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法律素养培养的现状与对策

2020-01-19 03:14金艳霞王卫东
关键词:法律意识师范生依法治国

金艳霞,王卫东

(湖北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湖北 黄石 435002)

0 引言

师范生的法律素养是其所掌握的法律基础知识、拥有的法治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运用法律法规的能力构成的统一体[1]。法律素养是师范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作为未来教师的师范生,其所具备的法律素养不仅会对未来教育能否在法制化的轨道上健康有序运行和协调发展产生很大影响[2],还会影响到全民法律素养整体水平的提升。在依法治国宏观背景下,培养师范生的法律素养既是高师院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又是全民普法教育的重要环节。在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这一新要求下,高等师范院校应当顺势而为,将师范生法律素养培养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3]。

1 培养师范生法律素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1 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需要

全面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重大战略部署。依法治国的关键是提高全体国民的法制观念,而中小学生法制教育是其中的基础工程[4]。师范生作为基础教育师资队伍的重要后备军,是未来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组织实施者,因此,提升师范生的法律素养,可以为未来基础教育输送合格师资提供质量保障。

1.2 从事基础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师范生将来从事教育教学行为的合法性直接取决于其所具备的法律素养。长期以来,中小学教师侵犯青少年权益、践踏学生权利的行为屡见新闻报道,如辱骂伤害学生,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言语暴力等等[5]。导致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部分教师不知法、不懂法或不守法所造成的[6]。因此,作为未来教师的师范生的法律素养培养必须引起高等师范院校的高度重视。

1.3 师范生自身面临法律风险的需要

一方面,师范生教育实习或支教(或顶岗实习等)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师范生培养的重要教学环节。然而,目前我国与师范生实习支教等实践活动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和保障机制尚不完善和健全,在政府主管部门、高师院校、实习或支教学生以及实习学校等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等方面还存在不少法律盲点[7,8],从而导致在教育实习或支教等实践活动中师范生的法律主体定位模糊[9]。

另一方面,法律意识淡薄的师范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也会面临法律风险。如应聘中受到歧视,包括毕业院校、性别、学历和是否单身等方面,面对诸如此类的歧视,不少师范生选择接受或者逃避,并不能利用相关法律知识对招聘单位提出相应质疑;再如缺失合同精神,不清楚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的本质区别[10],导致有些师范生以为签订完就业协议就万事大吉,没能及时签订劳动合同。

2 师范生法律素养培养的主要内容

尊重法律是师范生法律素养培养的基本前提。勇于捍卫并正确行使权利的观念是师范生法律素养培养的核心内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是师范生法律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2]。因此,针对作为未来教师的师范生,高师院校要注重培养其以下法律意识:

(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识。这是我国宪法的规定。中小学生作为独立的公民,同样平等地享有相关权利。因此,人人平等的法律意识是师范生必备的首要基本法律素养。

(2)尊重中小学生人格的法律意识。我国《义务教育法》中规定: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平等对待每位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教师法》中也规定,教师应当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3)保护中小学生接受教育的法律意识。中小学生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这是宪法第46条赋予每一个公民的基本权利。此外,《未成年人保护法》也规定各级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

3 师范生法律素养培养过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1 存在的问题

调查结果表明,在校师范生的基本法律素养相对还比较薄弱,主要问题表现如下:对中小学教育教学相关的法律缺乏比较系统和完整的了解;日常生活中有时还存在无意识的违法违规行为;知法和用法意识不强[11]。另有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师范生法律素养薄弱的主要表现为:相关法律知识欠缺、对待法律的态度扭曲以及思维方式有时感性化等方面[1]。

针对上述问题,分析原因如下:(1)高师院校对师范生法律素养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法制教育力度不够;(2)师范生法律素养培养的内容不够科学,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滞后;(3)师范生法律素养培养的方式单一。法制教育仅限于法律基础课程课堂教学,且采取灌输式教育,法制教育脱离社会生活和教育教学实际[4]。

3.2 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尝试从以下方面着手提升师范生法律素养:

(1)改革师范生法制教育课程内容。挖掘和利用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主阵地,在使师范生掌握必要法律基础知识基础上,尝试紧密结合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实际,重点介绍一些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从而激发广大师范生学习相关法律基础知识的热情。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青少年权益保护法》等[12]。

(2)专业课程学习与法律基础教育有机结合。各学院在师范生培养过程中,可以结合专业课程介绍一些相关专业法律基础知识,如:历史师范专业课程可结合《文物保护法》,理科类师范专业课程可结合《消防法》《危险物品管理条例》《野生动物保护法》和《环保法》等,从而在促进师范生专业课程学习的同时,润物细无声地提升师范生的法律素养[13]。

(3)采取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教学方式。法律素养的培养不仅需要关注师范生的法律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情况,更需要加强和改进法律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模式[14]。通过案例教学和情景模拟促进师范生法治理念和懂法用法习惯的养成。

(4)营造良好法治氛围实现环境育人的强化作用。师范生法律素养培养要做好法律知识传授与法律意识培养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课堂授课与师范生自学相统一,法律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统一等四个方面工作[15]。

4 结束语

师范生法律素养的培养不仅是依法治国宏观背景对高等师范院校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而且也是师范生在未来教育教学工作中追求卓越的基石。因此,充分调动广大师范生提升法律素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使师范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法律素养,从而在学习、生活和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自觉学法、守法、懂法和用法。

猜你喜欢
法律意识师范生依法治国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礼赞70年:从五四宪法到全面依法治国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加强高中生法律意识教育的对策
探讨培养青少年法律意识的意义及途径
提高法律意识的实践与探索
依法治国:人民幸福安康的保障
论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