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实践

2020-02-11 13:37肖军辉王进明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矿物加工人才

肖军辉 王 振 王进明

(西南科技大学,四川 绵阳 621010)

能源工业作为我国重要工业之一,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国一直重视高素质工程人才的培养。目前阶段,我国正在逐步推进国内大学工程教育体系与国际工程教育体系的有机结合,致力于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应用型工程人才。但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为促进高素质工程人才培养,应对矿物加工工程专业进行改革,健全矿物加工工程的教育体系、优化课程设置以及加大对科研实践的投入,这些对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意义重大。

一、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不利因素

1、教育模式僵化

(1)人才培养方案一成不变。各高等院校主要通过内部讨论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一般存在讨论周期长、效果不明显的弊病。从学生层面来看,传统人才培养方案没有做到与时俱进,使学生在走出校园后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行业需求,例如,面对矿物加工技术的革新,学生没有及时学习,那么无法得到企业认可,从而导致学生难以就业或失业;从教师层面看,传统人才培养方案不利于发挥教师的积极性,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一套人才培养方案,会打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无法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2)缺乏鲜明的培养目标。在大多数高等院校普遍存在培养目标不明确的问题,在制定培养目标时没有做到从实际出发,没有充分考虑学校自身的师资力量与社会各企业的实际需求。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他们希望毕业生能够充满活力,为公司提供新颖的方案,而大多数学生都没有创新意识,无法满足企业需求。对学生来说,如果他们所学知识不足以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会一定程度地影响他们的自信心。

(3)培养方案不够全面。现代教育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实际上各高等院校都过度重视所设工程专业的专业性与科学性,从而使学生忽视工程中实际情况。在具体的培养过程中,学生只关心自己的专业能力,却没有重视工程的实际理念、安全措施等具体内容,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导致在面临实际问题时没有从工程本身出发。

2、实践教学方法固化

在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的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实践环节由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两部分组成,其中校内实践主要分为矿物加工专业实验、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等多个方面,而校外实践主要是组织学生走进企业,在企业进行实习工作。然而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却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其中包括:一、在校内实践环节中,由于大部分实践工作都是以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展开的,因此学生都受到固定模板的限制,无法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导致不能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二、在校外实践环节中,由于没有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的校企合作机制,学校不能随意安排学生进入企业中实习,同时基于安全考虑大多数企业不愿意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三、大多数高等院校对执教人员的学历要求很高,而实际情况是高学历的人才没有足够的实践经验,有足够实践经验的人才但学历没有达到学校标准,同时拥有高学历与足够实践经历的教师又紧缺。

3、人才考核方式不科学

我们在重视人才培养的同时,也要对人才考核方式做出相应的改变。如果人才考核方式存在问题,那么会导致最终培养的人才无法对社会做出有效的贡献。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都是以基础知识测试的方式考核学生学习能力,而学生相应地对理论知识进行死记硬背来保证顺利通过测试,这无疑不利于培养出真正的人才。在学生进行校外实习时,往往学校以实习报告结果为评价标准,而不重视考查学生的实际实践能力,最终无法实现校外实习的目的。对于矿物加工工程的学生来说,最有效的考核方式就是实地考查,只有从实际实践中才能发现并解决问题。

二、新形势下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

1、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与区域现状相适应

我国大部分矿产资源分布在西部地区,并且品种多。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在我国已知的156 种矿产之中,西部省份、自治区以及直辖市就有138 种。还有,西部地区的煤炭储量占全国总量的36%,石油储量占全国总量的12%,天然气储量占全国总量的53%,富铁矿储量占全国总量的46.8%,而有色金属中的主要的45 种矿产资源储量占全国总量的39%。在西部大开发之前,西部经济相对其他地区较落后,缺乏大量的专业性人才,导致一些矿产资源无法充分地开发与利用,但自从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地区吸引大量有志青年加入,西部地区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矿产资源优势。因此,在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区域发展现状,根据实际需求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2、研究创新培养教学模式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首先要优化课程设置。在课程设置上具体表现为:注重学生的数理化基础知识培养,尤其是学生对于元素化学知识的学习;重视对工程技术类课程的设置,开设机械设计基础、电气设备及自动化、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矿物加工测试技术与仪表、工程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等课程;注重对计算机类课程的设置,开设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文献检索、C 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与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在矿物加工工程方向的计算机应用课程加设:矿物加工数学模型、矿物加工过程模拟及优化、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矿物药剂合成与分子设计、矿物加工测试技术与仪表等选修类相关课程。

在大学的初期阶段,在矿物加工工程课程中增设创新体验课程,教学过程以矿物加工工艺及其设备为载体,研究其中的具体工艺及其设备的初始状态、发展状态、创新过程以及应用前景,让学生体会到完整的科技创新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完善与创新教育体系

为了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必须做好完善与创新教育体系的工作。在矿物加工工程教育体系上,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在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环节,对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创新点进行考核;二、在教材制定环节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整个教材制定过程坚持以科学系统为核心,内容实现创新性进展;三、毕业设计以创新为考查重点,在设计选题方面就要严格进行,重点对学生的专业素养以及创新意识进行考察,及时发掘其中可行性的观点。

4、加大科研实践投入

对于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来说,建立一个开放性的科学研究基地是十分必要的。学生仅仅通过书本的理论知识无法成为卓越的工程师,必须要通过在实验室或实践基地进行实践工作,才能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将理论知识物化为实践成果。学校可以在现有矿物加工工程实验器械的基础上,结合矿物加工本科专业的实验室建设,对资源进行整合,最终形成具有专业水平的矿物加工实验平台,使之能够适应学实际情况的发展。对于重点高等院校来说,他们能够凭借“211 工程”与“985 工程”的优势,有效集中投入资金,建立自己的科研平台,然后利用自身的科研平台不断进行相关的实验研究,激发了学生对本专业的科研兴趣以及创新意识,并通过大量实践提高了自身创新能力。

5、坚持学校、矿产企业与科研机构的结合

目前高等院校的主要职能就是教学与科研,实现教学与科研的融合更是重点高校的发展战略。学校要加强矿物加工工程学科理论研究,同时利用学科相应的科研成果优势,与科研机构、矿产企业的合作,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体验教学、科研与生产三个过程。另外,学校要切实加强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其中包括实习与工程训练工作,在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方面,要学生实地体验工程项目,真实地感受工程实践的训练过程。面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校邀请专家与优秀工程师进行现场解答,例如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工艺与装备问题,专家与优秀工程师对整个问题进行分析,直至学生完全理解为止。在学生实习与毕业设计过程中,安排相应的实习与考察场所,为学生提供一定资源,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创造能力,实现产学研相结合。

猜你喜欢
矿物加工人才
认识“超加工食品”
后期加工
人才云
煤泥水中煤与不同矿物相互作用的模拟研究
复杂三维微细加工技术创新与研究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对我国矿物加工工程技术的研究
基于NAIRS和PCA-SVM算法快速鉴别4种含铁矿物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