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2020-03-14 05:36王卫家
人物画报 2020年24期
关键词:比较教学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王卫家

摘 要:比较教学法运用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具有十分明显的价值和优势:解决阅读分析浅显问题,提高讨论实效,纠正学生赏析中的弊端等,将比较教学法运用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有助于提高阅读课堂的效率,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比较教学法

比较教学法是指教师依据内容或形式上的一定比较标准,在备课、课堂教学、课外教学过程中辨析并确定教学内容间异同关系,提升自身教学效果,并指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的思维过程和方法。而将比较教学法运用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对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比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特点

1.教学组织方式的开放性

比较教学法具有开放性,是因为比较标准会受到主观意识的影响,很难保持绝对客观,观察者往往会以自己的文化、价值观为基点来考察比较对象。就如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时,就不只是传授教学参考用书中的唯一的答案,而是指导学生对具有可比之处的课文进行比较分析,使学生在轻松自主的氛圍中产生独特的体验,使学生摆脱阅读单篇课文时的浅层和枯燥感受,体现了比较教学法要求课堂学习自由化的开放性特点。

2.教学指导思想的开放性

比较教学法具有“和”与“和而不同”的中国传统哲学依据。基于比较教学法哲学理论依据中的“和”与“和而不同”的中国传统哲学依据,可以看出比较教学法具有系统的开放性特征。中华民族“和”的哲学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之一,孔子和老子都有关于“和”的论述,其中由孔子发展的“和而不同”的思想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孔子认为“和”表示不同事物之间的和谐、系统统一与平衡,基于这个比较教学法“和”的哲学依据,可以发现比较教学法的系统的开放性的特点。

3.教学方法的开放性

比较教学法概念的内涵中有其运用标准和方法的内涵,基于比较教学法的运用标准和方法,也可以发现比较教学法的系统的开放性特征。孔子认为“和不是无原则的迁就、无根据的吸收或不加分析的苟同”所以“和而不同”的哲学思想,其实便是坚守本身、包涵百家、兼收并蓄的开放思想。我们据此将“和而不同”的哲学思想作为比较教学法的总体运用标准和方法,并坚持其中体现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吸收和创新的原则。这个“和而不同”的运用标准和方法再次突出了比较教学法的开放性特点。

二、比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价值

1.解决阅读浅显的问题

比较教学法可以解决学生阅读浅显,教师分析缺乏系统的逻辑性问题。当前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普遍存在着这样的一个问题,即学生对文本只有浅层的、表面的阅读感知,缺乏深入的理解和体悟。每节新授课开始,都有一部分学生不曾翻阅过新授课的基本内容,只靠教师在课堂上特意挤出来的几分钟时间内完成对新授课文的阅读理解。仅仅依靠这浅显的阅读,学生对文本的内容当然难以产生深刻的理解和体悟,以此为基础展开的阅读教学也肯定是失败的。而比较教学法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对比探究,在阅读教学中,要求教师科学系统地分析文本,不再是采用庖丁解牛式的教学方式肢解完整的课文,也要求学生运用开放发散式思维,采用对立统一的方法,全面的对比分析课文内容。例如一般教师在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时,都会依据教参对照文中的某个情节直接给人物下定义,而大部分学生对情节内容理解不深,往往都会将教师给的定义照抄下来。教师这时候应该引导学生采用比较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文中不同的情节内容进行比较阅读,并将当前的接触的人物与之前学习过的课文中的类似人物形象进行对比,例如范进与孔乙己的对比,学生就会不自觉地进行思维的发散,将两个相似的人物形象进行对比,有效处理了学生阅读浅显的问题。

2 .提高阅读讨论效率

比较教学法可以消除学生讨论不足、分歧消除太快现象,具有提高讨论效率的价值。在实际的阅读教学当中,课堂讨论往往流于形式,部分教师不重视学生的讨论,往往会为了课程的进度,只将问题提出,却不引导学生讨论,或是在学生讨论探究的过程中,打断学生的讨论,学生并没有因为讨论探究而产生任何深刻的认知感悟,就被迫结束了讨论,这种只注重形式的课堂讨论并没有任何真正的实效。比较教学法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要求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动性,重视其主体地位,教师要指导学生自主运用各种比较方式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自主深入的讨论,自主消除分歧。例如在《最后一课》的教学当中,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采用比较教学法来对比讨论文中的众多悬念的不同作用,或是将课内与课外大家所熟知的悬念相对比,自然就解决了学生讨论不足、分歧消除太快现象,并能提高讨论的实效。

3 .纠正阅读赏析中的弊端

比较教学法可以纠正学生赏析不够、教师理性讲解过快的弊端。在实际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常常出现学生赏析不够,教师急于理性讲解的现象。特别是在课堂阅读教学当中,当学生通过对文本的整体感悟,渐渐真正感觉到文本的内在奇妙之处,正想要进一步地对文本进行赏析体悟之时,教师却迫不及待的对文本进行了自己的理性分析讲解。这种做法往往容易使学生自我怀疑,对自己产生极度的不信任感,主动地看低自己的赏析能力,认为教师的分析讲解永远是对的。比较教学法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要求教师摆脱依赖来自参考资料上的理性讲解,引导学生自主的寻找文本中的比较内容,并且对其自由感悟发表观点,并接受学生正确的观点。例如学生在对契诃夫的《变色龙》进行感知阅读时,会渐渐感觉到文章题目与人物性格的某些关联。教师需要多给学生一些时间,引导学生采用比较教学法来对比分析主人公对待被狗咬伤的工匠赫留金的前后态度的差异,让学生通过对比人物态度的前后变化而进一步感知文章,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文中主要人物前后判若两人的“变色龙”性格。

三、结语

总的来说,比较教学法在初中阅读教学中具有解决阅读浅显、提高讨论效率、纠正赏析弊端等作用,其在课堂的灵活运用和价值实现还需要众多教师积极进行探索,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菲菲. 比较教学法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探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9.

[2]陈云钏. 论比较阅读教学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运用[D].苏州大学,2014.

猜你喜欢
比较教学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比较”与“类比”在大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比较教学法在“算法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