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问题情境的类型及作用

2020-03-03 05:47刘亚萍
辽宁教育 2020年15期
关键词:条鱼除数小猫

刘亚萍

(大连市旅顺口区双岛湾中心小学)

问题情境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采取一定的方法,巧妙地设计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的欲望,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有效的问题情境创设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在准确把握教材中知识内容的基础上,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让学生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学数学,带着问题学数学,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的前提是尊重和关注学生认知的发展,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状态和方向,关键要抓住探究问题的本质,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以延伸,能力得到发展。有效的问题情境具体包括以下几种类型和功能。

一、铺垫性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数学学科的特点之一是前后知识体系联系得比较紧密。如果有的学生对以前学习的旧知识掌握得不扎实,那么就会影响他们后续相关新知的学习。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应精心创设铺垫性的问题情境,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求知欲望,为学习新知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实现过程性学习目标和结果性学习目标。

在教学北师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一课时,我就创设了一个铺垫性问题情境:“同学们,今天早上老师到早餐店买包子,每个包子0.9元,谁来告诉老师2.7元可以买几个包子呀?”学生都抢着回答:“可以买3个包子。”接着,我继续问学生:“你是怎么算的呀?”有的学生说:“2.7元÷0.9元=27角÷9角=3(个)。”然后,我继续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这样算的依据是什么?”有的学生回答:“根据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除法的知识,就可以把今天新学的小数除法的知识转化成以前学习的整数除法”。有的学生还适时补充:“我觉得还用到了四年级下学期学习的商不变的性质。”我连连鼓励学生:“孩子们,你们能把以前的知识学以致用,真了不起。”最后,师生共同复习了商不变的性质,收到了温故知新的效果。

通过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不仅复习了相关旧知,明确了新知的学习方向,而且还为下一步探究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夯实了基础。

二、探索性问题情境——激发思维潜能

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仅是直接揭示所学的知识内容,还需要学生基于自已的实践和思考,从情境中寻找问题,再利用情境去解决问题。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创设富有数学味道、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情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使学生去积极思考,主动探究。

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我给学生讲了一个有趣的情境故事“猫妈妈分鱼”:有一天,猫妈妈要给小猫们分鱼吃。小猫们开心得手舞足蹈。猫妈妈对其中的两只小猫说:“我这里有8条鱼,现在需要你们帮忙把这8条鱼平均分给4只小猫,你们能分得公平公正吗?接下来就接照我说的标准把这些鱼分给小猫们。”两只小猫听了,急得连连叫道:“不行,不行,太少了。”猫妈妈听了,面带微笑地说:“那把80条鱼平均分给40只小猫,你们不会不高兴了吧,就按照这个标准把80条鱼分给小猫们吧。”两只小猫听了,想了想,其中一只小猫对猫妈妈说:“猫妈妈,能不能再多给些啊?”另一只小猫也随声附和道:“对啊,猫妈妈,再多给一些吧。”猫妈妈略作思考说道:“好吧,就把800条鱼平均分给400只小猫,再按照这个标准把鱼分给小猫们吧,这样总够了吧?”两只小猫听了,兴奋极了,连声说:“谢谢猫妈妈,谢谢猫妈妈。”此时,猫妈妈也开心地笑了。

讲完故事,我问学生:“聪明的孩子们,谁的笑你觉得是聪明的一笑呢?为什么?猫妈妈的笑里有什么秘密?”

学生沉浸在故事情境中,意犹未尽。“猫妈妈为什么会笑呢?”这“笑”的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呢?生动的问题情境,引出了师生所要共同探索的本质问题。

生:我觉得猫妈妈的笑是聪明的一笑。按照这3种分法,每只小猫得到的都是2条鱼。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8÷4=2 ,80÷40=2,800÷400=2。

师:认真观察这几个算式,你从提问中发现了什么?

生:被除数和除数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生:虽然被除数和除数扩大了原来的10倍,但是所得的商都是2。

师: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谁能继续编出更多的商是2的除法算式呢?

生:12÷6=2 ,24÷12=2,30÷15=2,48÷24=2。

我适时找了几位学生到前面板演,并指着板书继续追问:“为什么这些算式所得的商都是2?被除数和除数究竟有怎样的变化规律呢?”这样,学生思维的火花被点燃,经过师生对问题的不断深入探索,学生很快理解并掌握了商不变的性质。

三、生活性问题情境——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应用能力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去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一种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不仅能区分思维层次,而且能将数学思维引向深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提取数学素材,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

在教学“百分数的认识”这一课时,由于很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百分数”已有了较多的接触,我就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了“老师买羽绒服”生活情境,为新授知识找到了恰当的切入点。

师:同学们,最近天越来越冷了,老师想买一件羽绒服。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如果是你,你会帮老师选择哪件?为什么?(两件衣服的价格相同)

生:我选择第一件,因为它的款式新颖,好看。

生:我会选择第二件,第二件含绒量90%,第一件含绒量只有55%,第二件比第一件含绒量高很多。既然天越来越冷,老师想保暖,当然含绒量越高应该越保暖了。

师:通过以上两个百分数提供的信息去分析,你们觉得哪位同学说的更有道理?

(大家纷纷发表各自的看法,最终达成一致:选择羽绒服一定要选含羽绒量高的)

师:谁来说一说,这里的90%和55%各表示什么意义?

生活性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很快就进入到了探究百分数的意义的学习之中。数学问题不仅在教材里,更多的还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生活中广泛应用数学知识,不仅能激起学生主动探究、深入思考的愿望,而且还会让学生展示个性思维、发挥创造能力。教师要给学生营造自主探索的空间,唤醒学生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在探索过程中享受成功与快乐。

猜你喜欢
条鱼除数小猫
除法中的数学问题
除法中的简便计算
你会算吗——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为例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我们的祖先是条鱼
小猫
分鱼
不放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