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思考及实践

2020-02-11 13:37林佳丽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产学研双创应用型

林佳丽

(黑龙江工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应用型本科高校是地方高校发展的大势所趋,同时也是在高等教育教学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并为行业提供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近年来,由于毕业生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形式多样化的变化,全面实行行之有效的双创教育,培养更多的双创型人才,让更多的当代大学生把自主创业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理想的主要选择,已经成为了国内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行双创教育,不仅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服务的表现,也是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和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重要措施,更是全面推进以自主创业带动就业、促使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的一大途径。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不足

1、创新创业系统完善度不足

双创教育在我国已经实行了较长时间,但是高校并没有重视这项教育,同时,在大学生双创教育理念方面也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运用于实际更是无从谈起。为转变这种情况,当前已经有一些学校开始意识到双创教育的必要性,同时开设了双创教育课程,甚至还有学校开设了专门的班级。尽管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已经加大了对此项目学习的重视力度,但是课程教学方式依旧相对零散,并没有统一化。

2、创新创业的有利条件薄弱

毕业即失业的现象不断增加,应用型本科高校越发注重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情况,但是就业难问题并没有因此而有所转变,学生在进入社会后依然找不到满意工作。学校没有充分意识到双创教育是转变就业难现象的一种措施,导致双创教育流于表面,并未彻底转变学生传统就业方式的固化思维。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途径分析

1、建立培养双创人才的培养目标

应用型本科院校进行双创教育需要基于专业教育,在专业基础教育中融入双创教育,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以及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创新精神是指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创新意识与敢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创业能力是指培养学生创意意识,掌握创业知识,感受创业过程,培养企业家精神,让学生具备开设新企业与开启新事业的能力,获得将来从事不同工作的必备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理论知识及动手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可以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具备一专多能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2、健全教育教学体系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构建“理论+实践+辅导活动”的双创教育模式。其中,“理论”是指为学生开设创新创业相关课程,教授创新创业所需基本知识,主要是因为创新创业活动是一项基于理论知识开展的活动。

在课程设置方面,学校可以将创新创业课程区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必修课是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创新创业相关基本知识、理论及方法,初步了解创新创业活动。而后在此基础上开设有关的选修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业意识,掌握创业知识并提高学生创业技能。

“实践”是为学生提供模拟创业与实践创业的机会。模拟创业就是在真实情境下,通过创业软件与企业管理沙盘模拟整个创业过程和企业运行管理,以此增强学生对创业理论与企业经营管理理论的理解,切身感受创业过程与企业运行管理。实践创业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来完成,例如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建立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学生定期到企业中参与各种实习活动,了解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初步培养学生对创业机会的警觉性。同时,学校还可以和企业形成联合培养体系,有助于通过企业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在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学生可以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与企业工作。此外,学校还可以创建创新创业科技园,挑选具有较广发展前景与盈利能力的项目引入创新创业科技园,以此为创业团队提供法律政策与专业技术咨询服务、经营场所等必要的办公条件,激励大学生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辅助活动”是以一些有关的创新创业活动来提高学生创业热情,形成创业文化,拓展学生视野。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创业计划大赛,以创业计划大赛宣传创业知识,加强学生团队合作、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校可以通过创业计划大赛选出优秀作品,为团队安排专业的指导教师,从而优化创业计划,进一步参与国家、省市级创业大赛。此外,学校可以请专家学者和社会成功人士定期开展创新创业讲座,通过讲座方式拓宽学生知识面,加深对创新创业的理解。

3、设立管理和实行体系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在学校实践教学管理部门指导下,构建创新创业学院或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在开设创新创业有关课程时,需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创新创业学院或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开设相关必修课程和创业类、管理类及经济类选修课程,不同院校需要根据本专业特征开设相关的创新类课程。

由创新创业学院或创新创业教育中心组织开展创业计划大赛或学科竞赛等有关社团活动,并安排专业指导教师和团委等部门来负责活动的宣传与学生管理有关工作。在创新创业实验室和科技园管理上,学校需要负责实验室与科技园的综合建设,而创新创业学院或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则负责实验室与科技园的综合规划与日常管理,在实验人员、设施、经费及教学安排等方面实施统一管理,全校学生都可以使用。创新创业学院或创新创业教育中心需要安排专业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指导、咨询相关服务。通过建立这种创新创业教育管理运行机体系,确保教育全过程中都有教师参与与指导,从而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全过程质量。

4、通过高校“产学研”实践,开创“产学研创”新途径

我国产学研实践发展较晚,高校“产学研”实践在历经十几年的发展之后日渐成熟。高校和企业可以采取企业出资、高校出人的方式来创建研发中心,企业把高校研究成果转变为自身生产力,从而在获得新技术带来的超额效益同时,还能挖掘技术人才,让高校成为企业人才培养基地;高校通过转让新技术和企业提供的资金,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并增强自身教育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时,可以学习高校“产学研”成功经验,将创业人才作为主体,为他们提供专业知识培训、新技术、新服务以及创业资金等支持,让他们走出理论范畴,切实开展创业之路。在创业人才创业成功之后,学校可以将他们作为“产学研”代表,在带动企业发展的同时,促进学校更好发展,并形成一条可行的“产学研创”发展途径。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这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主要是因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不但能适应高新企业的技术岗位,还可以通过积累经验,并创新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联合企业,创立“实习创业孵化园”,在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让学生通过长时间的实践积累创业经验的同时,为学生提供创业平台,通过多方面支持,提高创业成功概率。

5、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建立校、政、企分工合作的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政府需要加大力度建设创新创业培训与支持系统,填补本科院校教育力量和资金方面存在的不足。政府在工商注册、资金扶持、税收减免以及购买办公用品等方面提供一定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政府应推进建设创业基地,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平台。企业方面则需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和创业导师一职,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指导与服务。高校则应积极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充分发挥学校课程和实践活动作用。

综上所述,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应以知识交叉融合为理念,基于专业教育,并在其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建立并实施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创业能力以及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从而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形成具有双创特色的知识结构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借助真实的创业实践,促使知识实现交叉融合,以此提高学生创业能力,从而真正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目的。

猜你喜欢
产学研双创应用型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