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再思考

2020-01-17 19:53欧庭宇
湖北社会科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受教育者教育者话语

欧庭宇

(贵州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

每个学科都需要构建一个成体系的学科理论与概念,尤其是需要一个更加科学、成熟的话语体系。田心铭教授近期在《光明日报》发表了《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科学内涵与相互关系》一文,认为话语体系具有相对独立性,不能被学术体系所代替,应将话语体系作为学术体系构建之外的单独任务,给予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一些启示。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到底是什么?话语作为思想的直接体现,如马克思所言:“从思想世界降到现实世界的问题,变成了从语言降到生活中的问题”,[1](p525)这意味着话语体系具有个体与群体之间的意愿表达与思想交流,促进话语主体认知、情感、认同和共识的功能。站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角度来讲,这是思想政治教育者这一话语主体在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的支配下,遵循相应的话语规范、规则和规律,借助精确、科学的话语表达方式向受教育者这一话语对象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内容,实现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目标的话语符号系统。针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优化这一问题,学术界对其困境和路径做了深入研究,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针对性和有效性提供了建设性意见。譬如,有学者从网络背景的角度,认为“大数据时代,多元选择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话语的支撑力,传统思维的单向化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话语的引导力,日常生活的具体性、实际性减弱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话语效果,基于此,提出话语方式从控制式、劝导式向对话式转变,表达方式应更加契合日常实践的需要,教育实践话语必须融入积极的情感因素。”[2](p81)有学者站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优化的角度,认为“新时代,伴随着全球多元文化的交融与冲突、新媒体文化碎片化及网络用语的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面临弱化、无效的挑战”,[3](p86)并强调要不断优化话语理论、话语情感、话语表达、话语创新。然而,现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理论成果主要围绕话语方式、话语内容、话语情感等某一部分提出见解,站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这一视角看问题的成果还较为缺乏。按照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介体、环体等基本要素这一逻辑,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面临着话语关系互动性不够、话语内容“不接地气”、话语方式较为单一、话语场域缺少人气等困境,亟须提升教育者的话语引导能力、培养受教育者的话语接受能力、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转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形式、把控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场域。

一、提升教育者的话语引导能力

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设中扮演话语引导者和话语传播者。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自上而下的、单一的话语灌输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主要传播方式,当引入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观点之后,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话语传播、话语交往、话语能力得到提升,将“有形”的内容转化为“无形”的话语传播方式,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亲和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效果很大程度上考验教育者的话语引导能力,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等“六个要”的素养要求,既是对思政课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所有思想政治教育者话语引导能力的应有之义。基于此要求的理论观照,可以考虑加强教育者的角色定位、文化素养、人生情怀和创新意识,塑造教育者的能力素养。

第一,落实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角色定位。为践履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思想政治教育者亟须明确其角色职责,将自身定位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思想传播者、中国共产党的忠实拥护者和积极践行者,面对错综复杂、充满挑战的虚拟与现实双重维度的教育环境带来的影响,用自身的人格力量帮助受教育者汲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递的真理力量。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者具有职业的特殊性。一般而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具有极强的意识形态色彩,这就要求教育者做到“姓”党与“信”党的有机统一,将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武装头脑的思想武器,并积极扮演思想理论话语的转译者和诠释者,从而使自身转变为观点的传播者、教育对象全面发展的引导者、人民群众美好幸福的守护者。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担当知行合一的“领跑者”和践行者这双重角色。教育者不仅要引导和规范人们的价值观念、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围绕受教育者、关照受教育者、服务受教育者,既充分尊重、关心和爱护人们面临的困难和诉求,又要在思想上将爱祖国、爱人民的认知转化为极强的理论辨识力,在行动中坚持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知行合一来带动人们对真理力量的热情和追逐。实际上,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角色定位始终面临着“我”这一个体角色与“我们”这一社会角色的距离与差异,考验的是教育者能否克服自身话语的弱点而尽可能将话语内容描述全面、表达到位、阐释清晰。

第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文化素养。文化自信,直接关系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其核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意蕴殊途同归。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文化基本素养,直接影响着话语体系的发展方向。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4](p41)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文化素养的提升提供了文化资源。一要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力量。通过开展历史故事诵读、国学书画展览等方式,加强教育者对传统思想文化精髓的认知,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染与熏陶,使他们形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的思想自觉、文化弘扬的行动自觉,进而增强他们的国家自豪感、民族归属感。二要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具体来讲,可通过开展革命文化基地参观、重走长征路等革命文化活动,并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通过对革命文化的历史演进、文化谱系、时代价值的深入领会,增强教育者对中华民族坚韧不屈的革命品格、坚定不移的革命信仰、永争胜利的革命意志和大义凛然的革命担当的崇敬之情,进而提升他们对中国革命文化的自信与自豪。三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本质是为了人民、服务人民的先进文化,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鼓励思政课教师与其他专业教师形成合力,巩固红色阵地、调整灰色地带、反对黑色地带,尤其敢于向错误思潮“亮剑”,不断增强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认识能力与驾驭能力。

第三,涵养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人生情怀。从形态来讲,分为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与隐形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犹如黄钟大吕,是引导和传递系统、严密的理论的“主渠道”,但也离不开春风化雨般的隐形思想政治教育,更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情怀的感染力和感召力。无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还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若教育者缺少真挚情怀,既无法保证思政课的抬头率、点头率甚至到课率,还会导致受教育者的思想困惑、道德困局、政治迷茫难以解开。为此,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厚植人生情怀,如黄大年同志那份“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5](p183)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将对家国的挚爱、对教育的热爱、对学生的关爱有机融合,将言之有物的话语温度与言之有理的话语高度充分结合,使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中得到熏陶与感染。

第四,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媒介素养。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是新媒体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其话语体系优化离不开网络媒介素养的提升。一方面,要从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网络技能入手,这是推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向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化的基础。不仅教育者自身要保持对媒介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掌握新媒体的规律与特征,把握媒介信息的筛选、判断、剖析和概括,高校也要组织和开展新媒介技术传播与应有技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讨等方面的培训,使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媒介素养走向专业化、多样化。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努力运用矩阵式传播思维,充分挖掘“新媒体故事”,参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的实践。教育者要充分了解受教育者的话语习惯、话语交往模式、话语思维等情况,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员间的全局性、协调性和合作性,针对网络热点话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正面的,同时又是亲和的、有吸引力的网络语言予以回应。

二、培养受教育者的话语接受能力

有学者认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对对方的话语体系互不‘感冒’,各行其道,不在一个话语频道上,难以进入同一个话语结构,难以形成一种‘共同话语’范式。”[6](p23)换句话说,在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中,教育者的话语资源供应与受教育者话语的现实诉求不在同一频道,彼此交流的是各自的话语内容、使用的是各自的话语方式,造成了话语关系的“话不投机”。除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话语引导能力外,也要注重培育和塑造受教育者的话语接受能力,畅通话语发出与话语接收、话语反馈与话语分析的通道,使教育者的话语真正融进受教育者的话语体系、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日常生活。

第一,加强受教育者的话语选择能力。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选择能力,主要包括受教育者对口头话语的筛选能力、文字话语的提取能力、实践话语的获取能力。从口头方式的话语选择来看,它是一种对语言表达的内容进行获取的能力,譬如,教育者向受教育者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受教育者只能凭借自身的信息选择能力,筛选教育者的话语重点;从文字话语提取能力来看,它是考察受教育者对书刊、意见、报告及相关部门的文件提取重点的信息处理能力,进而把握自身需要的信息;从实践话语获取能力来看,这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各种信息进行获取的能力,譬如纪念五四百年的活动,大学生可领悟到五四精神所蕴含的精神品质,包括兼容并蓄的气度、振兴中华的担当、开放包容的胸襟等等,并以强烈的社会担当、不懈的奋斗追求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数据时代赋予了人们更加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便捷的信息传递方式,一些学者将如今的时代称之为“后真相时代”,是因为人们依据自身喜好、立场和利益来选择话语资源,尤其是青年学生缺乏成熟的思辨力,导致他们表现出显著的从众心理,从而不知不觉成为后真相时代的“乌合之众”。由此,提升受教育者的信息辨识能力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优化的重要环节。要建立思政课、社会实践等方式的协调育人模式,帮助他们形成爱憎分明、明辨是非的信息辨识能力,增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自觉意识。同时,加强受教育者的网络技能,引导他们认识网络空间的无疆域性、及时性和主体多元性,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选择建立知识储备。

第二,赋予受教育者话语权力。福柯的那句至理名言——“权力即话语”暗含着两个方面的权力,即表达权和话语权,二者是如影随形的关系。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践中,理论赋予受教育者的话语权往往被强制灌输的话语表达方式所替代。为此,要秉持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新理念,尊重彼此差异、理解彼此立场,尤其要保护受教育者表达文本信息和阐释自身道德行为的话语权,进一步增加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信任度,为理解和交流奠定基础。同时,应让受教育者明白话语权力下放不等于教育者让渡话语的主导权,而是为了构建彼此之间的良好话语关系,并合理使用自身的话语权利。

此外,在师生互动关系中培育受教育者的话语交往能力。这里的“话语交往”,意味着只有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参与下,才能真正形成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交往互动关系。要积极建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话语融通关系,教育者要主动带领受教育者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语境,尽可能为他们阐释话语的完整内容,包括基本内涵、内在逻辑、时代价值等等,并帮助受教育者跟上话语交流的节奏与能力。譬如,组织学生参与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帮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进一步理解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

三、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

有学者认为,“如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不能描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存在的意义就必定遭到质疑。”[7](p72)依据这一观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决定能否有效呈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核心。既然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作用是描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一步讲,它是用于描述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内容,应积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话语艺术、网络积极流行语等内容,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拓展更多的话语资源。

第一,不忘本来,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话语智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道德规范、人文精神、价值观念等形态的统一体,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资源。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其核心话语自然是道德,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道德元素与人们的价值观紧密相连,譬如,“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私德修炼,“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社会大德,“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的道德变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与实践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从修身立德的角度来看,《大学》用“德者,本也”言简意赅地指明了修身立德是在世界拥有一席之地的前提与基础,用“德者,性之端也”阐明了人性光辉源自持之以恒的道德教化。从立业之基的角度来看,加强个人道德修为,不仅是“圣人之道,入乎耳,存乎心,蕴之为德行,行之为事业”所体现出修身立德带来事业兴旺的原动力,而且离不开“德不孤,必有邻”睦邻友好、“出淤泥而不染”的道德免疫。对于为政之要来讲,“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更是体现出道德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意义。站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论的角度来讲,不仅要旁征博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话语,而且要从中汲取关于爱国情怀、道德规范、孝德意识、理想信念等话语智慧,进而不断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资源。

第二,吸收近来,充分运用中国共产党领袖人物的艺术话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袖人物以漫画般的笔触,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刻画得惟妙惟肖,以大众耳熟能详的话语内容揭示出深邃的思想哲理。毛泽东同志不仅妙用历史典故、比喻修辞、名言警句,而且善于融合受众群体特点,在传递大众话语中彰显艺术风格。譬如以“铜墙铁壁”比喻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以“纸老虎”阐释帝国主义与反对派的虚伪,以“洗脸照镜子”强调调查研究的重要性,使受教育者更加直观地体悟毛泽东同志出神入化的语言艺术和话语智慧。邓小平同志则善用简洁凝练、朴实无华的语言有针对性揭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用“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数字化语言描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裸体跳舞”通俗比方阐明革命时期游击队脱离群众的危害性、“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对话式的语言告诫人们现阶段的主要任务与现实处境,对受教育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价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充分展现了平易近人式的话语风格,借用毛泽东同志的“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分别概括中华民族筑梦、追梦的昨天和今天,引用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描绘中华民族圆梦的明天。为进一步阐释中国梦与每个人之间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用“中国梦是人民的梦,也是世界的梦”来诠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中国人民的美好幸福之梦、世界和平发展与繁荣稳定之梦,使人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中国梦的“接地气”。关于从严治党,习近平总书记用“打铁还需自身硬”“老虎苍蝇一起打”表达防腐倡廉的决心与担当,用“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告诫党员干部应该保持敬畏之心,摒弃侥幸心理。我们要善于从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中读取“中国故事”、聆听“中国声音”,帮助受教育者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魅力,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交往提供新的思路与路径。

第三,面向未来,不断从积极网络流行语中吸收话语资源。与时俱进作为马克思主义这一伟大思想的理论品质,要面向改革发展的未来。伴随人工智能的助推,青年一代成为小红书、抖音和快手等流量平台的主角,这意味着只有深入他们的交往场域、熟知他们的网络流行语,才能真正有针对性地找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切入点。为进一步拉近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思想距离,可借用积极的网络流行语,使之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资源。譬如,借用“且学且珍惜”来鼓励与劝诫受教育者珍惜读书的宝贵时光,借用“奥利给”表达对充满正能量行为的赞同,借用“硬核”表达受教育者要成为与众不同、令人佩服的群体等等,可以引起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共鸣,激活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生动性与吸引力。此外,也可以从习近平总书记巧妙运用网络流行语的技巧得到启示,譬如“蛮拼的”“点赞”等,既体现了他对工作和生活的乐观态度,又拉近与青年人之间的思想心灵共鸣。

四、转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形式

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实践中,教育者往往以权威者的身份,采用单向灌输的话语传播方式,话语表达中带有“应该”“务必”“确保”等带有命令语气的话语风格。伴随社会环境更加开放、社会思潮更加多元,受教育者对于思想意识、政治观念、道德规范及价值取向等方面都具有较为独立的思考,教育者必须全盘考虑受教育者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现实需求,尽可能地围绕、关爱、服务受教育者,将命令式话语形式转化为平等的、协商的、形象的话语形式,促进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思想共鸣、心灵相通及情感共振。话语形式的转化作为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重要一环,可以考虑将文本性话语转向生活性话语、政治性话语转向故事性话语、刚毅性话语转向温和性话语、单向性话语转向交互性话语。

第一,将文本性话语转向生活性话语。为了摆脱文本性话语单向灌输、枯燥无味的话语困境,要站在受教育者的思维习惯、现实需求的立场,将教条式规范性话语转化为生活式话语。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启迪智慧和教书育人的“主渠道”,教育者应深入研究教材话语与教学话语的切换办法,克服教材带来的同质化文本性话语,选择从生活切入论题,谨防“曲高和寡”的话语形式,拒绝文本话语“漂浮”和“空转”,尽可能增添话语的针对性和亲和力,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具有言之有物的“温度”与言之有理的“深度”。譬如,在剖析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的实质时,不妨以学界所描述的“孪生兄弟”来概括:上级安排部署,下级先用“兄长”的官僚主义方式贯彻落实,再以“贤弟”的形式主义套路应付交差。又譬如,当讲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精神实质时,不妨用“中国之制”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将“中国之治”概括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现代化,其目的是用“中国之制”产生现代的、系统的、高效的“中国之治”。通过更鲜活的生活性话语描述和表达文本性或教材类话语,使庄重的、严肃的、固定的文本性话语得到活力释放。为此,一方面要深挖受教育者的成长诉求和兴趣话题,做到有针对性转化话语形式,另一方面善于汲取教育资源,通过教育者长期的知识积累、思想积累和生活积累,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更具有生活的味道。

第二,将政治性话语转化为故事性话语。真理固然深邃,但若缺少了故事性话语描述,就难以在人们心中驻足。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8](p5)这为现阶段面临有道传不开、有理讲不透的话语困境打开了一道通向有活力、有趣味的思想政治教育“大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不但要解决受教育者爱听故事的听觉体验,又要解决受教育者接受思想洗礼和信仰筑基的思维训练。具体来讲,既要从动漫、故事、案例、视频等形式呈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画面感,又要有讲清事实、说透道理的哲理感,让教育者在与受教育者的对话中品味清新化的大道理、趣味化的大真理,使受教育者感受到政治性话语的“有意义”“有意思”。譬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教育者阐述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要意义,可以尝试从翻译《共产党宣言》的陈望道先生的故事入手,引入这样一幅画面:陈先生的母亲在叮咛之后,却看到他蘸着墨汁吃白米粽,他却异常喜悦地回答“真理的味道,有点甜”。教育者可以顺势引导受教育者争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在人生砥砺奋进中用心体会“信仰的味道,有点甜”。近年来,一些“知识网红”的知识传播新模式和新经验也有值得借鉴的思路,譬如罗振宇的“罗辑思维”、薛兆丰的知识讲座,尤其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辅导员徐川老师的网络热搜,更是成了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量身打造的思政平台,得到广大受教育者的追捧和喜爱。

第三,将刚毅性话语转化为温和性话语。一般而言,话语属性中的刚毅与温和并没有优劣之分,而是彼此优势互补、相辅相成。刚毅性话语往往是表达一些较为严谨严肃的话语内容,譬如党的方针、政策及其他规定性文件,往往表现出统一性、要求性。譬如,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全面从严治党的问题,用“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打铁必须自身硬”等批判性话语表达反腐的决心与信心,彰显了刚毅性话语的正面交锋、鞭辟入里的力量。与此同时,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群体往往偏爱情感上温暖、心理上抚慰的柔和性话语,这并非否定刚毅性话语,而是适度将刚毅性话语柔和化。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交往过程,教育者可以考虑学习与运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艺术。譬如,可以用“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告诫人们价值观的塑造要从娃娃抓起,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鼓励青少年坚持和发扬奋斗精神,用“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诠释青年对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重要地位,激励青年要不忘初心、肩负使命、勇挑重担。

第四,将单向性话语转向交互性话语。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交往更多表现为教育者的单向灌输,而新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方向,前面几种话语形式的转化皆暗含着单向性话语转向交互性话语的思路与方法。哈贝马斯在谈到交往理论时,认为“任何人都可以随时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对任何意见表示反对,可以提出质疑或反驳质疑”,[9](p167)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话语交互性。一方面,教育者要深入受教育者习惯使用的网络场域,牢牢把握网络空间所具有的即时性、平等性、开放性等特点,采用引出问题、共同交流讨论并解决问题的思路,发挥主体间性的话语交往关系的独特优势,从而引导和帮助受教育者的自我启发、自我反思和自我顿悟。另一方面,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话语交往意愿,教育者要善于倾听他们的心声和意见,摒弃简单“对与错”的话语逻辑,为受教育者提供正面与反面、优势与劣势等话语意见,帮助他们形成独立判断的能力、塑造自由思想的人格。譬如,教育者可以借鉴哈佛大学公开课《公正》中引入开放性话题的火车撞人选择问题,让受教育者在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之间的逻辑博弈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当然,这应该结合本国国情和民族信仰等实际情况来探讨,防止思想观念的“泛西化”。为此,思想政治教育者需由劝导性的单向话语转变为平等对话的交互话语,为尊重和激励受教育者发挥话语主体作用创造条件,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和互动性。

五、把控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场域

话语场域,即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的环境。一个人的语言运用包括倾听与阅读的理解过程、说话与书写的表达过程,无论是语言信息的接收与发送阶段,均受到语言环境的制约与补充。譬如,“我们因为有伟大的革命者而感到骄傲”与“骄傲使人落后”都包含了“骄傲”二字,显然不同的描述对象、语言环境,意味着其话语内容随之不同。同时,话语场域对话语思想有补充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也受到不同的话语场域的制约与补充作用。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实践中,教育者往往忽略了话语交往与话语场域之间的耦合关系,导致现实语境难以发挥有效作用。为此,要从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语境与网络场域入手,为受教育者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科学合理、和谐顺畅的话语环境。

一方面,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语境。语境要求话语发出者与话语接收者是在同一情境中对话与沟通,若双方对语境的理解与态度表现为差异性,势必影响话语交往的效果,这对话语场域的优化提出了现实诉求。在现实语境中,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交往主要采取教育者主导的“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交流模式,这种线性话语交往大多传递着社会责任感、道德荣辱观、核心价值观等教育信息,引导和帮助受教育者沿着可控的成长路径前进。除了教育者努力克服话语观点的主观性、增强话语主体间的协同性外,重点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现实语境。从话语大环境来讲,要加强政府部门、学校、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之间的环境优化合力,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交往提供一个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健康积极的文化环境及繁荣稳定的经济环境,为孕育具有亲和力和吸引力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提供环境基础。从话语的个体语境来讲,要充分考虑不同话语主体的知识背景、思想观念、个人偏好等实际情况,既要提升受教育者的话语认知和话语情感,又要帮助他们建立一定的话语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话语语境间的阻隔问题,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入脑入心打开“通道”。譬如,为将思政课的话语优势转化为抗疫行动的力量源泉,由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和人民网共同举办的“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由北京几位思政学者深情讲述抗疫故事,尤其是将疫情防控工作中涌现的感人案例和生动实践转化为鲜活课堂,赞扬了青年们勇挑重担、举起抗疫一线的大旗,彰显了“逆行者”舍我其谁、不惧牺牲的抗疫精神,使全国青少年备受鼓舞,增强了民族自豪感与时代使命感。

另一方面,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网络场域。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将受教育者的价值观寓于知识讲解,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优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就网络场域的话语引领来讲,网络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话语交往交互提供了平台和条件,但由现实语境所熟悉的老师转移到平等交流、自由互动、有趣有料的网络视域,依旧需要坚持知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譬如,教育者可以借助“网络无国界,网民有祖国”的话语方式,表达网络空间的道德规范与价值取向依旧十分重要,鼓励受教育者做一个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人。基于网络场域的话语交往长效性,可以考虑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师生角色互换的“网络意见领袖队伍”,通过选取受教育者喜爱的、具有价值意义的社会话题,由教育者引导其他话语主体的共同讨论并得出一个较为合理的、科学的解决办法。不仅使网络场域下凝聚更多的话语“向心力”,而且为现实语境网络化提供转化条件。就网络监督监管的角度来讲,网络场域充斥着“丧文化”“佛系文化”等亚文化元素,具有主流话语偏离化的特征,带给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断裂,亟须建立和优化红色文化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客户端等网络平台,为思想政治教育抢占主流话语制高点奠定基础,还需建立一支推动网络舆情内容监测、行为追踪的“网络清洁卫士”,抵制低、庸、烂、俗的病态文化,防止有损主流话语尤其是误导受教育者价值取向的网络舆论进一步扩大。当然,除了技术性控制,也需要坚持网络场域中的话语引导与话语监督相统一。恩格斯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10](p648)对于网络场域,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优化正是源于社会发展需要、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及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需要,亟须挖掘网络视域的话语资源、话语形式,限于篇幅,在这里不做阐述。总之,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网络场域,既要坚持网络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深入网络话语的人本伦理思考,又要积极主动地为受教育者建立一个传播与反馈生动活泼、弘扬主旋律的、充满正能量的网络场域。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教育者话语
品读
我国教育者心目中的未成年人好奇心激发和培养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我国教师教育者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