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在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后结肠造瘘口护理中的应用

2020-01-12 16:45刘春娥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23期
关键词:肠管造口预见性

曲 岩 刘春娥

(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辽宁 大连 116021)

直肠癌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较高,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1]。目前,临床直肠癌以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为主要治疗方式,虽有一定成效,但因术中需切除肛门,致使术后排便困难,极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再加上术后极易发生并发症,影响患者术后康复进程[2]。因此,积极开展有效的护理措施尤为重要。以传统常规护理的滞后性为鉴,我院在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尝试将预见性护理应用于直肠癌根治术后结肠造瘘口患者中,应用合理的护理程序,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预测护理风险,实施预防性的护理措施,以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84例行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交替分组法分成甲组和乙组。甲组男27例,女15例;年龄为50~75岁,平均年龄为(65.48±1.29)岁;造口部位:经腹直肌造口14例,经腹直肌旁造口28例。乙组男26例,女16例;年龄为50~75岁,平均年龄为(65.39±1.35)岁;造口部位:经腹直肌造口15例,经腹直肌旁造口27例。对比两组性别、年龄、造口部位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入选患者均经病理活检和全直肠镜确诊后行低位直肠癌根治术;②年龄≥50岁;③本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④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⑤沟通能力较好。排除标准:①严重功能障碍者;②病情不稳定者;③伴有其他恶性肿瘤者;④精神或认知障碍者;⑤随访失联者。

1.3 方法

1.3.1 甲组 施以常规护理,即:密切关注造瘘口愈合情况,遵医嘱指导用药,纠正错误的生活习惯,饮食指导,预防并发症等。

1.3.2 乙组 施以预见性护理,包括:①预见性心理护理:于术后患者需接受结肠造瘘口人工肛门排便,易出现自卑、恐惧、焦虑等消极情绪,导致患者放弃手术治疗或配合度较差。因此,于术前护理人员需与患者进行交流,告知手术治疗的重要性和安全性,术后积极开展心理疏导工作,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结肠造口的护理能力,促使患者能够自主选择并更换造口袋。同时,指导患者进行人工造口排便训练,养成定时排便的能力,帮助树立治疗信心,提高治疗和护理依从性。②预见性生活护理:为患者准备良好的住院环境,维持适宜的温度、湿度(温度:25~27 ℃,湿度:55.00%~60.00%),定期更换床单被褥。③预见性饮食护理:于术后2~3 d开始,基本恢复胃肠功能,经造瘘口排便后,可予流质饮食;7 d予半流质饮食;14 d予普食。在护理期间,叮嘱患者多食用适量的少渣饮食,禁食辛辣刺激性、易产气的食物,叮嘱患者多喝水、多吃水果和富含纤维的蔬菜,利于排便。④预见性并发症护理:a.造瘘口狭窄:常见原因为造口处瘢痕挛缩、腹壁切口小或感染。于开瘘初期开展造瘘口扩张训练是预防该并发症的关键,方法为:石蜡油涂抹于食指,缓慢轻柔的插入造口,以2~3指的关节深度为宜,停留4 min左右,日1次,7 d后可改为隔日1次;b.造瘘口出血:多因造口局部肠黏膜受摩擦或感染引起,所以,预防出血的关键是确保创面不受感染,可采用维持局部干净清洁,及时使用药物对局部感染进行控制。若造瘘口出血可行局部压迫止血;c.造瘘口周围皮炎:它是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以造口周围皮肤疼痛、红肿为特征性表现。因此,在日常护理中,可将氧化锌软膏涂抹于局部,确保其干燥清洁。若局部出现破损,可使用造口护肤粉、皮肤保护膜;d.造瘘口肠管坏死:它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主因造口处肠管黏膜水肿引起。故需密切关注造口处肠管黏膜变化情况,早期水肿可用硫酸镁溶液或10.00%高渗盐水湿敷,及时发现造口肠管坏死,应及时告知医师并协助进行处理。

1.4 观察指标 ①造瘘口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包括:造瘘口狭窄、造瘘口出血、造瘘口周围皮炎、造瘘口肠管坏死。②生存质量比较,采用EORTC QLQ-C30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包括:躯体、角色、认知、情绪、社会功能及总体健康状况量表,量表采用百分制,分数越高表示生存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5.0做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造瘘口并发症发生率)采用(n,%)表示,组间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生存质量)采用()表示,组间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造瘘口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甲组造瘘口狭窄2例,造瘘口出血2例,造瘘口周围皮炎3例,造瘘口肠管坏死1例,并发症发生率19.05%(8/42)。乙组造瘘口出血1例,造瘘口周围皮炎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76%(2/42)。与甲组相比,乙组造瘘口并发症发生率低(χ2=4.086,P=0.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生存质量比较 甲组躯体(73.59±5.23)分、角色(72.84±5.18)分、认知(71.98±5.69)分、情绪(76.62±5.26)分、社会功能(67.72±5.65)分、总体健康(68.57±5.69)分。乙组分别为(79.85±5.05)、(79.78±5.29)、(80.35±5.67)、(84.59±5.24)、(75.46±5.24)、(76.79±5.34)分。与甲组相比,乙组身体、角色、认知、情绪、社会功能及总体健康评分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随着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巨大变化,这也是导致直肠癌患病人数居高不下的原因,给人们的生存质量带来严重威胁[3]。直肠癌为临床常见恶性肿瘤,因其发病位置在齿状线至乙状结肠交界处,其位置是非常低的[4]。目前,手术切除治疗为本病的主要治疗方式,且具有明显成效,但术后极易出现并发症,给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造成极大影响[5-6]。相关研究[7]指出,部分患者在接受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后,均存在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予低位结肠癌根治术患者行优质的护理干预尤为重要。有研究[8-10]表明,较传统常规护理相比,预见性护理更具预见性,可通过充分分析和判断患者自身及疾病情况,提前掌握潜在风险,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从而降低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在本次研究中,乙组的造瘘口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甲组(P<0.05)。究其原因,在预见性护理中,能够对造瘘口狭窄、出血、周围皮炎及肠管坏死进行预判,并提前做好预防性处理,如开展预防性造瘘口扩张训练,可明显降低因造瘘口挛缩而出现的狭窄。每日0.50%碘伏消毒、便后温水擦拭,有效预防了因分泌物引起的造瘘口周围皮炎发生[11]。而硫酸镁溶液或10.00%高渗盐水湿敷可明显改善早期水肿情况,以防止造瘘口坏死发生。本次研究还显示,乙组的生存质量各评分均高于甲组(P<0.05)。这说明我院采取的预见性护理,通过预见性心理护理、预见性生活护理、预见性饮食护理以及预见性并发症护理,取得了较好成效。因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其心理极易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护理人员通过实施预见性心理护理,可明显缓解不良情绪,同时增强治疗信心[12]。同时,护理人员对患者住院环境进行维持,确保患者住院期间的舒适感。且护理人员合理安排患者饮食,指导正确饮食方式,确保摄入充足营养[13]。另外,在护理过程中,加强并发症护理,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使其早日恢复健康。由此可见,与常规护理的疗效相比,预见性护理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在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后结肠造瘘口护理中,应用预见性护理,效果明确,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和推荐。

猜你喜欢
肠管造口预见性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及满意度评价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直肠癌永久性造口患者造口周围皮炎风险的影响因素研究
超声引导下床旁鼻空肠管置入术在危重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塞丁格技术的套管法在更换鼻肠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对颈椎术后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观察
皮桥造口在预防性回肠造口临床中的应用及观察
造口患者居家照护对策
尿道造口患者宜多饮富含维生素C的果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