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学生“会说话”吗
——让孩子会用数学语言说话

2020-01-10 11:22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7期
关键词:小旗语言表达规律

张 莉

(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南十里铺小学 河南·郑州 450001)

1 背景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很强的学科,中国现代作家钱钟书提到:“思维是不出声的语言。”而语言是思维的一种表达方式。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会用数学语言说话。

2 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目前我们的课堂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往往很难得到提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课堂的时间有限,老师们为了节省时间,“剥夺”了学生表达、交流的机会,让学生的学习变为被动学习;而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从幼儿园刚刚过渡到小学,孩子的语言表达不够完整,有些数学上的概念学生还不能理解,从而不敢表达;还有的是因为老师们对于学生的表达缺乏鼓励性和引导性。所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们在数学课堂上敢说、会说,并给予及时的鼓励。

3 问题的解决过程

本篇文章将以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找规律》的磨课过程为案例,分析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1 模仿中学说话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的语言和行为是学生最好的教科书。这就要求教师语言规范准确,做好示范作用。

在执教《找规律》时,学生对于找规律已经有了一些经验,在知识方面问题并不大,但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语言来描述规律,成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当出示主题图中小旗的排列时,学生大胆地用自己的话描述了规律,我及时给予肯定,然后引导学生明白什么是“一组”和“重复”,在学生理解这两个词语含义后给予准确的描述:“小旗的排列规律是:一面黄旗、一面红旗为一组重复排列。”我在示范时,会提醒学生仔细认真地倾听,我的语速也会很慢。虽然学生刚开始还不能准确地模仿,但是通过老师的不断规范,逐渐有学生会完整地表达出来。抓住一个典型范例,再让其他学生“像他这样说一说”,通过两三次的复述,越来越多的学生“会说话”了。

3.2 引导中学说话

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课堂上教师就要启发和引导学生模仿练习说话。

在第一次试讲《找规律》时,让学生会用“一组”和“重复”来描述事物排列的规律。让学生从主题图中找小旗、彩花和灯笼的排列规律时,我都是以“它们的排列有规律吗?是怎样的规律呢?”同样的问题来提问的,总是同样的几个学生会说,而其他的学生并没有掌握,课后我反思到,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想让更多的学生开口说数学语言,就必须改变提问的方式和内容,所以在第二次试课中,我分别设置了三个问题:“小旗的规律是以谁为一组重复排列的?”、“彩花的规律是以谁为一组怎样排列的?”和“灯笼的排列规律是什么?”。问题层层递进,用填空的方式让学生对数学知识逐渐理解和掌握。最后在每个环节中再追问“谁能完整地说一遍它们的排列规律?”让学生进行巩固。

第二次试课收获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是让学生逐步理解知识、掌握方法的过程,也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

3.3 鼓励中学说话

在课堂上往往会出现只有几个学生愿意回答问题,其他学生只是静静地听着,不愿表达自己的想法,或是因为不会说,或是怕说错了被嘲笑。那么要想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们就必须为学生创设合适的问题与情境,给学生更多的鼓励和表扬,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有话可说,敢于开口说。

在教学《找规律》时,刚开始让学生尝试着说一说小旗的排列规律,大部分学生们表达得不够完整,我及时给予引导和帮助,在表扬他勇敢的同时,给予“智慧星”作为奖励,让其他不敢举手发言的孩子们知道,其实回答问题并没有那么难。当提问到“谁能像他这样再来说一说?”时,举手的人多了起来。当学生表达排列规律时,没有用到“一组”和“重复”时,我先予以肯定,再提问“谁能表达得更清楚一点,让大家一听就明白?”这样做,既没有伤到学生的自尊心,也提醒他认真听一听完整的表达方法。当遇到学生表达特别完整时,不要吝啬你的鼓励,“你回答得真完整,掌声送给他!”、“你说得可真棒!”、“你真了不起,连这个秘密都发现了!”当遇到回答错问题的学生,也不要批评,这时要说:“谢谢你勇敢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谁来帮帮他?”

3.4 操作中学说话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在做中学”。就是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创造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促使学生思考,从而得到知识。

在《找规律》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针对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的特点,我特意在讲完本节课的重难点后设计了活动操环节,例如,我创设母亲节给妈妈做手串的活动环节,让孩子们根据规律,给妈妈设计一串漂亮的手串,孩子们的热情度非常的高,设计完后,争先恐后地跟大家分享自己设计的手串。这个活动不仅调节了课堂气氛,还促使学生在创造的过程中进一步完善自身的语言表达。

4 结果

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首先教师在教学中应提供准确、规范、简练的示范,并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同时还要借助学生的榜样示范,及时纠正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其次,教师应有意识、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进行表达,同时在语言表述时要注意节奏、速度和语气。教师还要为学生创造一种轻松的环境,逐步地消除学生不敢说、怕说错的紧张情绪,努力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最后教师要善于设计动手操作或交流合作环节,使学生善于观察,勤于动手,动静结合,让学生的多种感官都参与到学习中。最后通过大量的感性材料使学生的认知结构逐渐内化。同时,教师要注意组织学生在操作后说过程、说思路、说想法,从而达到强化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5 反思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思维的结果。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好时机,为学生提供语言表达的机会,循循善诱,有目的、有计划地加强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更好地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生活,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生活。

猜你喜欢
小旗语言表达规律
萌鸭寻亲记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左小旗分身记
瞌睡,远离我
巧解规律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家教语言表达的“八种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