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市场调查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与突破路径研究

2020-02-07 01:30赵杭莉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高校

赵杭莉

摘要:市场调查能力是高校培养的市场化就业大学生必备的能力。在对高校大学生与具有本科学历的社会就职人员两类对象进行问卷调研的基础上,分析我国高校在培养大学生市场调查能力上存在的问题,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常见的培养环节进行重视程度排序,以验证补充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当前各培养环节按照重视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课堂教学、专业比赛、写作训练、项目研究,验证了当前该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缺系统方案等问题。各高校应该以市场能力需求为导向,持续改进培养过程,优化培养方案,注重各培养环节的衔接,完善教学质量监督评价机制,加快形成高水平人才能力培养体系。

关键词:高校;市场调查能力;供需分析;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4657(2020)04-0062-07

2018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以下简称“新时代高教40条”)提出,“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人才培养是本,本科教育是根”,應该紧紧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加快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市场调查能力包括掌握调查方案、问卷和抽样的设计;掌握基本的调查方法;会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够撰写调查分析报告四个方面,是高校培养的市场化就业本科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市场化工作中,绝大多数决策建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就无法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做出科学的决策。作为一种基础能力,高校的培养至关重要,因此,有必要掌握当前各高校在培养学生该能力中存在的问题,以不断改进,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对高校学生市场调查能力培养的研究涉及两方面:一是对市场调查能力的界定;二是对培养环节的探讨。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市场调查能力进行了界定,金敏认为此能力包括明确调查目的、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分析结果、撰写报告五种能力,并将其细分为探索性调查等十八种能力[1];李硕等认为此能力表现为文献回顾、实地参与观察、问卷调查、报告撰写等能力[2];傅玮韡认为这一能力主要指从确定调查问题,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到完成调查报告全过程中的各种相关能力[3]。由于不同研究者界定的视角不同,故对该能力的认知在具体方面稍有区别,但不可否认,几乎所有学者对此能力的界定都是围绕着市场调查的过程进行的,其本质类似。

各学者在研究高校培养实际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课程设置、构建高校社团组织与教学部门的协同机制、对外搭建社会化服务平台、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建立市场调查指导教师的培育机制、校企合作、参与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大赛、参与科研项目、组建指导教师主导型的大学生社会调查团队、组建专职教师团队、改革考核激励机制等培养措施[2-6]。这些均可作用于本科生市场调查能力的培养,但比较散乱,需要在培养过程中按照一定的高等教育标准进行划分,以利于将其嵌入系统、科学的培养方案。本研究致力于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并在对全国高校培养学生市场调查能力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实证分析高校对各培养环节的重视程度。

一、高校学生市场调查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2018年我国制定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与持续改进三大原则。以学生为中心,要求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创新形式、改革教法、强化实践,推动本科教学从“教得好”向“学得好”转变;以产出为导向,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科学合理设定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目标达成度、社会适应度、条件保障度、质保有效度和结果满意度;持续改进,强调做好教学工作要建立学校质量保障体系,要把常态监测与定期评估有机结合,及时评价与反馈,持续改进,推动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生活的能力,在教育目标中列出具体的核心能力,而且每一个核心能力都有明确的要求,每个要求均有详细的课程对应,学校和教师应在明确学习成果的前提下,配合多元弹性的个性化学习要求,让学生通过学习过程完成自我实现的挑战,再将成果反馈,改进原有的课程设计与课程教学,对教学进行及时修正[7]。该理念至今被广泛地接受与应用。

研究依据上述标准与理念,选择市场调查能力涉及的认知度、能力度、需求度、认可度、课堂培养度、实践培养度六个变量,进行问卷设计,招募某高校近百名本科生与教师作为调查的志愿者,并利用他们的社会资源随机对123所大学和146名具有本科学历且工作三年左右的就职者(1)进行网络调研和访谈(2),以掌握各高校市场调查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认知模糊,定位不准

由于市场调查能力是一种综合调查研究、统计分析、预测报告和统筹管理等多方面需求的能力,因此许多高校缺乏明确的培养目标和清晰的定位,致使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培养出来的人才在该能力方面很难满足社会需求,导致学生毕业时无法准确定位自己这一基础能力的状况,往往错失部分就业机会。

调查结果显示,有67.39%的大学生在校期间竟然没有参与过调查活动,被调查的各高校中开设有市场调查、社会调查和市场预测课程的仅占19.68%、12.94%和9.16%;有36.39%的学生表示没有学过与市场调查能力相关的课程,他们通常在参加比赛和项目研究时才学习和提升该能力(图1)。可见,被调查的多数高校对市场调查能力的认知和定位尚不清晰,没有重视对学生该能力的培养,目标和定位模糊,课程设置的非完整性与非系统性导致很难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具有该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环节不连贯,系统性弱

随着国家顶层设计的出台,我国多数高校开始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这一过程中,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计划等却很难跳出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束缚,学用脱节问题突出。培养环节不连贯、不系统,教学计划与课程体系设计调整滞后[8],课程设置中绝大部分为理论课程,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关注不够。

被调查的各高校学生通过课堂的理论学习,能够熟练应用科学调查、设计问卷、处理与分析数据、撰写调查报告等的仅有2.96%,还有23.18%的学生不会运用上述方法。高校培养目标和定位模糊,培养环节关联度不够,理论学习与实践教育衔接松弛,使得学生无法熟练掌握和运用理论知识,极大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制约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三)培养过程重理论,轻视实践

我国深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中,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重中之重,但被调查的大部分高校在人才培养中均存在明显的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这一点在教学安排和课程设计上表现得非常明显,课堂时间基本为理论传授,缺少知识应用方面的延伸教育,整体上学生接触实践锻炼的时间和机会非常有限[9],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衔接得不连贯,使得学生市场调查能力的培养缺乏延续与生命力。

高校培养学生市场调查能力存在问题的调查结果(图2)显示,60.27%的社会人士认为学校在培养学生此种能力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题是缺少实际应用环节,25.34%的被调查者认为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掌握不扎实,32.88%的人认为上述两种问题均存在;在单位是否看重市场调查能力这一问题上,79.45%的人表示自己的工作单位比较看重该能力。因此,高校重理论、轻实践的培养方式与社会的需求不匹配,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市场调查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学生未来职业的发展。

(四)人才能力明显不足,难达需求

为社会发展培养适用人才是高等教育的基础使命,达成供给和需求的契合是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核心问题。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鼓励开展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但在这一过程中,部分高校急于完成规模扩张,导致专业设置和教学改革方向出现一定的盲目性[8],难以完全对接市场需求,满足产业结构升级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对“本科毕业生在市场调查与分析方面应该达到什么水平”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41.78%的社会人士认为毕业生应该同时具备设计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完成调查工作的前期设计与安排和撰写调查报告四方面的能力,大约23%~39%的社会人士认为这四方面的能力至少要熟练掌握其中一项(图3)。但对高校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显示,这四方面的能力每一项都有近50%的学生不能完全掌握(图4)。可见目前高校对市场调查能力的重视程度不够,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二、各培养环节重视程度排序分析:一个有力的补充

问卷调查及访谈的结果均显示,当前被调查高校对大学生市场调查能力的培养与市场对此应用能力的需求处于供不应求的非均衡状态,主要原因在于高校培养环节的滞后。因此,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有必要结合文献对市场调查能力培养的各常见环节进行重视程度排序,进一步深入细化培养环节特别是实践培养环节里面各高校的重视程度,小范围集中发现问题,为制定系统的能力培养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结合前期调查访谈与文献分析研究的成果,可以明确高校现有的培养大学生市场调查能力的基础环节主要有课堂教学、相关比赛、项目研究、写作训练四个[6]。其中,课堂培养环节的主要目标是教会学生进行市场调查与分析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培养学生树立起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思维,在此基础上还可以作业的形式进行一定程度的基础训练,部分提升学生该能力。相关的比赛包括国家、省级与校级等各类专业比赛,通过比赛可以帮助学生将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提升他们的市场调查能力。

项目培养包括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及参与教师的教学科研项目等。一般情况下,项目研究均须进行前期的调查或实验,结项时需要将研究成果撰写成研究报告,这些均能培养与提升学生的市场调查能力。写作环节主要包括学科论文与毕业论文的写作、比赛时递交的调研报告与策划书、课题申报书及项目结项时研究成果的撰写等,写作是对研究设想或过程的呈现,需要有建立在市场调查与分析基础上的实际研究支撑。

这四个环节在培养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能力方面的目标各有侧重,都必不可少。其中,课堂教学主要是思维、基础知识与理论的培养。而其他几个环节主要是将课堂学到的理论与方法应用到实践中,培养与提升学生的市场调查与分析能力,是对课堂教学的检验与延伸。本研究对各培养环节重视程度的排序,主要采用美国匹兹堡大学的Saaty教授提出的用于重要性排序决策的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10]。该方法将一个复杂问题分解成组成因素,并按支配关系形成层次结构;然后用两两比较方法确定决策方案的相对重要性。其整个过程体现了分解、判断及综合这一决策思维的基本特征,通过一定模式使决策思维过程规范化。它将判断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用数量形式表达和处理人的主观偏好,从而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11]。

(一)AHP模型建立

在前期研究基础上确定层次结构模型的准则层因素B1、B2、B3、B4和措施层C1、C2、C3、C4,模型中B1、B2、B3、B4分别为调查方案、问卷和抽样的设计能力,掌握基本的调查方法,会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够撰写调查分析报告;C1、C2、C3、C4分别为课堂教学培养环节、专业比赛培养环节、写作训练培养环节、项目研究培养环节。

(二)网络层次模型的求解

AHP的操作原理是将下一层元素中集中的各元素按其对上一层元素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判断。如分别构造准则层因素Bi对目标层A的两两判断矩阵、方案层Cj对准则层Bi的两两判断矩阵。为了量化两两判断矩阵,采用1-9的标度值进行判断,其结果构成比较矩阵,示例见表1。元素和元素集的局部权重向量矩阵Wij可以通过计算比较矩阵的特征向量来获得。利用一致性指标CI来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当CISymbol|@@0.10时,可认为判断矩阵具有令人满意的一致性。利用同一层次中所有层次单排序的结果,就可以计算针对上一层次而言,本层次所有元素相对重要性的权值,即层次总排序。层次总排序从上到下逐层进行[12]。

猜你喜欢
层次分析法高校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基于AHP—GRA的工程施工项目进度风险管理研究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道路拥堵的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