康工程》是安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证明,经过教材优选,精心组织教学过程,增强师生交流互动,构建合理的考核方式,通过课程改革发现问题不断优化调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环境、安全与健康工程》课程的教学水平,使所有学生能够从课程中获得真正的知识并提高自己的能力,为成为合格的安全工程师和安全管理人员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体系教材课程
教材精读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教材精读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