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少阴论治呆病*

2020-02-13 02:28徐进友仲海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南京10000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1003
江西中医药 2020年8期
关键词:脑髓水火枢机

★ 徐进友 仲海红(1.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 南京 10000;.南京中医药大学 南京 1003)

呆病又称痴呆,以呆傻愚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神志疾病,临床多以记忆障碍、精神和行为异常、生活能力下降为典型症状。该病病位在脑,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失常有关,与心肾最为相关。心气不足,肾精虚衰,精明失用,脑失所养为致病之本;痰滞瘀阻,机窍不利为其标,病机复杂,总属虚实夹杂之病变。从中医整体观辨证,与《伤寒论》少阴病有诸多相似之处。现从以下几方面阐述从少阴论治呆病的理论与临证依据。

1 少阴生理、经络与呆病

《灵枢·经脉》云:“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夹咽,系目系。”心、脑、手少阴心经三者的关系密切。手少阴在脏为心,心主血、主神明,脑为元神之腑;“血者,神气也。”心主血,上供于脑,血足则脑髓充盈,神明得养,故心与脑相通。如《素问·脉要精微论》云:“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深,精神将夺矣。”《巢氏病源·多忘候》云:“多忘者,心虚也,心主血脉而藏于神。”心主血脉功能正常时,心气充沛,气血调和,经络通畅,血液上达于脑,心神得到濡养,脑髓得到充盈,则思维敏捷,神志清晰,记忆力强;反之,则会出现精疲志消,头晕耳鸣,失眠多梦,记忆力低下等。 古代医家常运用手少阴心经穴治疗呆病,如明·徐凤《针灸大全》:“心中惊悸,言语错乱,取少海二穴,少府二穴,心俞二穴。”明·杨继洲《针灸大成》:“神门去心性之呆痴。”

《素问·骨空论》言督脉“合少阴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灵枢·海论》云“督脉贯脊,上至风府,入属于脑”;《灵枢·经脉》云:“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足少阴肾经通过督脉、足太阳膀胱经与脑紧密联系。足少阴在脏为肾,肾藏精生髓通脑。张景岳在《类经·卷七》中提出:“精藏于肾,肾通于脑。脑者阴也,髓者骨之充也,诸髓皆属于脑,故精成而后脑髓生。”脑主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物质基础是脑髓。《医经精义》云:“精以生神,精足神强,自多伎巧。髓不足者力不强,精不足者智不多。”“事物之所以不忘,赖此记性,记在何处,则在肾精,盖肾生精,化为髓,而藏之于脑中。”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提到:“灵机记性在脑者……所以小儿无记性者,脑髓未满,高年无记性者,脑髓渐空。”肾中精气充足,则生髓机能旺盛,髓旺则脑髓充实,脑髓得养,神机才能聪灵,使人可以完成精细技巧的活动,同时神清志慧,记忆力强。反之则神明不清,记忆力下降。《针灸大成》有记载:“百会主头风中风,主惊悸健忘,忘前失后,心神恍惚。”“失志痴呆,神门、鬼眼、百会、鸠尾……呆痴,神门、少商、涌泉、心俞。”可见取少阴经治疗呆病其疗效是相当确切的。

2 少阴枢机与呆病

《素问·阴阳离合论》云:“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少阴位居厥、太二阴之间,为三阴之枢。仲景认为:“少阴为枢,居阴分之中也,开者主出,阖者主入,枢者主出入之间,亦与三阳之义同。”少阴属心肾,统水火二气,真阴真阳寄寓其中,心火下达于肾,肾气上交于心,水升火降,以维持体内阴阳之平衡。少阴枢机[1-2],一则可以枢转阴阳,使之均衡分布;二则可以枢转气机,使心肾水火升降有序,上下交融;三则枢转寒热,维持平衡,不致过寒过热;四则可以枢转水道,助肾代谢水液。少阴枢机不利,则心肾水火不交,阴阳寒热失衡,水湿停留而弥漫表里三焦。

若枢机不利,则心肾阳虚,痰瘀互阻,水火不和,气机不利,阳气内郁。肾为水火之宅,一身阳气由此而发。肾阳受损,无力鼓动心阳,致心肾阳衰,阴寒内盛,病多从寒化。少阴寒化,一则心阳亏虚不能化肾水,肾精失化,脑髓失养,神明不聪。二则肾阳虚衰,蒸化无权,聚液成痰;心阳不足,行血无力,血行瘀滞,泛溢横逆形成痰浊、瘀血。血滞瘀生,痰浊内留,在上则瘀阻脑络,致脑乏清阳之助,津液之濡,精髓之奉养,痰瘀浊气杂于脑髓,脑之清窍不清,元神失聪,则灵机记忆皆失,而出现神思迟钝,遇事善忘等呆病表现。在下则弥漫心窍,与心气不相接,以致心无所主,神无所依,出现心悸、但欲睡等呆病表现。

若枢机不利,则心肾阴阳失衡,肾阴虚于下,心阳亢于上,心肾不交,内生虚热,邪从热化,形成热化证[3]。《永类钤方》云:“健忘者,常常健忘也。意舍不清,神宫不职,或心中热甚,则肾水衰而志不精一,皆能健忘。”陈士铎云:“肾水资于心,则智慧生生不息;心火资于肾,则智慧亦生生无穷。”心肾相交、水火互济对人进行正常的智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李中梓《医宗必读》亦云:“心不下交于肾,则火乱其神明,肾不上交于心,精气伏而不用。火居上则因而生痰,水居下则因而生燥,扰扰纭纭而不宁。故补肾使之时上,养心使之善下,则神气清明,志意常治而何健忘之有。”少阴枢机不利,心肾不交,肾阴亏虚,脑神失养;心火独亢,心神被扰,出现健忘、烦躁、神昏等呆病表现。

3 从少阴论治呆病

少阴病虽处于阴阳双虚状态之中,然阴阳两方在其消长平衡的动态过程中,总会呈现出优势一方,阳盛则阴不足,阴盛则阳不足,故少阴病转归可出现寒化证或热化证。

少阴寒化证,可见“下利清谷,欲吐不吐,手足厥逆,脉微细”。与呆病所出现的一系列机能减退的表现相类似。呆病患者除记忆力减退呈慢性进行性发展外,有时可兼见神情呆滞,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少言懒动,静则嗜睡,心悸惊惕,喃喃自语等,属“阳虚”表现。此时治疗可参照少阴寒化证,选用四逆汤加减,组方以温补心肾之阳为主。四逆汤,入心、肾、脾诸经,温壮阳气。善忘之症,责之心窍闭、心气虚,可加用人参、石菖蒲等,人参补心气,石菖蒲开心窍,有化痰开窍、通阳扶正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四逆汤能够改善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4]。人参、附子能够提高学习记忆功能,具有抗衰老作用,对脑神经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5-6]。

少阴热化证,可见“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类似呆病所出现的一系列精神行为障碍表现。有时可兼易激惹,烦躁多怒,多疑多虑,夜不安眠,急躁不安,走动不停,狂躁多言,面色潮红,舌红苔干,脉象弦细等。此时治疗可参照少阴热化证,选用黄连阿胶汤加减,组方以养阴清热为大法,重在调节心肾(滋肾阴、清心火)。可加用熟地黄、山茱萸等滋阴补肾之品,阿胶、鸡子黄,入心肾,可滋心肾之阴;黄连、黄芩旨在泻火,使阴复火降,水火既济,心肾相交,烦除而安。

从上讨论可知,少阴心肾与脑无论在生理功能、物质基础还是经络联系上,都是一个有直接关系的共同体。病至少阴,真阴真阳受损,阴阳之气衰减,脑神失养,致呆病发生;少阴为病,或从寒化,或从热化,与呆病临证多有类似之处。从少阴辨证论治,寒从“寒”治,热从“热”治,精准辨证,在选方用药时亦可达事半功倍之效。从少阴来论治呆病,不仅有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该病的病理本质,更有益于用少阴病的理论来开拓新的思路和指导临床进行精准治疗。

4 病案举例

患者,男,75岁,2016年8月21日初诊。主诉:记忆减退1年,加重伴情绪淡漠5个月。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年,平素血压控制可。时症:记忆力减退,100-7=93、93-7=85,尤以近事易忘,反应迟钝,精神不振,表情呆滞,头昏沉,不喜活动,嗜卧,纳呆食少,二便调,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弱。颅脑MRI示:双侧大脑半球额顶叶脑萎缩。MMSE量表评定为17分。西医诊断:老年性痴呆。中医诊断:呆证。证属心肾阳虚、痰瘀蒙蔽清窍。治以温阳化痰开窍,方选四逆汤合洗心汤加减。处方:制附子15 g,干姜6 g,人参15 g,石菖蒲20 g,茯神10 g,制半夏10 g,陈皮10 g,酸枣仁20 g,炙甘草6 g。14剂。水煎,日1剂,分2次温服。服药2周后,头昏沉减轻,神情呆滞好转,嗜卧减少,舌淡苔腻,脉沉细弱。服药6周后,症状较前明显好转,纳谷香,外出活动,舌淡苔白,脉细弱。后改服附子理中丸,每日1丸,调理巩固。

按:肾中阳气衰微,无以温心阳,心肾阳虚。阳气内衰而恶寒,脉沉细,但欲寐。“但欲寐”为似睡非睡,整天处于一种精神萎靡不振的状态,人体机能下降,出现记忆障碍、智能减退、情绪障碍和改变等一系列病理表现。阳衰阴盛之证,非纯阳之品不能破阴寒而复阳气。呆病为少阴寒化证,治宜扶阳,《内经》 认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之则折寿不彰”,选用四逆汤,同时合用洗心汤化痰开窍,共奏温阳化痰、开窍益智之功。

猜你喜欢
脑髓水火枢机
基于“开阖枢”理论浅析乌梅丸通利枢机之用
伍大华应用脑髓理论治疗痴呆经验*
五谈肝与咳、喘、哮
——肝与枢机密切相关对肺之影响*
水火大比拼
贝西•黑德《枢机》中的爵士之声
从少阳主“枢”论小柴胡汤治疗荨麻疹的应用
喷火鱼VS射水鱼,水火较量谁更强
水火人生
基于脑髓生成理论探讨补肾化痰法在中风病恢复期的应用
水火相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