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工程合同中被动语态的翻译

2020-02-11 13:37牛苗苗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严谨性被动语态被动

杨 明 牛苗苗

(华东交通大学,江西 南昌 330013)

工程合同是一种极为特殊的文本,它既具有法律文本的特点也具有科技文本的特点。工程合同作为传达业主和承包商之间的权利与义务的桥梁,是工程项目中不可或缺的沟通工具。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工程合同翻译的重要性不可小觑。研究工程合同翻译的首要任务是了解工程合同的语言特点。由于中西两种语言和思维方式的差异,英语中使用被动语态较多而汉语中使用被动语态较少或以其他隐性的方式表达其被动意义。被动语态在英语中的应用极为广泛,尤其是在法律和科技英语中,而汉语中的被动语态都是以其他方式变现出来的。因此在工程合同翻译中,如何将被动语态翻译成符合汉语语言习惯和汉语逻辑的问题备受译者关注。

一、工程合同的特点

长句和被动句在工程合同中是广泛被使用的。因为工程合同具有严谨性和客观性的特征,使用长句是为了将意思表达完整,而使用被动句是为了使合同的语言更具有客观性和公正性。工程合同中善于使用长句主要是因为长句中的信息比较完整准确,这可以防止合同中一些句子的歧义和误解减少合同纠纷的发生。由于工程合同的理解有难度,在翻译工程合同文件时要理清句子逻辑结构,分清句子的层次,从而确定句子主干,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翻译时句子逻辑和主干混乱不清。

由于工程合同不同于其他文本,其公正性、严谨性及专业性决定了工程合同文本的规范性、准确性和客观性。因此,被动语态的使用体现了工程合同的严谨性和公正性以及规范性的特点,避免合同起草者和读者参入个人感情色彩或在阅读时进行主观臆断,从而保证工程合同的严谨性和专业性。工程合同能否顺利签订主要在于其是否严谨公正合理地将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公正地呈现出来。而被动语态的大量使用有利于传递准确、客观、合理的信息。被动语态自身具有省略主语不去强调主语的特点,而是把重要的内容放在句首进行强调引起读者的重视,同时这也是英语句型的表达特点,即把重要的信息放在首位。正因如此,工程合同文件翻译的难度远远大于其他类型的文本。如果被动语态在合同中的翻译不当造成语义的缺失等问题或是理解错误,会引发合同双方的纠纷,因此研究工程合同中被动语态翻译十分有意义。

二、被动语态在工程合同中的翻译方法

被动语态主要是强调动作,突出动作的承受者,以及对相关事件进行客观公正地陈述。在翻译工程合同文本时,不能仅将其基本意思翻译出来,要考虑到工程合同文体的特殊性,要在保证其译文通顺、准确的同时也要保证其文体的专业性、公正客观性及其严谨性。由此可见,被动语态是翻译工程合同中的重难点。笔者总结了工程合同英译汉中常常用到的翻译方法如下:

1、译为汉语的被动句

如果在不知道动作发出者或在特定的上下文里或是强调某个动作时,在保持原语义不变且符合汉语习惯的情况下可将原句译为汉语的被动语态。黄伯荣认为“被动语态既可以使前后分句的主语保持一致同时也能将所要表达的内容重点突出,从而使语义连贯,语气流畅”。在翻译时,除可适当使用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词语,例如最能突出汉语被动的词“被”,另外还可使用一些其他表达被动意义的词“为…所、受、挨、给”等,使译文更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使句子更流畅。

例1.The practical difficulties in getting to and from the site are to be solved by the Contractor.

译文:进出现场的实际困难要由承包商解决。

分析:例1 中主语“The practical difficulties in getting to and from the Site”是句子的重点,按照原文的顺序进行翻译,译为“由承包商解决”既隐含了被动涵义又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更容易被读者理解。

2、译为汉语主动句

将被动语态译为主动语态一般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如果被动句中没有明显的施动者且该句子重点强调的部分是主语时,可采用将主语翻译出来的方法,将其处理为汉语中的主语。将原文被动句的主语作为目标语的主语,翻译为主动态,符合汉语读者的习惯。第二种情况是有施动者,可将被动句中的原主语译为汉语中的宾语,谓语不变,这可让译文变得更加流畅。

例2.If the Contractor gives notice under the second paragraph,the notice and supporting particulars should be studied carefully,by the Engineer or the Employer,before the Variation is canceled,confirmed or varied.

译文:如果承包商根据第二段发出通知时,工程师或雇主在取消、确认、或改变前,应仔细研究通知及详细资料。

分析:例2 的译文句式符合汉语的句式结构和表达习惯。如果在翻译时保持原文主语不变,可以选择将原文译为汉语里的主动句。句子中“the notice and supporting particulars”是谓语“be studied”的受动者,是句子的重点。在翻译时根据所要表达的着重点不同,将介词“by”后的部分译为主语,而把英语中的主语部分译为汉语中的宾语。这符合汉语读者的阅读习惯。

3、译为汉语中的判断句

判断句主要是为了强调事实或行为的存在抑或是描述事物的状态、性质等。汉语中的判断句与英文中的系表结构十分相近,由“是……的”结构加以表达。

译为判断句既符合中英文在句式上的对等,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也能让译文更加连贯。

例3.However,EPCT’s Contract Price may be adjusted.

译文:但EPCT 的合同价格是可以调整的。

分析:例3 中,将原句译为“是可以调整的”更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如果生搬硬套地译为“可以被调整的”不仅读起来拗口而且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4、译为汉语祈使句

通常英语中的被动句会省略主语,如果无主语或主语不用说也知道,被动语态可以译为汉语中的祈使句,这是一种无主语的句子结构(李克兴,张新红,2006)。祈使句主要是告诉人们什么应该做什么不该做,此类祈使句在合同这种文本中尤其常见,例如:

例4.No site visits shall be arranged or scheduled after the deadline for the submission of the Bids and prior to the award of Contract.

译文:在投标截止日期之后以及授予合同之前,不得安排实地考察。

分析:由于工程合同的特殊性,其语言具有标准性和规范性。而祈使句也是合同文本中通常会使用的句子,祈使句在合同文本中使用较为广泛是为了避免被动结构的使用。在工程合同中被动句译为祈使句的情况也不少,如上述例句中所译,主要为了强调双方应负的责任和义务。

5、译为无主语句

吕叔湘(2006)认为“在主动者不出现的时候,被动者可以仍旧做宾语……例如,‘打钟了’‘上课了’无主句在汉语中的使用十分广泛”。如果原文中被动句主语不明确,为了将译文译为符合汉语表达习惯,通常会将其译为无主语句。然而,由于英语和汉语差异,英语在句中必须要有主语,因此选择受动者做主语。司显柱(2006)认为“汉语中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汉语中句子可以没有主语,就是无主句”。因此,翻译此类句子时,可以把被动语句中的主语译为汉语中的宾语,这不仅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也可使译文变得紧凑、简练易懂,例如:

例5.It is required that the contractor use modern electronic distance measurement equipment to achieve the minimum accuracy of 1:20,000.

译文:根据要求,承包商必须使用现代电子遥测设备,测量的最小精度为1:20,000。

分析:在例5 中,无法或无需说出行为的主体和以“it”做形式主语的也可译为无主句,这可使得整个句子简短精炼。如果主要是为了陈述说明,可不必译出施事者或在上下文中已知施事者,可以省略主语直接以动宾的形式译出。

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我国企业承接海外工程项目越来越多,而工程合同是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因此无论是翻译公司还是项目公司对合同翻译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一份质量好的合同译本对赢得海外项目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主要研究工程合同翻译中最常用的被动语态及其翻译技巧,总结出被动语态在工程合同中的作用和地位。希望此研究能为国内从事工程合同行业翻译的相关人员提供些许参考和借鉴。

猜你喜欢
严谨性被动语态被动
被动语态复习(The Paasive Voice) 九年级 Unit5—7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蔓延
第五课 拒绝被动
高职院学生严谨性培养
试谈参考书例习题中的“严谨性”问题
关注解题中所设的隐患
中考被动语态考点精析
中学数学教学应兼顾严谨性与量力性
被动语态点点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