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背景下加快传统期刊转型升级路径探析

2020-01-16 23:18曾维平江西教育传媒集团
环球首映 2020年3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融合教育

曾维平 江西教育传媒集团

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是党中央着眼于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所作的重大决策。创办于1950 年的《江西教育》,近年来按照中央关于推进深度融合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新中国成立后江西省第一本期刊多年积累的品牌、内容、人才优势,着力向融合背景下的新媒体全面转型。2020 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媒体而言是一次重大的考试,对于传统媒体的生产和传播能力、近年来融合改革的实际成效,是一次实实在在的检验,也为下一步深化媒体融合带来了一些启迪。

一、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以创新精神推进改革

当前的新媒体发展速度之快、覆盖范围之广超乎我们的想象,对传统媒体的冲击非常大。以往,纸质媒体只能在版式和文图上进行形式上的创新。如今,传统媒体人对新技术给我们带来的方式、手段上的创新都有切身体验。通过借助媒体融合发展,传统的新闻媒体对重大的报道活动实现了进一步的创新表达。我们必须紧跟形势,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以前的围着版面转到跟着端微走,坚持移动优先从思想意识上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坚持用互联网思维办刊物,促进融合发展。要进一步强化用户意识,把留住老用户、发展新用户和集聚更多的用户作为办好刊物的重要抓手,贯穿于媒体融合发展的整个过程。同时要重视转变发展的路径,注重内容与技术的双轮驱动。如今媒体传播的发展形势提醒我们,要高度重视技术在媒体融合当中的驱动作用,走出一条技术和内容并驾齐驱的现代融合发展道路。

互联网的本质就是开放和共享。在融合背景下办媒体,我们要以一种开放合作的心态,走同互联网共生互利的道路。传统媒体要在融合背景下办出自己的特色,就要学会与互联网打交道,特别是在技术开发、平台使用、拓展用户、开发产品和相关经营推广等方面增强合作。另外我们要根据媒体融合发展的需求,进一步推进采编流程、内部结构、相关考核机制的改革。以人民日报社为例,从2015 年两会开始,人民日报社就通过“中央厨房”机制,将全社的采编资源全部打通,实现了作品一次采集、编辑后多次生成、渠道路径多方传播,并将新闻作品推送给了海内外多家合作媒体,相关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大大提升了报社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我们还要重视大数据的运用,通过立足于刊社内部以及其他渠道的相关资源,搭建大数据的平台,作为实现媒体融合的基础支撑,通过提供附加值高的各类数据产品,实现纸质出版物的自我造血、发展和增值。

二、始终坚持内容为王 提升核心竞争力 让思想拥有流量

不管媒体的形态未来如何发展变化,对于期刊而言,优质的内容始终是稀缺物。《江西教育》作为江西省教育厅的机关刊物,最大优势就是着力加强江西教育新闻资讯、受权发布、深度报道、权威评论等内容。特别是把精心做好服务江西教育改革发展的宣传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充分发挥教育主流媒体的不可替代性和权威性。一是成立策划组,加大策划力度。策划是期刊的灵魂。《江西教育》每期通过召开编前会,提前规划月度、年度重大选题,策划了一系列有分量、有影响力的专题。今年年初疫情期间,刊物特别策划了“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专题,全方位反映了我省教育系统团结一心抗击疫情、支援武汉的行动,引起了较强烈的社会反响。再比如策划“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专题时,记者分赴省内各地报道脱贫攻坚的情况,生动地展现我省教育扶贫工作的一幅幅感人画面,给人以深刻印象。二是提高教育新闻宣传的站位和影响力。在推进媒体融合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始终把正确的舆论导向放在首位,讲导向不放松。在教育新闻宣传中,要有服务大局的意识,始终紧跟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步伐,坚持改进创新报道方式,多出重大典型,多出精品。疫情期间,《江西教育》围绕线上教学推出一批典型人物典型事迹报道,展现了我省抗疫人物的风采,刊发的多篇文章也被多家主流媒体转载。三是提升质量,优化结构,着力打造品牌栏目。《江西教育》自创刊以来,开设了一系列品牌栏目,比如“育人艺术”“苦味茶”“心香一瓣”等。明年将根据形势需要,着力打造“党建与思政”“职教论坛”栏目,提升栏目质量。四是着力加强作者队伍建设,特别是进一步充实刊物的通讯员和评论员两支队伍。邀请更多的名师、知名媒体评论员和教育专家加入到评论员队伍中来,加强评论阵地建设。同时我们要提升主动设置议题的能力,通过改进评论的表达方式来增强对读者的说服力、引导力。五是结合“杏坛春雨”“教师茶座”等副刊类栏目,每年举办一次不同主题的征文活动,通过师生在线投稿、投票、有奖问答等,提升期刊的关注度和品牌影响力。

只有提供更多见解独到、思想深刻、可以为读者提供特有价值的专业的优质内容,刊物才能拥有核心竞争力,才能更好地担当起高举旗帜、育新人的任务和使命。

三、抓住人才融合的关键 推动队伍建设实现转型升级

媒体优势的核心本质上是人的优势,竞争的关键主要是人才的竞争。媒体融合发展,核心在人的融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闻工作者要不断地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勤学习、多锻炼,努力成为全媒型、专家型人才。这也为全媒体时代下新闻工作者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我们要以增强“四力”教育实践为着力点,培养出更多适应新时代需要的全媒体人才。目前《江西教育》内部队伍结构涵盖了老中青三代人。以往在传统纸媒时代,由于记者、编辑自身的工作特点,逐渐形成了“一个人单打独斗”的文化特点,而进入如今相互合作互惠互利的互联网时代,这种文化特质就与当前的形势显得格格不入。采编人员向全媒体实现转型,最难转变的是观念。我们要不断强化“一支队伍两个平台”的意识。比如在具体实施一些日常的教育类新闻报道时,记者可以与新媒体编辑一起交流探讨怎样运用新媒体方式和手段创新新闻表现形式。

同时我们要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的硬本领。无论媒体融合到什么程度,党管媒体、政治家办报的原则不会改变。我们要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学习熟悉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确保宣传工作能够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把讲政治、讲党性体现到每幅图片、每个页面、每篇稿件当中。我们还要熟悉国内外发展趋势,了解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以及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做法,践行四力,积极深入基层调研。通过举办“融媒特训班”,邀请社内外优秀的采编人士、相关业务骨干,以自身的实战经验为年青的记者编辑们传授经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另外通过增加新媒体平台在绩效考核结果中的比重,在某种程度上促使传统编辑记者实现全员转型,培养一支能写、能讲、能拍的全媒体采编队伍。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这为我们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实现传统媒体的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对于教育期刊而言,要把内容建设放在首要位置,进一步创新传播方式,形成适应融合背景下网络传播的内容生产体系。同时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做好党的主流媒体、教育的专业媒体和新时代的新媒体。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融合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传统媒体创新发展方向
以资本运作纾解传统媒体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