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方风嗽饮治疗风咳经验浅析

2020-01-13 08:52牛兴宇吴洪波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0年15期
关键词:牛蒡子紫苏叶行气

牛兴宇 吴洪波

云南中医院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云南 昆明 650500

临床上有一大类主症表现为“咽痒即咳,冷风刺激诱发或加重,敏感挛急”的特殊咳嗽,因其上述症状切合风邪致病特点,名曰“风咳”。该咳嗽特点为阵发、刺激、挛急,遇外感、冷空气、异味、粉尘、油烟等因素易诱发,时而伴有咽痒不适、眼鼻部或其他部位痒,临床表现以“风性”咳嗽的特点为主,类似于现代医学的气道高反应性咳嗽。现今此病发病率仍持续上升,且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地域差异[1-2]。现代医学治疗该病的药物大多存在明显不良反应。吴洪波教授针对该类咳嗽用自拟验方“风嗽饮”论治,取得显著疗效,现将其经验浅析如下。

1 风咳的病名及病机

“风咳”病名,最早见于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载:“又有十种咳,曰风咳,欲语因咳言不得竟是也。”后李梴《医学入门·杂病·外感·寒类·咳嗽》中有:“风乘肺咳,则鼻塞声重,口干喉痒,语未竞而咳”,其属于中医咳嗽的一个症候。“风咳”因风致咳,符合风邪“为阳邪、易袭阳位、善行数变、盛则挛急”的致病特点[3]。风邪犯肺、肺气失宣、气道挛急等为其主要病机[4],其主要致病原因以风邪为主。

2 吴洪波教授对风咳治疗的认识

当下,风咳患者日渐增多,吴洪波教授认为与以下因素相关。首先,从外风因素考虑,风寒、风热、风燥皆属外感之风邪[5],加之目前空气质量欠佳,使“风邪”的致病力愈强,增加了人们感邪而发的可能。其次,从“内风”因素分析,患者素来肺脾气虚,加之起居饮食无常、多忧思乏运动、肺卫亏虚,使得风痰内生,发为咳嗽;肝风内动、上扰于肺,亦可发为咳嗽,正如《素问·咳论》所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最后,粉尘等过敏因素也可引动内风,导致病情错杂、迁延难愈。吴洪波教授按上述思路,根据“风咳”的病因病机,将苏黄止咳汤与过敏煎化裁组成自拟方“风嗽饮”。其中苏黄止咳汤加减用以祛外风熄内风,过敏煎用于抗过敏,具体治法为疏风宣肺、利咽止咳、行气解郁、祛痰、润肺止痒。具体方药:蜜麻黄10 g,防风10 g,紫苏叶10 g,炒紫苏子15 g,前胡10 g,炒苦杏仁10 g,地龙15 g,蜜枇杷叶10 g,蝉蜕10 g,牛蒡子15 g,射干10 g,银柴胡15 g,酒黄芩10 g,木蝴蝶10 g,瓜蒌15 g,郁金10 g,五味子10 g,乌梅10 g,甘草6 g。方中麻黄、防风祛风散寒宣肺为君药;紫苏叶、炒紫苏子、前胡、炒苦杏仁降气化痰、平喘止咳同为臣药;地龙解痉镇咳为佐药;使以蜜枇杷叶、蝉蜕、牛蒡子、射干疏风止痒、利咽止咳,银柴胡、酒黄芩、木蝴蝶、瓜蒌清热,郁金行气解郁,乌梅、五味子敛肺化阴润燥,甘草调和诸药。全方祛外风息内风、化痰止咳、清热润燥、行气止痒、收散相宜、宣降得当、升降有序,使肺恢复清肃,风咳自止。根据患者症状随证加减:咳声剧烈,加僵蚕10 g,钩藤15 g;咽痛咽干严重,加芦根30 g,连翘15 g,石斛15 g,玄参15 g;痰多湿重,加化橘红15 g,浙贝母10 g,陈皮10 g;苔厚腻,加藿香15 g,佩兰15 g;食欲差,加炒神曲、焦山楂;便秘,加火麻仁15 g,郁李仁15 g。此方名曰“风嗽饮”除其祛风镇咳效用较强之外,还在于其煎服法有独特之处。梨皮有清心润肺、止咳化痰功效且口感佳,吴洪波教授要求患者自备1只梨之梨皮,放入1剂中药中同煮,1剂药可服用1日半,尽量做到少量多次,慢含慢咽,令汤药能停于咽喉部片刻,易于清利咽部,这正是“风嗽饮”中“饮”的含义所在。

3 医案举例

患者李某,男,62岁,2019年12月17日于吴洪波教授门诊就诊,刻见:患者阵发性呛咳、闻及冷空气或刺激性气味则咽痒、咽痒即咳,咳声剧烈、舌红、苔黄、脉浮。问诊:患者自诉1月前感冒后继而咳嗽,突然性、阵发性、频繁剧烈,遇冷风诱发、咳时痛引胁肋、夜晚平躺咳甚,影响睡眠,伴咽痛咽干,目鼻发痒、咯少量黄色粘痰,睡后易醒,自觉口干,纳差,二便可。肺部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及胸膜摩擦音。查体:咽部充血稍红,扁桃体无肿大,心率:88次/分,心腹阴性,双下肢不肿。胸部CT未见明显异常,既往无特殊慢性病史。吴洪波教授四诊合参诊断为风咳-风邪犯肺、入里化热,治以祛内外风、清热利咽止咳。拟方:蜜麻黄10 g,防风10 g,紫苏叶10 g,炒紫苏子15 g,前胡10 g,炒苦杏仁10 g,地龙15 g,蜜枇杷叶10 g,蝉蜕10 g,牛蒡子15 g,射干10 g,银柴胡15 g,酒黄芩10 g,木蝴蝶10 g,瓜蒌15 g,郁金10 g,五味子10 g,乌梅10 g,甘草6 g,僵蚕10 g,钩藤15 g,芦根10 g,连翘15 g。嘱患者备1只梨之梨皮,入1剂药中煎煮,1剂药服1日半,少量多次,慢含慢咽。1周后复诊,患者咳嗽好转,精神可。问患者服药后改变,患者自诉咳嗽明显减轻、胸胁隐痛已解除大半、已无咽痛、仍感咽干口干。吴洪波教授认为其津亏口干,予续服上方加石斛15 g,芦根增至30 g,玄参15 g,麦冬10 g。服法同前,续服4剂。一周后见患者陪同其患病家属于我科门诊就诊,自诉咳嗽等症状基本治愈。

4 小结

风咳病机为风邪犯肺、肺气失宣、气道挛急导致肺气上逆、发为咳嗽,吴洪波教授认为可从内外风、过敏因素等方面着手,治以疏风宣肺、利咽止咳、宣散肺邪、行气解郁、祛痰、润肺止痒,用自拟方风嗽饮加味配合其特有煎服方法治疗,凡符合风咳特点患者,吴洪波教授皆用“风嗽饮”加减,并反复嘱其遵从此方特有煎服法,大多患者收效颇佳。

猜你喜欢
牛蒡子紫苏叶行气
中医学“行气”医术初探
牛蒡子的化学成分及心血管药理研究进展
夏天宜与紫苏常相伴
牛蒡子粥 疏风清热
风热感冒喝牛蒡子粥
紫苏叶的营养价值及其产品加工研究进展
孕妇可以用紫苏叶 泡脚吗?
牛蒡子治习惯性便秘
腰背痛:揉按委中穴
治副鼻窦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