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020-03-04 12:18庄佳烨
科学与财富 2020年36期
关键词:教学应用初中数学

庄佳烨

摘 要:近些年来,智能电子设备以及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深入化普及,不断的提升着现代化教学模式的升级,移动学习模式在课堂当中的应用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使传统的教学形式得以不断的升级与优化。移动教学模式具有个性化、渗透化、多样化等特征,将其与数学教学进行有机的整合,有利于推进现代教育信息化体系的构建和发展。相比较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移动教学元素的创新性加入亦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着教学实效。本文将以初中数学教学为例,分析移动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优势,探索移动模式的教学优化策略。

关键词:移动学习模式;初中数学;教学应用

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的无法进行充分的表达,学生的具象思维以及抽象思维之间存在着很多差异,对于抽象化的概念无法进行分解和理解,应用现代化移动教学模式,则能以立体化、创新化的数学体系构建及其内容设计进一步的提升教学的实效性,使学生深入性的理解不同的数学内容,实现数学逻辑构建的学习目的,进一步的提升当代数学学科教學的实效性以及创新性,构建更为系统化以及深入化的数学学习模式。

一、移动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一)及时性

智能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的便携式通讯设备的应用下,学生可以通过手机信息传递的形式进行移动学习,将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全方位的渗透,可达到更为理想化的学习目的。与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有所不同的是,移动教学模式在信息传递以及信息的反馈过程当中效率更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可以及时的反馈学习情况,教师也可以通过移动学习平台及时的解决学生的疑惑,为师生之间的及时沟通提供平台,从而达到教学成效的提升。

(二)渗透性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移动学习环境下,通过移动通讯设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更加的深入化,目前不受时空的限制,能够全方位地将教学渗透到方方面面,从而有效地提升数学教学实效性。在移动信息传播环境下,相关的教学内容也更加的全面与丰富,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求进行深入化的设计,立足于课程教学目标进行数学问题的解答。相比较于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移动信息环境下,能够将琐碎的教学点融合为一个关注点,在学生与教师的互动过程当中得到有效性的解决,并将数学知识点渗透到动态的教育过程中。

(三)互动性

移动学习环境下,教师与学生、同学与同学之间建立了相应的学习群组,对比于传统的教学和学习环境,移动教学具有受众面广的特点,其学习的内容以及学习的形式不仅仅局限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通过多元化的互动,将知识渗透到学习的过程当中,进一步的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模式,亦通过师生以及同学之间的互动汲取适应性的学习方法,拓展教学模式。

二、移动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难点

(一)学生的理解能力有所不同

学生的理解能力有所不一,但是,教师的课件设计往往是具有层次性的,尤其是在网上教学的过程当中,只能够对相关的内容进行讲解,学生所不理解的问题不能够进行逐一的解释,否则将会影响教学进度,但是,如果无法对学生的疑问进行充分的解答,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的实效性。另外一方面,每一个学生的认知能力有所不同,教师在线上的讲课方法也会引导着学生的理解方向,从而形成差异化的理解状态。

(二)学生的自律能力有所差异

在进行网上教学的过程当中,只有统一的时间规定,却没有统一的空间要求,并且由于每一个学生的自律能力有所差异,这就会导致教学的实效性产生差别,并对最终的学习成效产生深入性的影响。相比较与课堂上较为规范的教学模式,移动学习模式由于没有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学习的形式上也较为的自由化,学生的自律能力将对学习的实效产生影响,自律性越高,学习的实效也就越高,自律性越低,学习的实效也会有所下降。

(三)学生的时间管理各有规划

每一堂线上课程的时间设计时长都有一定的规划,在几十分钟的线上课堂教学中,学生无法将全部的时间进行集中式的学习,进一步的导致学习理解的不同。线上教学并不是一次性的,各个课程之间具有一定的衔接性以及渗透性,如果没有进行连续性的学习,有可能产生各个数学环节以及逻辑体系的解构,之前的学习也就无法发挥充分的驱动作用。初中数学学科的学习过程当中,每一个知识点之间是相互渗透并相互衔接的,学生的时间管理如果无法跟上教师的教学速度,则会抑制教学进度,使相关的教学无法得到有效性的开展。

三、移动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应用移动学习的及时性,科学实施教学的有效性衔接

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学生家庭中的移动信息工具普及率较高,学生对手机、平板等工具操作熟练。结合本次教学示例《二次函数y=ax2的图像变化》一课,探究如何利用移动学习的及时性优势进行策略探讨。

学生对二次函数的相关内容和定义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在移动教学的过程当中需要进行复习,就需要教师在新课的教学中穿插进旧的知识,及时有效的引导学生理解课程的衔接性,从而更好的理解知识。教师可以将搜索任务发布在班级群,引导学生自主对“函数”、“二次函数图像”等关键词进行搜索。通过让学生自主搜索复习一次函数的相关知识,及时有效引导学生在学习新课过程中如何有效地进行复习,并带着问题学习《二次函数y=ax2的图像变化》这一新课。同时,学生在学习新课的过程中,可以将学习问题、学习反思、学习总结等反馈信息发布在班级群中,方便教师快速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解答及调整教学策略。

(二)增强线上互动性,强化数学教学的多维思考

移动学习模式虽然在教师板书部分无法进行充分的展示,但是却可以设置师生研讨环节。如《解直角三角形》一课,教师可以通过钉钉软件当中的弹幕和群组设置得形式让学生思考和探讨如下问题:

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

(1)三邊关系:勾股定理……

(2)三角关系:∠A+∠B+∠C=180°,∠A+∠B =∠C=90°

(3)边角关系tanA=? ,sinA= ?,cosA= ?

通过对相关问题的设置引导,能够进一步的激发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在不断的互动过程当中,学生可以对相关的知识进行更为多元化的了解,并从与同学的互动过程当中得到新的知识启发,可以更好的进行学习和知识的理解。

(三)合理规划教学内容,做好分层教学

移动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持续性补充和优化,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无法全方位完成的内容可以在移动教学设备上进行展示,使课堂中的内容能够依托移动学习设备得到信息化的衔接和内容的连通,并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特征呈现分层教学,从而达到理想化的教学实效。在进行《圆》构建知识体系的讲解过程当中,学生的理解及学习需求有所不同,在知识点设定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将知识点划分为困难、一般、容易等级。通过QQ群的分组功能,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为A、B、C等级,并一一对应的导入相关知识点。如将垂径定理、切线长定理、弦、弧、圆心角与弦心距关系定理、切线的性质定理、切线的判定定理等知识点发布在A等级小组,要求小组成员利用相关知识进行证明和计算;将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等知识点发布在B等级小组,要求小组成员反推论证。合理规划教学内容,做好分层教学,使学生能够对具体的图形形态进行更深一步的理解,并对相关的数学内容进行更深一步的了解,从而不断地提升课程衔接的渗透性和引导性功能。

四、结语

相比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移动学习不论是对于教师的教学模式的创新,或是对学生数学知识内容的深入性理解而言都具有积极的作用。采用移动学习的形式,对初中课堂进行有效性的教学设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的驱动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性,从而有效的提升初中数学教学实效。通过对移动学习模式下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方案的相关观研究,对现代化初中数学的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建设性的参考,从而推动学科教学形式以及教学内容的创新,进而达到理想化的数学教学实效,提升当代初中数学教学逻辑体系思维构建驱动的深入性所用。

参考文献:

[1]胡岩峰.移动学习环境下初中数学作业探究[J].当代教研论丛,2020(06):13-14.

[2]黄文翠.移动学习环境下初中数学精准化教学探析[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07):61-62.

[3]许丽.移动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名师在线,2019(18):89-90.

[4]潘春娥. 初中生接受数学移动学习的影响因素及模型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

[5]孙亚文,朱莎莎.初中数学教学中手机移动学习的实施[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15):114-115.

(汕头市潮阳区后溪中学  广东  汕头  515100)

猜你喜欢
教学应用初中数学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
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三维动画课程的教学研究
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