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师幼平等交流的有效途径

2020-03-04 10:02曲静敏
基础教育论坛 2020年20期
关键词:教学方式交流幼儿

曲静敏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和幼儿之间和谐的关系不仅能极大地推动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的有效开展,而且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等也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在对幼儿进行启蒙性教育时应该遵守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尊重幼儿的人格、个性和自尊心,始终以平等交流的教学方式推动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一、教师和幼儿间的平等交流的重要性

1. 教师和幼儿间的平等交流有利于营造良好氛围

幼儿园教育是幼儿第一次离开家庭教育,脱离父母呵护的一种教育形式。离开父母的幼儿在心理上缺乏安全感,如果在幼儿园受到与家庭相差较大的不平等的对待,幼儿的情绪就会变得低落,甚至会产生抗拒心理,严重时会影响幼儿与外界接触的欲望,以至于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教师既是幼儿教育的组织者,又是合作者。教师和幼儿之间的平等交流是其互动的桥梁,有了平等交流,才能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建立互信,才能营造充满关爱的教学氛围,才能使幼儿体验和感受到家一般的安全和父母般的呵护,才能有利于幼儿的个性发展,调动幼儿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教师和幼儿之间的平等交流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幼儿正处于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良好的幼儿教育不但能够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育,而且能够对幼儿未来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教师和幼儿之间的平等交流能够拉近两者之间的距离,不仅能促进幼儿语言、思维等智力发展,还能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和活泼开朗的性格,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相反,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与幼儿平等交流,将影响幼儿性格和思维的正常发展,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因此,教师和幼儿之间的平等交流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教师和幼儿之间的平等交流有利于促进教师素质能力的提升

教师是培育人、锻炼人的职业,应该具有无私奉献、不辞辛劳的高尚品质。在幼儿教育中,教师不仅要负责幼儿的教学,还要照顾幼儿的日常生活,因此教师在幼儿成长阶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也是幼儿教师成就感的体现。教师和幼儿之间的平等交流对教师的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其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使教师与幼儿的关系更加亲密,而且还能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升华教师的专业思想品质,进而促进幼儿教育工作的进步与自身职业的发展。

二、教师和幼儿之间的平等交流的不良表现

1. 特定平等现象

教师利用自身的标准理念影响幼儿的思维,忽视幼儿的个体特征,影响幼儿思维的正常发展。例如,在教学蓝色色彩时,教师引导幼儿:蓝色是所有颜色中最好看的一个,对不对?这时幼儿通常都会异口同声回答:对。这种教学方式就属于典型的主观判定的教学方式。

2. 表面平等现象

由于教师的身高高于幼儿,幼儿在与教师交流时总会尽力抬着头。在教学中,虽然教师能够用温和的语气、微笑的面容给学生营造平等交流的氛围,但是这种由身高产生的距离感和压迫感难以通过温柔和蔼的语气进行弥补,导致教师和幼儿之间的平等交流只停留在表面,没有实质性的改变。

3. 忽视细节的平等现象

在幼儿教育中,时常会因为教师忽视幼儿的天真话语,导致幼儿产生不好的心情,甚至还影响到幼儿对事物的正确认知。幼儿对现实世界中的事物处于未知阶段,心理比较敏感,非常在意教师对于自己的评价,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细致地捕捉幼儿的心理需求,并给予充分的满足,就会给幼儿的情绪带来负面的影响。

三、教师和幼儿间的平等交流的有效途径

1. 注重语言平等

教师首先要注重语言上的平等,其次才是思想、行为方式上的平等。教师在追求与幼儿的平等交流时,不要将教师自身的气势显现出来,要做到主体语言恰当、得体,将自己看成幼儿中的一员,尊重幼儿的思想和行为,揣摩幼儿的心理,用幼儿喜爱的语言方式来达到平等交流的目的。例如,在对幼儿自主创作的图画进行评价时,教师可以运用“你画的真不错,旁边如果能够画一棵大树就更好啦!”或者“你的颜色运用的真好,太棒了!”等的教学语言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还能指导幼儿的学习发展。教师利用这种夸赞语言,既能让幼儿勇于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又能进一步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

2. 讲求实质平等

实质平等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不限于特定平等与表面平等,要追求实际且真实的平等。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要带有主观意识,要按照客观的教学方式对幼儿进行教导,培养幼儿的专属思维与意识;要求教师将平等交流融入到真实情境中,注意幼儿的整体表现,利用合理的教学方式与幼儿进行平等交流。例如,教师在与幼儿进行交流时,要考虑身高因素,尽量蹲下或弯下腰,并与幼儿保持目光交流,倾听其说话,这样才能带给幼儿真实、平等交流的氛围,建立起与幼儿之间亲密的关系。又如,在对幼儿进行颜色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颜色代表的含义进行教学,即红色代表喜庆、热烈,绿色代表健康、成长等,这样可以让幼儿正确了解颜色的含义,而不是带有个人评判意识的认知。

3. 重视细节平等

细节平等是指教师要充分考虑幼儿当下的心理状态,通过细致观察幼儿的行为,把握幼儿的思维动向,利用亲切的教学方式展现细节平等。细节平等能够使幼儿身心得到更健康的发展,使幼儿得到全方位的照顾,也能够使教师的职业素养得到提升,促进教师和幼儿间的平等交流。例如,在幼儿希望被教师夸赞时,教师要用真情实感对幼儿进行夸赞;幼儿很快完成布置的作业时,教师看到幼儿期盼的目光,可以用手摸摸幼儿的头,真挚地进行“你真棒”“写得不错”之类的夸赞。教师重视幼儿行为意识的不同细节,能够极大满足幼儿的内心需求,提升幼儿内在的学习潜力,融洽教师和幼儿之间的联系,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教学方式交流幼儿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优化教学方式 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原则及教学方式探索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