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两万里》阅读教学策略

2020-02-23 20:40缪丽娜
语文天地 2020年26期
关键词:尼摩学生会名著

缪丽娜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课外名著阅读是必不可少的。名著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的品味。读名著,读经典是滋养学生心灵的精神食量,它会保证学生更善良,更智慧,为学生的生活注入新鲜的血液,促进学生产生阅读兴趣,主动沉浸其中,感知故事情节,体味人物形象,掌握阅读方法,在实践中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素养。本文以《海底两万里》为例,探究了阅读教学策略的引导,促进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学会鉴赏品读,形成个性化理解,提高鉴赏能力。

一、鼓励学生亲身体验,主动探索

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故事情节,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多体验,形成自己的感知和认识,深化理解和感悟。只有学生融入到了故事的情境中,才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把握故事发展的过程。教师可以让学生主动阅读,积极思考,梳理故事发展的过程,使学生在大脑中建构出故事的来龙去脉,形成清楚的认识,深化理解。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体验,引导学生通过主动展示的方式来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在阅读故事伊始,教师告诉学生,阅读后,要通过讲述的方式为大家呈现故事,促进学生认真阅读,融入到故事情节中,感受故事内容。有了这样的阅读指导,学生就会成为阅读的主体,带着明确的目标进行阅读,在阅读中主地梳理,了解故事的开端、发生过程以及结局,在讲述过程中积极表达。有了任务的要求,学生会目标明确,进而主动阅读,积极体验,形成自己对故事的认识。

在阅读《海底两万里》时,为了使学生了解一共航行了多远,先后走过了哪些海域,看到了哪些奇观,有哪些神奇的经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绘制航海地图的方式来讲述一下故事。学生会在教师的引导下再次认真思考阅读故事,感知航海过程中的奇观和奇闻。

在学生的动手绘图中,学生会对故事发生的地点进行梳理,明确他们是从日本海出发,在太平洋中航行,经过了瓦尼克罗群岛,来到托雷斯海峡,在这里他们看到了美丽的珊瑚王国。之后他们经过了印度洋,来到锡兰岛,从红海到达地中海,又经过大西洋的维哥湾,来到南极,看到了大冰盖。从世界的最南端,他们沿着美洲往北,从合恩角到亚马逊河到留卡斯群岛遇见章鱼窝,一路向北后,他们到达了北冰洋,在这里感受力挪威海域,穿过了迈尔海峡,体验了大旋流。在这个过程中有惊险刺激的 “ 奇遇”、“奇异”的海底生物、“奇丽”的海底风光 、“ 奇特” 的海底美食、“ 神奇” 的科学预言。

在讲述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明白小说被称为“科幻”小说的原因,比如潜水艇、海底打猎的潜水服,电的大规模使用,在当时都是想象,但现在都已经成为了现实,在当时都是作者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想象,所以这本书才称之为科幻小说。否则学生读这本小说没法理解它的科幻性。学生通过亲自动手绘图会对故事进行进一步的梳理,了解故事情节,感受故事发展的来龙去脉,在绘图中进一步体验故事的细节和场面,形成自己的感悟和理解,提高对文章的认知。

二、引导学生主动讲述,关注细节

学生对于故事的理解和阅读需要教师积极引导,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去关注故事细节,让学生把自己感兴趣的细节,或者是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细节讲述出来。通过对于故事细节的关注,学生会积极地阅读,主动地分析,对每一个字,每一个词进行揣摩和思考,在阅读中深化认识,加深理解。学生关注了细节信息会在大脑中呈现出故事的情节和故事内容,勾勒出故事的画面,形成客观的理解和认识,帮助学生形成深刻印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这些细节信息讲述出来,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促进学生在表达中深化认识,更好地理解阅读的故事。

学生阅读《海底两万里》后,教师要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来讲述故事,通过主动表达的方式来展现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讲述过程中,学生会采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来讲述,展现学生对名著的理解,说出学生的认知和体会。学生要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讲述。教师要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阅读,从不同的方式来讲述,进而使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来阅读故事,感悟名著,形成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教师对学生指导的到位,会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阅读过程中,快速而准确地把握故事的内容和发展过程。

1.引导学生讲述主要故事梗概

阅读《海底两万里》时,教师可以在阅读前为学生布置阅读任务,鼓励学生阅读故事梗概,了解故事内容。教师设置的阅读任务会使学生有的放矢,带着明确的目标开启阅读之旅,有针对性地阅读,形成自己的理解。教师指导学生讲述故事主要内容,表达故事梗概,这样的方式会使学生对故事有一个整体性的理解,促进学生了解知识,对故事有一个完整的把握。为了更好地讲述,学生要明确名著的主要内容,掌握其中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形成对名著的一个粗略认知。

学生要在表达中展现出故事的全貌,使听者在听后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并认真思考,积极加工,在阅读的时候建构故事框架,梳理故事脉络。通过学生的主动梳理,学生会认识到《海底两万里》的故事发生在1866年,一位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应邀参与清除的活动。受到海怪攻击后阿龙纳斯教授及其仆人康塞尔和捕鲸手尼德兰来到了海怪内部,他们发现怪物就是一艘潜水艇,名为“鹦鹉螺”号。在潜水艇上他们经历了很多不同的活动,看到了海底的美丽景象,品尝了美味的海鲜,还有很多神奇而惊险的探险活动。为了保守秘密,艇长尼摩不让他们离开,他们只能跟着潜水艇周游大洋。十个月之后,他们终于找到了逃脱的机会,生物学家才能够把这件海底秘密公布于世。按照故事梗概的方式来讲述,会让学生对故事形成一个系统的认识,了解故事内容。学生在讲述过程中可以根据喜好选择不同的内容,促进学生在讲述中独立思考,内化知识,形成对故事的深刻理解,主动地感知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人物特点,了解故事内容,探究故事情景。

2.引导学生讲述神奇之处引生入胜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故事的时候可以告诉学生《海底两万里》中充满了神奇的内容,其中有很多神奇之处,在阅读的时候可以以“魅力”“惊险”“神奇”为线索,用一种探险和探奇的态度来阅读,感受《海底两万里》中惊险刺激的奇遇。有了教师阅读思路的指导,学生会以“魅力”为线索,了解海底森林、海底煤矿、大珍珠,等等,他们被大海的丰富所吸引,看到了大海的魅力,在讲解中充满了对大海的喜爱和向往。以“惊险”为线索的学生,会看到故事中很多惊心动魄的场面,比如“他们在大西洋里与章鱼进行血站,一名船员惨死。”“他们在红海里追捕一条儒艮,儒艮肉当晚就被端上餐桌”,等等。他们的讲述充满了惊险,使故事更有看头,增加了故事的吸引力。还有的学生以“神奇”为线索,讲述中他们看到的是故事中的神秘色彩,比如‘鹦鹉螺’号的艇长就是一个身世不明的人”,尼摩船长之所以神秘是作者赋予的一种神奇色彩,正是不同的情节和不同的场景才使故事有了看头。学生的讲解绘声绘色,使其他学生了解了阅读内容,会更好地欣赏和阅读。

三、组织学生分析人物感知特点

1.分析故事中人物特点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海底两万里》,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学会分析人物形象。学生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要把握人物性格和表现手法,透过人物了解故事想要表达的思想和主旨,看到故事的中心和内涵,形成对故事的深层次理解和把握。因为人物是构成故事的主要元素,正是通过他们的活动以及他们的探索才使故事变得更生动,更活跃,耐人寻味。教师要指导学生融入到故事情景中去探索人物特点,理解人物形象。

阅读中,学生会认识到尼摩船长是一个带有浪漫、神秘色彩的人物。他设计了“鹦鹉螺”号潜水艇,在海底进行大规模的研究,在《价值千万的珍珠》中他是善良、冷静、反压迫、有正义感的,但是在《一场大屠杀中》他又是残忍、暴怒、专制、冷酷、阴郁的。在这部小说中尼摩始终是神秘的,不知道他从哪里来,最终到哪里去。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尼摩船长的人物特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横向阅读,了解凡尔纳科幻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三部《神秘岛》的两个章节,然后再让学生对尼摩的形象进行整体的总结性的评价,学生会认识到:尼摩船长是印度达卡王子,他热爱并且忠于自己的祖国,他把自由看得高于一切,他知识渊博,勇敢、冷静、有正义感,对殖民主义统治强烈不满,他会为了报复而做出不择手段的伤害无辜的行为,但是之后他会忏悔,可见他本性是善良的。

通过对故事中人物的分析,学生会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了解故事中的人物特点,对故事进行梳理,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的方式来理解故事。教师要指导学生明确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只有了解了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学生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分析和探究,形成对整本书的深刻理解和认识。

2.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在进行名著阅读之前,学生要熟悉名著的作者,对作者的生平、家庭背景、思想政治以及生活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这样会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容。例如在阅读《海底两万里》时,学生要了解作者是儒勒·凡尔纳(Jules Verne)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作家,他以科幻小说和冒险小说而出名,被称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通过对《海底两万里》的写作,作者想要读者明白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他向人们展示科技的力量,感受到自身力量的飞跃。同时欧洲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带来了资本主义国家疯狂地对外侵略、掠夺,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更加激烈,使更多国家成为了西方列强的殖民地。从本质上来说,作者写这本书是在借尼摩之口,谴责当时殖民主义战争及其罪恶,表达了自己的反侵略、反压迫,爱好自由的人道主义思想。

作者塑造尼摩这个形象的目的其实是在表达自己内心的一种对自由的向往。“尼摩”一词的意思就是子虚乌有、不存在的人,凡尔纳在其科幻小说里塑造这样一个人物形象为的就是想要通过他的自由行为来展现对自由和人道主义的向往。1884年教皇利奥十三世接见凡尔纳时说:“我并不是不知道您的作品的科学价值,但我最珍重的却是它们的纯洁的道德价值和精神力量。”可见,凡尔纳创作的这本书展现了作者对未来的想象和向往,同时还具有一定的道德价值,为人们提供了精神力量,有利于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价值理念。

总之,教师要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点”的阅读自由,连成“线”的认识,做好“面”的保证。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深刻思考,会成为阅读的主体,在阅读中深化认识,提高理解,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能力,实现学生文学修养的提高。

猜你喜欢
尼摩学生会名著
给约翰·克鲁斯的一封信
高校二级学院学生会的建设与管理
——以榆林学院为例
暴风吹响自由的钟声
学校“书记有约”走进学生会改革
学生会,是否真的很丑陋?
奇异的海底夏令营
海底危机
国外名刊名著
学联选举结果名单
国内外名刊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