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学历新护士转型冲击研究现状

2020-01-11 20:55王斌全李育玲
护理研究 2020年9期
关键词:硕士学历冲击

马 田,王斌全,李育玲

(1.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山西030001;2.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1 国内外护理硕士研究生护士发展现状

1.1 教育发展现状 美国作为护理研究生教育起步最早的一个国家,目前有330 多个硕士教育项目,主要培养护理麻醉师、护理助产士、临床护理专家以及开业护士等临床型的高级实践护士(advanced practice nurse,APN)[3‐4]。继 美 国 之 后,新 加 坡[5]、加 拿 大[6]、日本[7]等国家也相继将培养高学历、高素质护理人才计划纳入护理教育中,培养高级实践护士来承担护理管理、科研、教育和临床专科护士等工作[8‐9]。1992 年,北京医科大学开始招收硕士学位的护理专业学生,自此,中国正式步入护理硕士教育阶段,各大高校纷纷效仿北京医科大学,开展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至今我国已经有近百所高校成为培养护理硕士研究生的核心力量。同时,经过近30 年时间的发展,我国为各高校、医院输送了一批批优秀且高素质的教育、科研、管理和临床型护理专业人才。

1.2 分布现状 相对于临床医学专业,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且培养周期较长,硕士研究生教育已经是护理领域的较高层次,这就造成了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的就业选择更为多样。赵将[10]对山西医科大学2004 年—2014 年毕业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进行追踪调查发现,59.6%的护理硕士研究生在就业时会选择医院,其中36.5%的护理硕士研究生选择进入临床一线科室工作。王轶等[11]的研究结果显示,目前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护士所占比例为0.1%~8.8%,医院对高学历护士的培养和应用主要定位在护理管理、护理科研、专科护理、护理教学方面。高学历护士对科室护理工作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各医院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谭淑娟等[12]调查了医院对硕士学历护士的需求情况,结果显示三级医院对硕士学历护理人才的需求为14.9%,二级医院为6.5%,各医院的高学历护理人才仍处于紧缺状态。

2 护理硕士研究生转型冲击研究现状

2.1 转型冲击相关概念和理论

2.1.1 现实冲击(reality shock)理论 1974 年,Kramer[13]首次提出了现实冲击理论,由于临床工作的不确定性、与其他护理人员存在的代沟、奖惩机制的不同等原因,新护士进入临床工作后,需要建立新的职业价值观,与校园中形成的价值观存在一定程度的冲突,降低了对临床工作的积极性,导致了压力、无助、挫败甚至幻灭等消极情绪的出现。

2.1.2 转 型 冲 击(transition shock)理 论 2009 年,Duchscher[14]在现实冲击理论基础上,结合相关的质性研究[15]提出了转型冲击理论,提出新护士进入临床后由于角色、责任、关系的转变和知识技能的差距,在生理、情感、思想、社会文化与发展方面会产生困惑、怀疑、不知所措和迷茫等感受。该理论一经提出就被护理同仁所认可,且已经逐渐被运用于新护士的管理工作中[16]。

2.2 新护士转型冲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国外新护士转型冲击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新护士转型冲击的相关研究开始较早,从1974 年Kramer首次提出现实冲击理论,随后,Duchscher 提出转型冲击理论。这两个理论提出后得到了国外不少护理学者的认同,并借助相关理论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2007年,Newton 等[17]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4 家医院招募了25 名志愿者进行新护士的转型冲击研究,结果发现毕业一年是职业发展最重要的一年,而且学生期间的相关准备工作不能减轻新护士的转型冲击。2009 年,Dyess 等[18]的一项研究表明,新毕业护士的转变和学习需求是通过应届毕业生和与他们一起工作的护理领导和指导人员的眼睛来检验的;2010年,Tweed 等[19]提出实习生(TI)年作为新西兰医学教育的一个独特年份,能够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优化实践技能,缓解转型冲击。2015 年,Clipper 等[16]通过一项对照研究提出,一个结构化的导师培训计划可能有助于改进新毕业护士向实践的过渡,并提高第1 年保留率。国外关于新护士转型冲击从理论、现状调查到解决策略均有研究,且已经形成成熟的研究体系和应用方案。

2.2.2 国内新护士转型冲击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关于新护士转型冲击和角色适应的研究相对较少,且有研究显示,新护士的转型冲击得分处于较高水平[20],新护士在转型过程中角色适应问题突出,亟待解决。蔡婷婷等[21‐22]的研究均表明,新护士在进入临床后会产生一系列的身体、心理、社会以及知识技能等方面的不适反应,会出现迷茫、困惑、失望、共情疲劳等各种转型冲击现象。通过近年来国内学者的研究发现,影响新护士转型冲击的因素主要与教科书与临床实际的差异、实践经验不足、业务不熟悉、人际沟通能力不足等有关[23]。为了解决新护士的角色转变冲突,新护士岗前培训计划应运而生,作为目前解决新护士转型冲击的重要手段,护理领域的大部分学者开始着手于岗前培训模式和方法的研究和探索。

2.2.3 硕士学历新护士转型冲击研究现状 硕士学历新护士接受过更高层次的教育,对自身的工作期待会更加突出。有研究表明,高学历也是增加护士工作压力的重要因素之一[24],硕士学历护士在进入临床后往往会被委以提高科室护理科研能力的重任,也就是说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时还要进行相关的科研工作,工作量和工作压力明显高于较低学历护士。且目前国内的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还没有形成较为统一的临床实践规范,大部分院校更注重科研能力的培养,因此,硕士学历新护士的临床实践能力相较于同期毕业的专科生和本科生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25]。也就是说,硕士学历新护士可能更容易出现转型冲击,但是由于硕士学历教育对于我国护理专业领域来说尚处于探索发展阶段,不论是高校还是医院,从学校培养教育模式到就业方向、临床应用和管理等各方面都还未形成稳定成熟的体系,因此,对其进入临床一线后出现的转型冲击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了。2018 年,田瑞杰等[26]对硕士学历新护士的转型冲击现状进行了调查,除此之外,尚未检索到其他研究结果,也就是说国内关于硕士学历新护士的相关研究目前仍是一项空缺。

2.3 新护士转型冲击常用评价工具 目前,国内外用于评价护士转型冲击的工具并不统一。例如护士工作压力量表、护士工作满意度量表、焦虑自评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等,这部分量表评价功能相对比较单一,应用范围较为广泛,编制的过程中未参考护士转型冲击理论,对新护士转型冲击现状的评价缺乏客观性和专业性。2015 年,薛友儒等[27]借助Duchscher 提出的转型冲击理论,从身体、心理、知识和技能、社会文化与发展4 个方面出发编制了新护士转型冲击评价量表,量表内容包含4 个维度、27个条目,Cronbach's α 系数为0.918,内容效度为0.906,采用Likert 5 级评分法进行评价。目前,该评价量表已经成为国内接受度较高的护士转型冲击评价量表。

3 硕士学历新护士转型冲击解决措施

普遍观念认为,高学历就代表高能力、高效率、高素质,对硕士学历护士寄予的期望显著高于其他人。面对社会、同事、领导的高期待和高要求,高学历也是影响硕士学历新护士转型冲击的一项重要因素。硕士学历新护士的转型冲击问题应引起管理者的重视。

3.1 形成个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运用体系 对于医院来说,作为护士工作、发展和实现自身职业价值的场所,管理者对于硕士学历新护士的运用和培养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总结以往的经验,针对硕士学历护士高学历、高素质的特点,制定个性化、规范化的人力资源运用、培养制度,以满足硕士学历护士希望在管理、科研、教育、临床等多方面发挥自身价值的期望。

3.2 提高硕士学历新护士的角色适应能力 对于高校来说,在校期间得到的培养是影响学生毕业后职业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转型冲击的发生是由于无法适应从学生到新护士角色的改变,学校作为教书育人之所,除了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还应该关注学生毕业后的发展情况。学校可以通过开展相关方面的课程、讲座、能力训练等形式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适应能力;另外,学校可以将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与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相结合,在校期间为学生提供接触临床一线工作的机会,从根本上转变学生重视科研、忽略实践的现状,培养专业知识和技能过硬、适应能力良好的高素质人才。

4 小结

国内护理研究生教育起步相对较晚,三级医院硕士及以上学历护士所占比例低。由于硕士学历护士接受的教育相对本科生、专科生更为全面,在科室中需要承担的责任和工作会高于其他学历护士,并且自我定位和期望值也更高,因此硕士学历新护士在进入临床时更容易出现转型冲击,也更容易出现离职倾向。随着护理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每年毕业的硕士学历护士正在逐步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中坚力量,而由于转型冲击所导致的新护士1 年内的流动率为4%~54%[28],为避免由于转型冲击而带来的人力资源成本增加和护理质量下降,有必要关注硕士学历新护士的转型冲击现状,寻求解决措施,便于硕士学历护士更好地发挥其高素质人才的作用。

猜你喜欢
硕士学历冲击
山东艺术学院作品精选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厦大硕士创业新一站 卖卤味
学历军备竞赛,可以休矣
建筑学硕士揽了“瓷器活儿”
膨胀学历
知识无力感
奥迪Q5换挡冲击
奥迪A8L换挡冲击
一汽奔腾CA7165AT4尊贵型车换挡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