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宪法意识培育探究

2020-01-20 10:32吴敏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0年21期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培养学生

吴敏

【内容摘要】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法治后盾力量。一直以来我国都是依法治国,注重法律,而宪法是法之首。虽然各地对宪法的宣传和教育很多,但是没有达到理想中的状态。初中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也是宪法意识培育的主要对象。党的十九大以来一直倡导全民学法,让法治文化渗透到每个人的生活中,在社会上树立法治观念。法制教育是宪法教育的核心内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更多地立足于宪法、法治教育内容来进行初中生的教育,不僅符合初中生的认知而且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推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  学生  宪法意识  培养

我国一直以来坚持依法治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十九大以来更是加大了对宪法的宣传,培养宪法意识成为重要的内容,旨在提升全民素养和法治观念。“青少年的宪法意识与观念是重要的社会心理基础,加强青少年宪法意识培育是依法治国的前提与根本”。初中生是青少年的代表,加强初中生的宪法意识培育则是推进国家中坚力量的动力,也是推进初中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助力。初中道德与法治则是渗透和强化初中生宪法意识的主要载体。作为教师应结合初中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好学科的优势,采取多元化的手法强化宪法意识的培育。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宪法意识培育的重要性

1.是全国依法治国的客观需求

有实力的国家依靠的是背后的公正、平等的法律,一直以来我国的目标都是依法治国。初中生作为社会未来的主要力量,是国家的希望,青少年强则国强,他们承载着法治国家的希望。教育部门也要求学生要多学习法律内容,以宪法为契机开展法律教育内容,同时也鼓励学生去宣传宪法意识,让全民都参与进来。依法治国的核心是宪法。事实证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以基础性、多元化的内容呈现出来,为依法治国奠定基础,从另一个层面来说是全国依法治国的客观需求。

2.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后盾力量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发展历程中的主要任务之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层次、社会层次、个人层次明确表达了内容,涉及到了每个人的生活,且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是全民所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是初中生所必须掌握的,也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灵魂性内容。而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和培育离不开宪法意识的渗透,宪法内容所蕴含的内容是全民公认的,可以说宪法是国民一致认可的,具有很强的国民力量,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和优势的存在才能够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稳定地渗透和发展,沁入心脾。因此,可以说,宪法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后盾力量。

3.是初中生成为新时代人的迫切需要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更多的是以副科的形态出现的,在网络时代发展迅猛的今天,很多不利于初中生健康的信息,诸如:网络钓鱼的内容、禁止的一些影视作品等到处可见,学生的心理发展与现实接触的是不匹配的,缺乏一定的思维辩证能力,作为新时代的人必须有着健全的法律观念和宪法意识,初中道德与法治自然的堪当此重任,引导学生走上正道,以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引导自己步入人生正轨。由此可见,宪法意识的培育是初中生成为新时代人的迫切需要。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宪法意识培育的主要内容

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主要目标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该教材的内容树立正确的道德法律观念,产生宪法意识,进而能够以宪法来约束自我的行为规范,推进自己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旨在让学生通过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学生,并将其进行宣传,让全民参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整个八年级下册的内容都是以宪法为主线进行的,融合了宪法知识、公民权利和义务等等法律知识较强的内容,有助于学生更为全面和有效地认识宪法,生成宪法意识。纵观整个教材内容,初中道德与法治涉及宪法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几大类:第一,宪法至上内容。诸如:《维护宪法权威》《坚持依法治国》等,主要是系统性地介绍宪法,明确宪法的相关知识内容;第二,权利义务意识,诸如:《公民权利》《公民义务》等,让每个公民知道自己的义务和权利是什么,了解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第三,人民主权意识,诸如:《我国基本制度》《我国国家机构》,让初中生了解我国是由人民当家作主的,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前提,了解构架组织机构形式,产生人民主权意识;第四,宪法监督意识,诸如:《加强宪法监督》等等。

三、强化初中道德与法治宪法意识培育的策略

1.情境教学,启发学生的宪法意识

初中道德与法治内容学生总觉得枯燥、单一,不愿意主动学习,更多的原因在于他们感受不到知识的乐趣。道德与法治的相关内容不是凭空产生的,背后有着雄厚的内容,甚至不少内容都有着“小剧场”。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将其改变成为具体的情景,促使学生通过逼真式的情景产生相应的法律意识内容,了解宪法知识,感悟宪法的价值和意义。诸如:在学习规范权利运行教学内容时,笔者打造了一个小型的法庭现场,以教材中的某个事例为案例,让学生进行模拟法庭的各个程序,诸如:陈述、辩论、宣判等,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通过具体形象的内容来感受宪法的“威力”,真正的了解到法的重要性,启发学生初步的感知宪法意识。

2.生活化教学,端正学生的宪法意识

宪法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摆设,它是具有很强的生命力的,融入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每个公民合法权益得到保障的后盾力量,也可以说是依据。宪法的生活性很强,宪法意识的培养离不开学生对宪法的践行,生活化的内容更便于学生接受和了解,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很多素材选取生活中常见的内容为案例,旨在让学生感受知识的生活性,促使学生更好的感悟宪法,了解宪法,进而通过宪法端正自我的法律意识,宪法责任感等。如:在学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教学内容时,单一地给学生讲解,学生一时之间很难理解,觉得人民代表大会离自己很远,对此,笔者开展生活化教学内容,从生活着手,让学生以生活去套知识,即:让学生以观察者的身份观看县级、市级、省级、国家级的人大会议,同时将县级的人大代表请进学堂,让学生亲身地感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将知识与实践融合起来,强化学生宪法意识的生成。

3.讨论教学,升华宪法意识

思维越辩越明,知识越辨越清。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少不了的是讨论、辩论,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容更是如此。我们知道,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中涉及系统性的宪法知识内容,而宪法知识是辩证过程中的主要依据,不同的观点可以运用不同的法律条款内容,旨在依法办案、依法行使权利和义务等等。为了更好地强化学生的宪法意识,教师可以借助课堂教学内容开展讨论教学,即: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辩证问题,更全面地掌握宪法知识,升华学生宪法意识的形成。如:在学习公民义务教学内容时,其中涉及到了一个保护国家秘密,针对这个问题,笔者让学生展开了讨论,即:什么是国家秘密,在国企上班掌握了某个技术,告知别人算是泄露国家秘密吗?一些做保密工作者当遇到自己的朋友时候,不介绍自己真实的工作,对吗?属于是对好友的欺骗吗?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依法辩证,在讨论中拓宽自我对宪法的认知和感悟。

总的来说,宪法是立法之首,更是其他一切法律得以有效执行的后盾力量。初中道德与法治与宪法内容息息相关,并系统性地展示了宪法内容,作为教师应利用学科的优势,有意识地培育学生宪法意识,推动学生知法、以法约束自我行为。

【参考文献】

[1] 杜康、李唐、张强. 增强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N]. 解放军报,2018-03-13(04).

[2] 鲍盛华、龙军、张国圣、杨心悦. 增强宪法意识 弘扬宪法精神[N]. 光明日报,2018-03-27(03).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初中)

猜你喜欢
初中道德与法治培养学生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学生写话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学生写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