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的早期肠内营养护理

2020-03-13 08:08王聪闫玉沙王霏霏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20年2期
关键词:肠内营养护理

王聪 闫玉沙 王霏霏

【摘要】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的患者常因营养不良而影响后期的康复以及化疗。应重视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改善患者术后的营养、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现结合我们的临床经验,将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应用与护理进行阐述。

【关键词】消化道肿瘤;肠内营养;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20)02-223-01

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大多数因饮食减少和疾病的消耗,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现象,这也成为胃肠道手术患者死亡及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顯得尤为重要。相对于肠外营养,肠内营养可通过口服或管饲来提供人体代谢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各类营养素,不仅具有营养支持作用, 而且还能促进肠蠕动功能的恢复, 加速门静脉系统的血液循环,促使胃肠道激素的分泌, 改善肠黏膜的屏障功能。[1]同时,肠内营养支持简单、有效、廉价,另外早期肠内营养还具有免疫、治疗作用。但凡胃肠功能正常或存在部分功能者, 营养支持时应首选肠内营养。本文对我科2018年2月至10月118例消化道肿瘤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进行观察和研究,现将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118例患者,男76例、女42例,年龄41~82岁,其中胃癌根治术106例,胃肠吻合术12例。于术后24h待患者生命体征趋于稳定时即开始肠内营养支持。肠内营养制剂为短肽、不含纤维素的要素膳以及混合制剂,并指导家属煮一些鱼汤、牛肉汤等作为术后营养液,经鼻肠管挂瓶滴注或经输液泵匀速泵入。实施肠内营养期间,有14例开始时有腹胀、腹泻等并发症发生,后经过减慢滴速,降低浓度,调整用量均得以缓解,6例糖尿病患者因食谱受限,刀口愈合延期。118例患者均康复出院。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患者由于对疾病知识的缺乏,以及经鼻插管引起的不适,患者会产生抵触心理,并对肠内营养的效果产生怀疑[2],因此,在给予肠内营养治疗前,要向患者及家属讲明肠内营养的目的、重要性、必要性及滴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其对症处理措施,并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增强患者的信心,消除紧张情绪,提高患者的安全感,使其能积极配合。

2.2 营养管的护理 妥善固定鼻肠管,防止滑脱、扭曲和受压,保持管道通畅。术后标记鼻肠管留置在外的导管长度,并认真交接。由于部分营养液易粘附于营养管壁引起阻塞,每次滴注前后应给予 0.9 %生理盐水或温开水20~30ml冲管,持续滴入者每4h冲管一次,保持管道通畅。本组无脱管、堵管现象发生。

2.3 营养液的输注方式 临床实践表明连续性经泵滴注时,营养素吸收较间歇性输注效果明显,胃肠道不良反应少。肠内营养初期应采用低浓度的肠内营养液,使胃肠道逐步适应肠内营养。在术后24~48h内经鼻肠管给予5%GNS 100ml慢滴,观察病人是否耐受。若无腹胀等不适,则根据患者的适应情况逐步增加量和速度。开始输注时速度宜慢,每小时约40ml~60ml,3天或4天后逐渐达到每小时100ml~150ml。温度控制在37~40℃为宜。

2.4 常见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2.4.1 导管堵塞 导管堵塞常见原因是营养液或药物成分高、质地粘稠,容易造成物质沉积而堵塞导管;导管的护理不当或制剂质量不佳及配制不当亦为常见原因。预防措施包括在每次输注前后,应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冲管;持续输注期间每4h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30ml冲洗一次;给予粘性较大的营养液或喂养速度慢时,应使用静脉输液泵或营养泵;应用药物时,将药物碾碎呈粉状,充分溶解,注药前后用温开水20ml冲洗管腔,以预防药物和营养液在管腔内凝结成块造成堵管;配置营养液时,应注意充分摇匀。发生阻塞时,尽可能用温水冲洗。

2.4.2 消化道症状 较多见的是嗳气、腹胀、腹泻等,其中腹胀较为多见。原因主要与营养液滴注过快、用量或浓度过大、液体温度偏低 、胃肠动力差、个体耐受差异等有关。可针对相关问题解决,如减慢滴注速度、减少用量、降低浓度、给予胃肠动力药物、更换营养制剂等。浓度和量应根据患者耐受情况,浓度由低到高,量由少到多,匀速输入,,以40ml/h为宜,逐渐增加;温度要保持在37℃左右,天冷时可用加热泵或热水袋保温,减少对肠道的刺激。

2.4.3 返流 、误吸及肺部感染 多发生于胃排空不良及存在腹胀的患者,尤其是昏迷、吞咽和咳嗽反射减弱者。吸入性肺炎是最严重的并发症。 预防:鼻饲后禁止翻身、叩背等动作,保持头部抬高,可通过重力对抗返流,还可加甲氧氯普胺,促进胃排空。一旦误吸应立刻停止输注,抽吸胃内容物,防止再次吸入;同时给予抗生素,以防肺部感染。

3 讨论

研究表明胃的功能术后1~2d内恢复正常,大肠需3~5d,而小肠的吸收功能术后数小时即可恢复正常。因此,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于消化道肿瘤术后的病人是安全可行的。 肠内营养在创伤后2~3 d内开始,可减少肠道菌群移位,降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有助于维持肠黏膜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维护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减少肠源性感染的发生。 综上所述,消化道肿瘤术后患者的营养支持直接影响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而早期、安全的肠内营养支持更是关键。所以早期肠内营养是消化道肿瘤术后患者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且操作简单、价格低廉,在临床上应得到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方赤波,邓振辉,叶惠花,等.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2,18(3):311-312.

[2] 谭瑞香,刘芬.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护理[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14):2378-2379.

猜你喜欢
肠内营养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机械通气患者床边胃镜下置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的护理
消化道肿瘤术后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联合治疗效果分析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营养支持
经鼻肠管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脑出血鼻饲患者家属对肠内营养安全认知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