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核心素养下的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策略

2020-01-21 09:39沈芸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情境素养生活

沈芸

就语文学科而言,教师如何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呢?崔允漷教授认为,教师必须提升教学设计的站位,即从关注单一的知识点、课时转变为大单元设计。因为唯有这样,当前以知识为本的碎片化的教学才能改观,才能将教学设计与素养目标进行有效对接。本文从设计大单元主题、设置丰富的情境、任务整合语文要素三个方面来探讨大单元教学设计策略。

一、设计大单元主题

钟启泉先生认为,“单元设计”不是仅仅以单元内容为划分依据,而是立足学科核心素养,整合目标、任务、情境与内容的教学单位。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单元整体设计,创设合适的学习情境,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自主个性的言语实践活动,组织单元学习活动。这样的设计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线,整合语文学习的各种要素,引领和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如部编教材七上第三单元主要编排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再塑生命的人》《〈论语〉十二章》三篇阅读文章,安排了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写作实践活动《写人要抓住特点》。本单元的现代文中,作家们用细腻的笔触、饱含深情的文字,回忆了自己的童年学习生活和成长启蒙经历,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追忆与反思。因此,本单元课文内容指向学习生活和启蒙经历。这是学生特别熟悉,深有体验,容易引起共鸣的内容,是学生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写作的重要资源。因此,我们将这一单元的主题确定为“学习与启蒙”,并以“学生过去经历、现在也正在发生的多姿多彩的学习生活”作为本单元的学习情境。为实现单元主题的教学目标,创设“回顾我的学习生活”“走进名家的启蒙故事”“发现身边的启蒙之光”三大学习任务。通过“回顾我们的学习生活”,将学生带入自己学习生活的回忆中,回味曾经的童真、童趣、友谊和爱,带着阅读期待走进名家名篇。在“走进名家的启蒙故事”这个任务下,通过“模拟采访”和“访谈策划”的活动来提升学生默读和整体感知的能力,学会抓住标题、开头和关键语句,迅速了解文章大意。活动需要确定采访对象和采访重点,在此基础上策划采访提纲,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到文本中筛选信息,提取信息,进行信息的重组,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现场访谈”的角色设置包括采访者和被采访者两种身份。无论是哪种身份,要流畅顺利地围绕采访内容进行表达,就必须对课文内容了然于心。通过该活动,学生走进文本,对文本进行深入理解和探究。通过“我的启蒙故事”和“排行榜:我的启蒙书(整本书的阅读)”来进行写作创造和名著导读活动。“我的启蒙故事”帮助孩子观察、审视自己的生活,回顾成长的足迹,学会感恩生活,学会表达情感。“排行榜:我的启蒙书(整本书的阅读)”这一活动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分享(整本书的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热情。梳理与拓展,是本单元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提供梳理要点,并以默读、人物描写的梳理为例,试图帮助学生回顾、整理本单元学习的内容和收获,用已有的认知经验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并加以改造、整合、运用,最终内化为自己的素养。

二、设置丰富的情境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特别强调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学习语文。在直接或间接的生活情境中学习语文,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学习的目的性、任务意识、问题意识,而且学以致用,便于知识的建构与能力的提高。如部编版七上第一单元,作家们用生动的笔墨为我们描绘了他们眼中的自然美,表达了作者们对大自然的理解和情感。四季景色,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只有善于从美的事物中发现美,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现美的人,才能描绘出四季景物的不同之美;也只有善于从美的文字中感受美的人,才能领悟四季之美。当学生走过炎热的夏季,走进九月的校园,季节已经变换,环境也发生了变化,全新的校园将开启初中的学习生活。教材第一单元介绍了自然景物,呈现了四季之美。以九月的校园生活为本单元的学习情境,既与教材的文本内容契合,也与刚进入初中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具有强烈的可感知性。这就架设了语文学习与真实生活的桥梁。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阅读欣赏描写大自然的古今名篇,会有更加真切的体验;学习观察、描写大自然,表达和交流自己所感受的自然之美,效果会更好,更容易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任务整合语文要素

祖国语文的元素是丰富的,把这些丰富多彩的元素进行有机组合,成就了祖国语文的血肉丰满与绚丽多姿。按照“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听说读写”12个方面,将一个又一个语文元素抽取出来,组成一个清晰的知识能力体系。如果只有单调机械的训练,语文就丧失了原本的魅力。

语文学习是一个完整的、丰富的过程,并不是不要语文知识和技能,而是12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之间本来就融为一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部编版七下第五单元,本单元体裁主要是散文和诗歌,作者通过对寄予了情感、志趣的“景”或“物”进行准确细腻的描摹,或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把生活哲理寄寓其中,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写作实践活动“文从字顺”,虽然在语言表达上的要求是文从字顺,但习作的具体要求却是学习如何来观察、体验和形象描摹“景”“物”,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抒发对生活的情思与感悟。因此,可以借助“生活启示录”这一情境,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在赏析形象描摹“景”“物”的文字和品读富有哲理的词句的过程中感受散文和诗歌的语言之美,感悟生活的真谛。同时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分析作品的异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进一步学习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手法。最后,學以致用,用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这个情境贯穿整个单元的学习,既可以达成学习目标,同时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此过程中也会得到相应提升。制作的“生活启示录”,可以是传统手抄报,也可以是电子期刊等多种形式。这样打破了单篇教学的知识指向,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语文素养的提升。围绕单元主任务,根据单元特点,紧紧围绕单元目标,设计了“创作卷首语”“感悟名家哲思”“解码名家创作”和“撰写我的感悟”四大活动。通过四个活动来完成一个大任务——制作“生活启示录”,既是过程的记录,也是结果的呈现。整个单元的学习,试图遵循学生阅读的一般规律,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与个性,引导学生进行系统梳理和自主建构,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学会阅读与表达。诸如此类的语文学习任务群改变了知识点、能力点的组织形式。

大单元主题教学改变了以知识点、能力点为体系的教学,改变了分析型的文本解读模式,改变了以单篇课文为单位的教学,改变了被动接受的标准化学习。同时,也加强了语文学习与当代生活的联系,与学生个人的生活经验的联系,学生学到的是鲜活的语文,这样的学习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作者简介:江苏省常州市东青实验学校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情境素养生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