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治疗痤疮的研究概况

2020-01-13 08:52曹佳颖王秀萍李继安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0年15期
关键词:黄酮类毛囊抗炎

郭 瑾 曹佳颖 郭 晗 王秀萍 李继安 孙 娜*

1.华北理工大学中医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2.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滨海农业研究所,河北 唐山 063000

痤疮是皮肤病中最常见的炎症类型之一,是一种毛囊皮脂腺单位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上十分常见。它通常发生在17~23岁的青少年,好发于皮脂溢出部位,易引起痤疮、囊肿、丘疹等皮肤病变[1]。常呈反复发作,破坏人体皮肤的表皮层及真皮层,一般很难完全治愈。当下,人们越来越重视皮肤管理,在美容护肤方面的关注度也是逐渐升高,而痤疮严重影响面部皮肤的美观,且不易完全愈合,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一定影响,易形成自卑和抑郁心理。蒲公英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中药材,始载于《唐本草》,品种繁多,资源丰富,是菊科蒲公英属植物,味苦,甘,性寒,归肝、胃两经。具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之功效。用于疔疮肿毒、乳痈、瘰疬、目赤、肺痈、肠痈。历代中药名著均给予其高度评价。本文对蒲公英治疗痤疮相关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加以分析,并对蒲公英治疗痤疮的临床应用前景进行探讨,随着蒲公英药用价值的深入研究及痤疮根治钻研力度日益加深,蒲公英将为痤疮临床治疗提供新方向。

1 痤疮发病机制

1.1 西医对痤疮的认识 痤疮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目前已知痤疮的形成主要与雄激素水平升高、皮脂腺功能亢进、毛囊皮脂导管的角化异常、毛囊皮质单位中微生物的作用和炎症及宿主的免疫反应有关[2]。其中较为关键的是微生物在这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人体皮肤毛囊中存在多种微生物,其中导致痤疮发生的主要细菌为痤疮丙酸杆菌,又称痤疮杆菌,为革兰氏阳性杆菌。毛囊阻塞导致痤疮杆菌过度繁殖,会分解大量的饱和脂肪酸,从而生成游离脂肪酸,这些游离脂肪酸通过肌肤表面细小的毛孔通道进入皮肤后,激起皮肤的自我抵抗机制,导致炎症细胞的活化,最终导致炎症反应的发生和加重,而炎症反应在痤疮发病机制中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甚至还包括炎症后皮肤红斑肿痛、肌肤色素沉着以及消退后的瘢痕组织形成[3]。西医治疗痤疮着重于抗炎治疗,并且通过持续性治疗实现治愈的终极目标——减少瘢痕和降低痤疮复发。

1.2 中医对痤疮的认识 中医称痤疮为“面疱”“酒刺”“肺风粉刺”,人们俗称“青春痘”“暗疮”,以面部局部多发性粉刺、丘疹、脓疱、结节等皮肤不同程度性破损为其主要发病特点,常在人体颜面部、颈项部及背部出现。易形成白头、黑头粉刺,往往能挤出粉渣样物质,更严重的会形成脓疱,反复发作。生活中不注重保护、清洁皮肤的人群,往往易生痤疮。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指出痤疮的病因病机主要与湿、热、痰、瘀有关[4]。主要将其分为肺经风热证、湿热蕴结证和痰瘀互结证和血热瘀滞四个证型。近代学者对其研究较深入,论述多从风热、肺热、血热、胃肠积热、血瘀痰结、冲任失调、阴虚不足这七个方面详细阐述[5]。可见,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中医对于痤疮的病因病机理解,湿邪和热邪占了很大的一个比例。

中医治疗痤疮以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清热凉血、利湿为治疗大法,通过辨证再进行详细的中医药系统治疗。有学者认为:有一类痤疮是由于“火热”“湿热”上攻于面所造成的,而蒲公英的清热解毒功效对于治疗此类痤疮有极强的疗效。

2 蒲公英治疗痤疮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2.1 化学成分 施树云等[6]从蒲公英全草中分离出15种酚酸类成分。凌云等[7]曾对盐碱地蒲公英化学成分进行提取鉴别,得出蒲公英抑菌的主要有效成分为绿原酸。

蒲公英中另一有效成分,黄酮类物质在皮肤抗氧化方面效果显著。陈景耀等[8]在蒲公英黄酮类物质提取物的体外去除超氧阴离子实验结果表明,其具有类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作用。SOD是生物体内的一种活性物质,能消除人体体内的新陈代谢物,起到抗衰老的特殊疗效。

2.2 药理作用

2.2.1 抑菌、抗病毒 中草药被用来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的历史由来已久,清热解毒药抑菌杀菌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在中药药典中,蒲公英是一味能够治疗多种疾病感染的中药。目前,它已制成多种不同剂型,直接用于临床治疗多种感染性炎症。蒲公英作为天然抗菌中药,经常用于治疗疳疮疔毒和某些感染性疾病。

蒲公英有效成分的抗菌作用也有相关报道。如孙继梅的蒲公英体外抑菌活性的研究[9]中表明:蒲公英对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等化脓性球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尤其是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高淑娟等在对几种清热解毒中药抗内毒素作用的比较实验中,蒲公英具有明显的抗内毒素作用,将内毒素添加到蒲公英提取物中,相互作用后测得内毒素的活性降低9.3倍[10]。蒲公英煎剂或水提取物还可以延缓因疱疹病毒引起的皮肤破损病变[11]。蒲公英提取物对甲型链球菌、乙型链球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还能有效抑制螺旋体、真菌和病毒的形成。总之,蒲公英具有广谱抑菌作用,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真菌、螺旋体和病毒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而痤疮杆菌属革兰氏阳性杆菌,间接证实了蒲公英治疗痤疮的功效。

张桂红等[12]将蒲公英等中草药直接应用于患有痤疮的试验者,最终结果表明:中药蒲公英对于痤疮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均有强烈的抑菌和杀灭作用,直接证实了蒲公英治疗痤疮的明显疗效。

2.2.2 抗炎 蒲公英属植物的粗提物或水煎剂具有一系列抗炎活性,其抗炎活性的研究也集中于植物中所含的三萜类、黄酮类、酚酸类等成分。蒲公英现已经被广泛用作抗炎剂,研究也证明蒲公英提取物在体内和体外均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13]。平家奇等[14]的实验结果表明,蒲公英具有较好的体内抗炎作用。抑制白细胞浸润和增生,减少各种炎症因子的释放,抑制肉芽组织增生,防止粘连及瘢痕形成。凌云等[7]的实验证实蒲公英提取物绿原酸具备极强的抗菌和消炎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肌肤组织炎症反应的发生,尤其是在炎症刚刚发生阶段使用效果最明显,能阻断多形核白细胞和吞噬细胞参与炎症反应的发生,从而维持皮肤自由基的平衡和稳定。可见,蒲公英能够阻止痤疮杆菌的过分滋生,缓解痤疮对于皮肤组织的炎症刺激,减轻痤疮症状,以达到治疗痤疮的目的,绿原酸对于治疗痤疮早期形成过程,具有较好疗效,可在这一方面重点研究。

蒲公英粗提取物甾醇——蒲公英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刘婧陶等[15]从体内抗炎角度探讨蒲公英甾醇的体内抗炎作用,试验结果表明蒲公英甾醇对早期炎症有抑制作用,抗炎效果明显。刘利本等[16]观察蒲公英对脂多糖(LPS)所致小鼠肺损伤模型的抗炎作用,结果表明,蒲公英水提物能降低肺损伤小鼠的肺/干重比值,小鼠肺部炎症病变减轻。

侯京玲等[17]用蒲公英中的黄酮类物质,建立急慢性炎症模型研究其体内抗炎效果,结果表明,黄酮类物质在体内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炎症反应是造成痤疮发生及发展的重要原因,可见蒲公英的特殊抗炎作用可为痤疮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2.2.3 抗氧化 陈景耀实验[8]结果显示,蒲公英的有效成分——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自由基清除和抗氧化作用,能清除活性氧。人体内的自由基正是导致我们衰老和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被称为皮肤组织中的“致老因子”,清除自由基能延缓人体正常皮肤细胞的凋亡,减少对皮肤组织的伤害。由此可见,黄酮类物质对于痤疮形成及色素沉着及愈合后的瘢痕组织有很强的治疗作用。上述实验均为蒲公英治疗痤疮方面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在治疗皮肤疾病及肌肤老化和皱纹方面将会是一个巨大的突破口。蒲公英黄酮类物质在研究开发具备抗氧化功能的护肤产品、保健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关资料[18]显示,蒲公英提取物中多酶及非酶的生物协同作用和抗菌消炎共济增效作用,能有效地清除人体肌肤组织中过多的自由基和对皮肤破坏极强的超氧自由基,从而阻断其对皮肤的损伤作用。防止炎症部位病变释放活性氧自由基,还可以减轻超氧自由基对皮肤表皮层的刺激,明显改善了自由基在皮肤组织中的代谢状况,减轻了超氧自由基对皮肤组织的刺激和炎症损伤,使痤疮症状明显减轻,并加快皮损部位和病灶的修复,使因痤疮导致的皮损和破口部位加速愈合,修复愈合后皮肤的瘢痕组织,痤疮症状得到明显缓解,达到治疗痤疮的效果。

除此之外,蒲公英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在护肤、延缓衰老方面都有很好疗效。黄酮类成分的抗氧化作用主要体现在它能直接刺激皮肤表皮层组织内源性SOD活性增高,蒲公英中的类胡萝卜素还能在体内直接转化为维生素A,促进皮肤组织表皮层及角质层的新陈代谢[19]。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蒲公英提取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和类胡萝卜素对痤疮的治疗功效。其中的β一胡萝卜素,不仅能维护人体内在的健康,还能起到抗氧化的功效,缓解因皮肤衰老引起的一系列皮肤疾病,如皱纹和老年斑等。可见蒲公英在护肤、美白去皱、祛斑等方面也有很好疗效。

3 蒲公英治疗痤疮的临床应用

蒲公英性味归肝、胃经,不仅有副作用小等特点,且其清热解毒抗炎,促进正常菌群生长,调节菌群失调等作用使其在临床上常常被应用于治疗疔疮肿毒的一些药方中。如刘复兴[20]治疗皮肤病常用的枇清汤,由蒲公英等中药组方,用于治疗肺胃积热导致的一类痤疮,症见颈项部、颜面、上胸背部生粉刺脓疱。包佐义[21]治疗痤疮等皮肤病用蒲公英、茵陈各30 g、桑白皮15 g,水煎服。另取蒲公英、硫磺各10 g,大黄15 g,以75%酒精200 mL浸泡5 d后,每天2次,取药酒外搽患处,随证加减,临床治疗均取得良好疗效。马元生等[22]用蒲公英配伍茵陈,桑白皮等制成蜜丸内服,并以红霉素、硫磺、大黄等用95%酒精浸泡加50%蒸馏水外搽共治痤疮350例,与对照组(氯霉素搽剂)100例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费殿云等[23]取干蒲公英研细和75%酒精调糊外敷治疗多发性疖肿45例,均在3~5 d肿消痛止。

张桂红等[12]应用蒲公英来治疗痤疮,外用和口服同时进行其有效率达到70%以上。疗效优于皮康霜(P<0.05),且无任何毒副作用。

另外,蒲公英作为清热解毒药的代表药物之一,它能调节人体的抵抗力,提高白细胞的噬菌能力,杀灭病毒细菌,扶正祛邪,有效调节生物体内的各种代谢失衡,从根本上治疗痤疮[24]。痤疮形成的另一重要的原因是毛囊螨虫寄生于皮肤毛囊内。田晔等[25]对蒲公英提取物的体外抗毛囊蠕形螨活性和皮肤安全性进行了实验,研究证实中药蒲公英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毛囊螨形螨活性,且它对人体皮肤也比较安全,可见蒲公英在治疗痤疮方面具有较好前景,可考虑加大蒲公英在治疗螨虫型痤疮的研究。

蒲公英还具有很好的护肤美容作用,它含有的抗微生物成分,对面部感染、痤疮及粉刺均有疗效,含有的多种氨基酸等营养物质,能滋养肌肤,促进痤疮愈后的肌肤新陈代谢,防止肌肤色素沉着[26]。目前,蒲公英水煎剂和提取物,已广泛应用于洁面乳和痤疮膏等各类护肤品中,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27]。可见,蒲公英在美容和护肤方面已经取得显著疗效,能够被用于治疗痤疮类皮肤病。蒲公英护肤品的研发,是我国中药研究的又一大进步,纯天然中草药植物在治疗皮肤病方面的功能,值得人们进行深入研究。

综上,无论从中医还是西医角度,蒲公英在治疗痤疮的整个形成过程及愈合之后的瘢痕组织均有良好疗效。

4 小结

目前,青少年中有大量痤疮患者,严重影响面部的美观。关于痤疮的治疗研究日益增长,痤疮的中医药治疗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使得痤疮的治疗途径与治疗手段日益清晰,市场上也随之出现了很多治疗痤疮的药物。相比之下,中草药是我国自古以来,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而蒲公英作为一味“天然抗生素”,种类繁多、资源丰富、药理活性强、临床应用范围广,抑菌、抗炎、抗病毒等作用明显。蒲公英作为消肿解毒功效的代表药物,其杀菌作用对治疗痤疮和抑制痤疮形成有明显疗效。

经上述研究,以及综合各项研究报告,也证实蒲公英对治疗痤疮和黄褐斑等难治性皮肤病也有显著功效。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应结合蒲公英的各类有效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对其治疗痤疮方面展开更加深入的研究与开发, 有望拓展其在美容护肤方面的应用,让蒲公英为人类的健康作出更多贡献。

猜你喜欢
黄酮类毛囊抗炎
电针耳甲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抗炎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板栗壳黄酮类成分的提取工艺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毛囊闭锁三联征2例
陈皮中多甲氧基黄酮类成分的高效分离及其抑制SARS-CoV-2 3CLpro的潜在活性研究
泽泻原三萜、降三萜和倍半萜的分离及其抗炎活性研究
MS-DAIL联合MS-FINDER鉴定中药黄酮类化合物
两种血竭凝胶抗炎抗菌效果比较
葛根黄酮类化合物在抗氧化、抗缺氧方面的药理作用分析
秦艽不同配伍的抗炎镇痛作用分析
“拆西墙补东墙”高质毛囊资源宝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