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创业人格缺失及其健全策略探析

2020-01-20 03:36徐代珍
黑河学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创业者人格大学生

徐代珍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湖南益阳413000)

当前,我国受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失衡、高校扩招政策等多方面的影响,高校大学生就业呈现结构性过剩现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摆脱经济下行压力、适应经济新常态、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政策措施之一。而近年来,一些地方出现了大学生为金钱甘当私家侦探,探查夫妻隐私,勒索金钱入狱,“做得好不如嫁得好”,美女大学生当客房服务员引热议等现象,这些虽是个别的典型现象,但其背后深藏的本质不容忽视,值得反思。创业是智商、情商和逆商的综合较量,大学生创业何以可能?当代大学生创业人格存在哪些缺失?怎样健全大学生创业人格?这些都是需要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一、当代大学生创业人格缺失的主要表现

什么是人格?人格是人类文明发展中最深刻的体认之一,政治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法学、伦理学等对其定义各不相同。心理学家由于各自的研究取向不同,因而对人格的定义也千差万别。综合众多的观点,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人格是具有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包含自我调节系统在内并区别于他人的整体心理面貌。[1]人格是决定人的独特思想和行为的个体全部的身心系统的体征,是个体个性品质的集合,包括智力、情绪、气质、价值观、认知、品德等多个方面,它是个体较为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创业人格就是决定创业者独特的创业思想和行为的个体全部身心系统的体征,是创业者个性品质的集合。创业人格缺失是创业人格不健全、不完善的一种表现,这种缺失妨碍创业者的创业过程,给社会及个人带来双重危害。大学生创业人格是大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通过环境熏陶、学校教育、自我实践等,逐渐获得的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创业品德等,直接关系到大学生能否激发创业潜能。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大学生存在着明显的创业人格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业意识淡薄

“创业意识,铸造辉煌的心理准备”。[2]成功的创业者都具有强烈的创业意识,即自尊、自立、自强、自信的健康心态,正确的金钱观,舍得辛苦、渴望成功的心理意向,怀抱创业创新的梦想。部分大学生创业意识差,突出表现在:一是依赖心理强,自信心不足。二是金钱至上,盲目消费,没有为创业积聚金钱的准备。

(二)创业信念不坚定

创业是另一种形式的就业,创业者必须要有自己远大的创业目标和坚定的创业愿望。当代大学生创业信念存在着诸多矛盾之处:一是朝三暮四,有的大学生看见别人创业,也想创业,看见别人找工作,又跑出去找工作,再看见大家都考研,就又想考研,在自我发展和现实的冲突中得不到统合。二是得过且过,对创业抱无所谓的态度,随波逐流,生活缺少目标,认为自己的生活自己无法掌控,就更别提创业这样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了。

(三)创业动机不纯

创业动机是促使创业者进行创业的内部归因。当代大学生的创业动机不纯主要表现有:一是利润至上。有的大学生认为,只要做这行能赚到钱,我才不管国家利益、社会利益,没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责任意识,也没有“祸福相依”的危机意识。二是道德意识欠缺。大学生作为成年人,有的没有感恩意识,很多人不知道父母生日,只知道自己及恋人的生日。台湾学者张春兴说“现今青少年中每个人或多或少有以下四方面的败家子性格:(1)对人不感激;(2)对己不克制;(3)对事不尽力;(4)对物不珍惜。”[3]这种“败家子性格”在当代大学生身上或多或少有所表现,为了达到目的,有的大学生甚至不惜通过不正当的途径。

(四)创业品质低劣

创业品质是创业者与人合作的能力和团队精神的表现,是艰苦奋斗、坚韧不屈、不离不弃的精神,是有强烈的使命感和事业心的表现,是创业者追求卓越的内在动力和精神源泉。当代部分大学生创业品质低劣,主要表现有:一是诚信缺失。虚情假意,口是心非,表面上你好我好,背地里勾心斗角,“考试基本靠抄,过级基本靠替”,社会上的不良习气在本该圣洁的大学校园里表现得淋漓尽致。换位思考一下,这样创业能取得成功吗?事实证明,大凡成功的创业者都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干出来的。二是逆商低下。所谓逆商,即逆境商数(简称AQ),指人们面对逆境时的反应方式,亦可理解为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4]当代大学生对逆境的认知能力困乏,对在创作运作过程中,投资决策、创业融资、团队建设、市场开发、产品销售等诸多环节中可能遭遇的困境与挫折认知不够,处理问题的能力不够,没有开拓进取的勇气胆略和百折不挠的顽强毅力,甚至在遇到具体的困难面前,不知如何应对,容易进入悲观、失控、萎缩不前、茫然无措的境地。三是人格魅力贫乏,无感召力。当代大学生大部分都有各种各样的等级证书及从业证书,但博而不专、学而不精、无德无能的现象比较严重,集体感不强,缺少亲和力,不能顺畅地与人沟通、交流,缺乏企业家精神,而这些恰是创业者所不可或缺的素质。

二、当代大学生创业人格缺失的归因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为了培养更多的专门人才,大众化进程中的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人格发展上正处于统合对混乱的阶段,在明确自我和彷徨失措的境地中徘徊,是从家庭——学校——社会、从求知——就业——创业的重大转折时期,造成当代大学生创业人格缺失的原因很多,除却个人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后天家庭学校社会的影响。

(一)家庭教育错位

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站,家庭教育对创业人格的形成起着奠基作用。中国自古有“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的谚语,孩子从出生开始到小学、初中、高中直到大学都依赖着家庭和父母,家庭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纵观我国的家庭教育观念,与创业人格的培养理念背道而驰。一是教育观念错位。“万般皆下士,唯有读书高”的思想影响着中国一代又一代人,家长认为只有读书才有出路,才能成名成家,才算有出息,否则就是不务正业。二是教育内容错位。家长不注重做人的教育,从小学起就安排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培训班,违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拔苗助长,给孩子一种无形的暗示:只要各种证书到手,不怕没出路。三是教育方法错位。父母拥有绝对的权威,不尊重孩子的自主权,甚至压抑孩子的想法,长此以往,发展到当代的大学生自然就是缺乏创新精神,缺少创业意识的一代。四是教育评价错位。家长常常从外部的评价来评判孩子的表现,致使孩子不是为自己而活,而是为别人的评价而活,沾染太多的世故苍桑,孩子不知道怎样正确地做人、做事。

(二)学校教育错位

我国的教育是典型的应试教育模式,处于社会转型期的高等教育也不例外。一是培养目标错位。重理论轻实践,没有办学特色,培养目标与社会需要脱节,结果培养出大批纸上谈兵的学生,就业能力差,创业人格培养有待加强。二是教育内容错位。学校所教的不是社会所要的,社会所要的学校没有,专业设置、课程内容不能与时俱进,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使学生倍增学无用武之地感。三是教育市场有待规范。国家提出加快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后,很多学校不管有没有硬软件条件,先把学生招进来,再安排配备设施建设,使得生均占有资源不足,学生发展受到限制。再加上学术腐败和教育不公平现象严重,使得部分优秀大学生受挫,严重阻碍了大学生创业人格的形成进程。

(三)社会道德失范

改革开放40 多年以来,开放的政策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发展,不良习气的蔓延也挑战着传统的社会道德规范。一方面,西方拜金主义思潮、个人英雄主义等不断泛滥,“有钱就有一切”的思想渐入人心。另一方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市场经济,没有做好“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工作。在物质财富得到满足的同时,国民精神空虚,没有道德支撑。从而导致:第一,多元价值观念满足了人们物质层面的要求,却不能统一国民思想,建立统一的社会道德规范,束缚不良行为的发生。第二,黄毒赌的社会毒瘤在吞噬国民人性的同时,也侵袭了本该圣洁的大学校园。第三,教育不公平现象仍然大范围存在,社会日益成为没有围墙的校园,各种不公正不平等现象也在校园内上演,对大学生创业人格的发展无疑是当头棒喝。

(四)个人心理失调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因而古语云:“吾日三省吾身”,强调内省外修。当代大学生强调客观实在的影响,不重视自身的改造。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影响,在大学生身上未通过主观能动性的审核就照单全收,逐步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求稳、求成的心理,做白日梦的时间比实干的时间多,不愿意从小做起,不愿意从底层、从最艰苦的事做起,这样的心理失衡也导致了大学生创业人格的缺失。

三、健全大学生创业人格的策略

当代大学生创业人格的缺失和面临的社会压力,需要大学生在加强内化、提高修养的同时,得到高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帮助,才能形成良好的创业意识、创业信念、创业动机、创业品质,从而健全大学生的创业人格。

(一)树立科学教育观,改革课程内容

教育在培养人的过程中,带有明显的目的性,在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教育要培养的是符合时代要求的具有创业者素质、能激发创业潜能、拥有独立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创业品质的新型人才。第一,高校要调整课程培养目标,不唯掌握知识多少是举,将创业人格的培养放在首位。第二,在课程中渗透创业人格的培养内容,正确处理科学知识传授与人文知识供给之间的关系,利用榜样引导,突出优秀人物的模范作用。第三,改革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方法强调知识的传授,要逐步向启发式教学转变,让学生多想、多议、多试、多练、多做,把有关创业人格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自主、自强、自尊、自爱意识,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新思维,健全大学生良好的创业人格。

(二)优化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环境

学校要营造一种开放、自主、民主、活泼、和谐共生的学习知识技能,进行创造性思维锻炼的环境,为学生创业精神的形成和创业能力的提高提供宽松的学习和发展空间。第一,给学生选课、选老师的自由,允许学生有转系、转专业的请求,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提供可能性空间。第二,增加学生实践基地、实验室的开放时间,为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第三,鼓励学生进行创业竞赛、创业设计,开展小发明小创造成果的展览等多各多样的科技活动,同伴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创业意识,提高学生创业能力。第四,在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实习、调研过程中,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有新发现、新想法。第五,邀请专业人士和成功人士到校举办讲座,介绍他们的创业经历,展示他们的创业成果,总结经验教训,感染学生,让学生在认识创业艰难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信心,增加切身的感受。

(三)社会大环境的有力支持

大学生创业人格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社会实践环境的大力支持。一是政府部门鼓励、支持大学生创业,并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劳动保障部门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各种信息;人事部门为大学生职业流动提供各种便利;工商税务部门也为大学生创业减免费用,简化审批手续等。二是劳动力市场供求不平衡也给大学生创业带来了契机。三是大学生创业也需要企业的支持,如为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供软硬件设施方面的支持,为高校提供既有创业知识,又有创业实践的优秀兼职教师等都将会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有利于大学生创业人格的健全发展。四是来自家庭的支持。家庭成员如果具有艰苦耐劳、坚韧不拨的意志,孩子在家庭中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更容易形成创业的意向、品质。父母亲戚在思想上、行动上对大学生创业给予理解和引导,会对大学生的创业精神产生积极影响;反之,父母亲戚对大学生的创业活动表现淡漠、反感,必会给大学生的创业带来消极影响。

(四)回归生活本真,勇于担当社会责任

生活是最能磨练品质和铸造适应生活的品质的场所,大学生作为社会生活的一个特殊群体,不可避免地与形形色色的人产生各种关系,大学生不应将自己归避在校园围墙之内,应主动学习与人交往的基本知识。同时,大学生也应积极运用自我心理防御机制,提高对挫折的调节能力,增强面对逆境的适应能力,经受住竞争等各方面的考验,注意内化,加强自身修养,摆脱依赖心理,自强不息、不畏艰难,对人、对事怀有感激之情,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每一个挑战。

猜你喜欢
创业者人格大学生
列宁的伟大人格及其当代意义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让创业者赢在起跑线上
互联网创业者
创业者要勇敢地喊出“我要”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