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提升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2020-01-20 10:32王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0年21期
关键词:教学有效性高中生物策略

王徐

【内容摘要】高中生物新课标中指出,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为此,本文以新课标理念为依据,结合高中生物教学实践,对新时期提升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行了探索研究。

【关键词】高中生物  教学有效性  策略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以人为本”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是素质教育的体现,因此,我们老师要以人为本,以学定教。在过去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学一贯呈现“教教材”的现象,忽视学习方法,在现代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充分挖掘优势教学资源,注意教学的难度和层次,保护学生兴趣。为了把握教学的方向,提高教学有效性,就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教学需要,制定科学详细的教学策略,保证有依有据,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促进学生理解与应用共同提高。

一、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提问是师生互动交流的重要形式,而且也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有效途径,但是这并不能说明提问都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如果问题没有实际意义,那么大多数学生也只是会人云亦云,虽然活跃了课堂氛围,但起到的效果却并不理想,为此,我们老师要把握提问的艺术,提出的问题不仅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同时还要具有意义,能够起到启发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面的效果,而且如果谁能快速回答出问题教师还要进行表扬和奖励,增强学生成就感和自信心,这样学生就会养成积极动脑的良好习惯,教学效果事半功倍。首先,设疑导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任何一个问题都可以成为一个知识点,所以教师应鼓励学生思考质疑,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并主动参与探究活动,体会实验过程的艰辛和喜悦。例如,在培养“洋葱根尖”实验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张设想“洋葱根尖细胞分裂时期与染色体数目关系”的曲线图,并要求学生评价这一张关系图的科学性,鼓励学生通过实验进行探究和论证;然后设计问题:虽然课本中并未明确细胞有丝分裂的连续过程,但是我们能否根据实验和所学知识来确定每个时期的长短呢?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导,锻炼学生的质疑能力,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其次,创新问题。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涉及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并注意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力求提出新颖有趣的问题,使其富有灵活性和启发性,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例如,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几个问题:为什么要在根尖5cm时进行取材?取材部位是哪里?观察哪些部位?什么是解离试剂?有什么作用?染色试剂是什么物质?为什么能对材料进行染色?染色前为什么要漂洗?为什么要压片?以上问题层层推进,一环扣一环,不但可以激活学生思维,而且能帮助学生准备把握实验重点,加深学生对实验的印象。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促进学生主动探究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开展价值观与情感和知识与能力的综合教育,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我们老师要引導学生能够在自主探究、发现的过程中亲身经历、体验,去发现、去创新、去进步,培养学生探究创新的意识,帮助学生养成创造的习惯。因此,我们的教学方法不能局限在一种方法之上,而应该信任学生,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鼓励学生去自主探究、自主实践,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向思考问题,口、手、脑并用在探究实践的过程中收集信息、加工信息、多角度、全方位认识事物的规律和现象,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为今后探究学习提供方法和基础。例如,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实验大多数为验证型实验,学生在实验之前就已经知道了结果,所以难以吸引学生参与热情。为此,教师应在验证型实验中加入一定的探究成分,实现验证型实验和探究型实验的有机结合,改进传统的实验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可以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更多的知识与技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此外,在生物实验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并做好相关记录,最后根据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实验报告。根据统计显示,学生在操作实验时,很容易出现各种意外情况,从而导致实验结果发生偏差,所以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关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每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找出问题的关键,一方面确保实验效果的提高,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实验的认知,树立学生克服困难的自信心。在实验完成之后,应指导学生做好实验报告,重点描述自己的心得体会,并主动分析实验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强化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据调查显示,学生在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时,常常可以获得新的领悟,由于导致实验失败的原因有很多种,所以应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和探讨,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效。

三、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导入,是目前生物教学中越来越多被采用的方式,它是进行现代化教学的基本途径。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教学课件,熟练掌握各种多媒体教学工具的操作方法已经成为了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必备的基本素质。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不断普及运用,它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更为宽松的环境,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很好地保证了教学的实效性。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导入课堂,能够营造一个形象直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一上课就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确保课堂教学取得一个良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比如在进行遗传变异知识的教学时,教师运用从网络上下载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可以完整、形象地演示遗传变异的整个过程,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全面掌握。其次,用信息技术课堂演示实验,掌握实验步骤。教师在课堂上操作演示实验时,往往会因为时间或条件的限制而出现实验失败的情况,这样就会让学生无法清楚观察实验过程,了解实验现象和结果,从而影响实验教学效果。因此,如果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演示实验。例如,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时,就可以采用多媒体演示实验,实验之前先给学生讲解实验步骤、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然后用多媒体展示复杂的实验过程,确保学生能够清楚观察整个实验过程,掌握科学严谨的实验步骤。此外,还可以模拟实验过程,代替繁琐仪器。很多生物实验具有宏观性或微观性,这样的实验无法通过普通演示实验来完成,所以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模拟实验,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将生物实验的过程直观呈现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对实验原理的认知。例如,在进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必须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清晰的实验现象,但是一般中学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为此,教师可以用信息技术模拟实验,化繁琐为简单,化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观察到情绪的实验现象。

总之,高中生物教学任务复杂而艰巨,不是在一朝一夕间就能顺利完成的,作为生物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肩负起教育者的神圣使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王彩霞. 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巧用[J]. 名师在线,2019(35):33-34.

[2] 张菊. “美丽”生物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 江西教育,2019(36):32-33.

[3] 石高荣. 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设计[J]. 中学生物学,2019 (12):35-36.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教学有效性高中生物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