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成长 以评促学
——开展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体会

2020-03-04 10:02王瑞
基础教育论坛 2020年20期
关键词:素质评价教师

王瑞

一、总论

广义的综合素质指德、智、体、美;狭义的综合素质则是指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和审美与表现。

由于人与人之间在综合素质上存在差异,所以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指出:“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学校应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

因此,综合素质评价应紧紧围绕以下六个方面进行: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综合素质评价的评价主体有班主任或者任课教师、同伴群体、学生自己、家长及其他人。评价的途径有:问卷法、操作法、展示法、观察法、测验法……

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是一种“典型行为评价法”,其主要依据:日常表现、课程考查成绩、表现性作业、学生特长表现纪录等能够客观、全面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材料。学生日常表现是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依据,这需要评价者日常的观察和积累,并将其进行综合性地分析后作为评价依据,而不能根据某件事、某次测验简单直接地得出结论。进行评价的行为表现应该具有明确的导向性、典型性、普遍性,是具体评价者能够观察到的行为表现。所以,在收集资料时一定要确保资料的真实性和代表性。

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主要表现为:量化与质性描述,如等级评价结果、关键资料记录、评语等。而综合素质评价的有力支撑则是信息技术的运用。电子平台操作方便,能够减轻教师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能够自动生成更为丰富、深刻、直观的信息;能够加强评价操作过程的记录与监控……有利于开展过程性评价,对学生的发展特点进行及时评估。

二、实践

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学生评价体系,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在这两年的新课改实践中,我们都感受到了课改的复杂性和挑战性,感受到了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性和操作的困难性。北京市在新课改中,为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搭建了电子平台,每周、每个月、学期末、学段结束都可以进行评价。

1. 评价时首先要明确评价的目的和目标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全面、全程、客观且富有人性化的记录,科学地对学生进行衡量;通过激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从而达到以评促学的目的,让对学生的评价与考试工作和新课程改革相对接。

高中阶段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学生开始确定人生发展目标:一方面是做人,另一方面是做事。目标越具体效果就越好,所以教师要求学生在每个学期初都要设立自己的阶段性发展目标;经过一个阶段的努力,检查自己是否实现了预期的目标。另外,可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分析和反思,不断设立新的目标,不断挑战自我,不断自我激励与完善,从而实现自我素质的发展。同时,教师在平时也以此目标为准进行监督,在学期评价时作为衡量的标准。

2. 评价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全面性原则: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帮助每一位学生认识自己,促进全员的多层次发展。

激励性原则:从心理学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激励学生建立自信,不断地进步,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自主性原则:通过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行为习惯。

多样性原则:评价内容的多样化、评价形式的多样化。等级评价与语言描述相结合;全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笔试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与师生互评、家长参与相结合。

生活化原则:学科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性,提升地理素养之实践力。在课堂评价中突出学生对学习、生活的全方位体验。比如,地理学科用橡皮泥制作太阳系模拟图。

个性化原则:过程评价必须关注每一个体在学习过程中能动作用的发挥,关注他们的情感态度的形成与发展以及个性心理和特长,使评价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特点。

3. 实施评价的措施

学校新课改管理小组制定了与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相关的管理方法、学科模块考核办法、研究性学习实施和评价办法等,使评价操作有章可循。同时,组织师生进行培训学习,使之了解评价的目的、意义,掌握评价的基本流程和综合素质评价系统资料的收集及填写的方法。通过精心、细致的收集,注重学生过程性资料的积累,为评价提供精准的信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三、应注意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是教师需要进一步树立自觉的评价意识。把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不自觉评价活动,转变成为自觉的评价行为,经常参加培训交流。

二是教师需要加强基本评价理论和方法的学习。教师要了解评价和测量的基本理论,如测量、测验和评价的基本概念;了解一些相关的行为目标理论、形成性评价理论;掌握基本的评价方法,如观察法、评定法、作品分析法、行为分析法、评价语言使用法等。

三是教师需要将评价过程与教育教学过程紧密结合。评价主要是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所以教师要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教育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教育教学的过程就是评价的过程,这样既可以提高评价的可行性,也可以通过评价的反馈作用,及时发现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与不足,让评价成为促进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从而实现评价与教育教学的良性互动。

总之,建立并使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关注教育的过程和方法,着力于人的情感、意志、态度的激发和价值观的形成,是以人为本的科学评价方法。其有助于教师和家长多角度、多层次、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客观准确地评价学生;有助于学生个性发展、自我激励、自我反思;有助于学生、家长、教师之间的相互沟通;对推进学校的新课程教学改革、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特长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猜你喜欢
素质评价教师
最美教师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圆我教师梦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