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 学生批判性思维品质的培养

2020-01-20 10:32陈国荣胡家良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0年21期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培养

陈国荣 胡家良

【内容摘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加强学生批判性思维品质的培养意义重大,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加深他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推动学生更加个性化和创新性的发展。为此,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积极落实这一方面,以便为教学发展提供助力。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品质进行了详细分析,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  批判性思维品质  培养

引言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按照学生思维发展规律、年龄特征等进行思维批判性的培养,是物理教学重要目标之一。就初中阶段的学生的来说,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逐渐开始提升,时常不满足于课本或者是教师有关事物现象的解释,发表一些独特的见解。不过还有部分学生时常将自己掌握的物理原理和概念随意乱用,这种不成熟的批判意识极易让学生走极端。对此,初中物理教师应该正确进行引导,并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品质,加深他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认知,促使课堂教学效率进一步的提升。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品质的意义

随着人们对批判性思维的不断探索,批判性思维的涵义有着很大程度上的拓展。部分研究者觉得这在一定程度上埋没了批判性思维的本质,不过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正是因为批判性思维的积极作用,其内涵才得以拓展。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品质的意义具体如下:

1.促进个人学习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导致很多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大都应用灌输式教学模式,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思考分析,只能被动接受,从而思维特征表现出盲从、懒惰等。而具备良好的批判性思维,学生在问题解决、创造力等方面将会表现的更加突出,课堂也会更具活力,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自然会更加的深刻。

2.符合新课改要求

在应试教育指挥下,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实践或者是水平测试上,大都追求标准化的答案,忽视了多样化思维能力的培养①。新课改中明确要求,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事物的思考和分析,在课堂上能够大胆提出自己的质疑。而加强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则能让学生独立进行思考与判断,搜集到有价值的信息,甚至还能让学生对事物关系进行批判和怀疑,这些和新课改要求有着很大的契合性。

3.有助于健康社会舆论的形成

健康的社会舆论有助于推动社会发展,而批判具备着监督、营造社会舆论的良好功能。可以说,健康社会舆论的形成离不开批判性的精神。而在新时代背景下,初中生作为社会舆论的重要群体,加强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培养意义重大,有助于推动健康社会舆论的形成。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品质措施

1.引导学生对物理规律和概念进行批判性的思考

初中物理中的规律、概念都是前人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成果。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秉持批判性的态度探索这些成果,应用自身现有知识,通过深入的思考分析,验证结论是否符合逻辑性和科学性的要求②。而不是盲目的信任,应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将其刻下来,这样与新课改要求严重不符。

例如在力的作用效果能够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也能使物体形状发生改变。针对此,教师可以合理设计问题:“结论中的‘可以能够改成‘一定吗?为什么?”然后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引导他们应用批判的思维分析探究,并将自己的见解分享出来。这样学生便能得出:力作用于物体上会产生两种效果,不过这两种效果不一定同时存在,所以便会肯定“可以”,并批判性地否定“一定”。通过经常性的批判性锻炼,能够很好加深学生对物理规律和概念的理解,同时还能熟练应用解决生活中和学习中的具体问题,实现物理核心素养的提升与培养。

2.合理设疑,鼓励学生大胆思考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达成理想的教学效果,应该结合学生学情和教学内容合理设疑,并且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绝对不能盲目地信从教师和教材,能够客观地表达自身对知识点的见解。

例如在《浮力》这一课程知识教学完成之后,教师便可以合理设计相关问题:“现有大小体积相同的A、B两个物体,放在同一种液体中,A物体下沉,B物体漂浮在液面上,请问那个物体受到的浮力更大?”这一问题一提出,学生往往会利用生活中不科学的经验立即回答:“B物体受到的浮力更大。”这一错误结论。这时,教师便可以设疑:“你们确定吗?”然后引导学生检查一下自己的思维是不是正确的,并合理引进正文教学。通过这种铺垫,学生对于接下来的学习内容将会充满学习积极性,而且也能学会下次在遇见问题的时候,不会不经思考就直接回答,而是会应用批判性的思维进行深思熟虑后再回答,最终实现知识的掌握。

3.合理应用错解分析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培养学生依照客观事实,然后利用主观认识检查思维过程的正确合理性,不仅是自己的,同时还有他人的③。针对此,初中物理教师可以合理设计一些典型的错误分析,以便有效强化学生辨析正误的能力,促使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进步。例如在这一题目:如下图1所示,电源电压是9V,R1=40Ω,R2=10Ω,I1=0.2A,求I2和I0。

在这一题解答过程中,因为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往往会得出好几种答案。这时,教师不要急着批评做错的学生,而是应该将答案全部摆在一起,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找出错误的原因。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很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而且还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学生在今后遇见类似的问题也能避免出错,批判性思维品质能够得到很大程度上的发展。

4.展开问题讨论

讨论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学生能够辨明正误与是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得到很好的提升,批判性思维品质可以得到有效培养。不过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初中物理教师往往采用口头讲述的方式,然后让学生死记硬背,忽视了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不重视引导学生之间的讨论,这样导致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也比较浅显,时间一长甚至还会遗忘。

针对此,教师应该积极转变这一现状,尊重学生课堂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讨论分析,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④。在思维碰撞下,学生对于物理知识将会产生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除此之外,针对教材上的练习题,教师同样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对于学生的各种回答,教师绝对不能以简单的“对”或者是“不对”进行评价,而是应该引导学生动手进行实验验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他们信服,而且印象会更加的深刻,应用起来也会更加的灵活熟练。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经常性地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的思考,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规律,把握物理现象间的联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出学生的课堂主体性,教会学生探索的方法,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初中物理教學目标的有效达成,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注释】

① 顾恺. 刍议在高中物理课中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品质[J]. 物理教学探讨,2016,34(02):116-118.

② 黄升. 浅议物理教学中思维品质的培养[J]. 当代教研论丛,2015,31(12):276+284.

③ 顾正山.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培养批判性思维的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2015.

④ 杜建国. 初中物理教学 学生批判性思维品质的培养[J]. 宁夏教育,2000,21(12):141-142.

(作者单位:江苏省仪征市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初中物理教学培养
论初中物理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试论体验性学习实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尊重主体地位,彰显人文关怀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生活化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创设及应用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