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地铁安检问题与对策

2020-03-14 16:22罗想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乘客应急人员

罗想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湖北武汉430062)

当前中国城市化发展迅速,大城市人口聚集,交通堵塞是大城市经济发展中的通病。为了缓解地面交通压力、疏导人流,地铁成了重要的客运方式。国内地铁通车里程不断增加。地铁的安全、准点和舒适是各大地铁公司追求的目标,而安全运营是最重要的内容。进入乘车区实施安检是避免安全事故发生的最重要屏障。全世界范围内,地铁恐怖事件时有发生,造成了很大的社会影响,如2017 年俄罗斯3 起地铁连环爆炸案、英国伦敦地铁人肉爆炸等[1]。地铁具有空间封闭、乘客人员复杂、站厅人流密集等特点,发生事故,涉及整个城市交通系统,影响巨大。我国政府为了防范未然,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为了2008年奥运安保,北京成为全球首个将安检引入地铁系统的城市[2]。安检是以仪器和人工的安全检查为主要方法,防止恐怖和危害公共安全事件的重要措施。目前国内所有城市地铁均实施安检政策。

1 地铁安检的过程与现状

安检工作前由本次安检班组长进行班组开会,传达有关最新的公司动态和其他线路出现的问题,对本次班次提出要求。安检实施过程中要求旅客在安检区域排队,进行人物同检的查验工作。一般设置引导岗、值机岗、手工检查岗和后传员岗。引导岗主要负责规范安检入口纪律、示意安检步骤和回答问题。值机岗主要负责操作X射线机、观察箱包物品情况、发现问题、要求开包检查和及时向上级报告特殊情况。手工检查岗主要是对值机岗检查的有力补充,负责对可疑液体、违禁品进行其他专业机器设备的检查。后传员则负责提醒乘客拿包、避免误拿物品、劝退未安检乘客和紧急情况时汇报等。本次班次完毕后,安检人员关闭仪器,在文件上签署交接班手续。

目前国内地铁大部分安检人员并不是地铁公司正式职工。地铁公司将安检业务外包给更为专业的安保公司承担。安检人员通过安保公司培训后,分线路上岗。每个地铁站一般安排一个乘车安检入口,出口则有多个。每个安检处区域面积大概10 ㎡,工作期间有3~4名安检人员工作。安检设备主要为安检门、手持金属探测仪、X射线机和其他设备。

2 地铁安检的问题分析

2.1 安检效率不高

在大的人流中转站点,上下班高峰期、重大节假日的时候,安检等待时间较长。由于安检区域面积不大,乘客排队拥挤,加之没有将带包和没有带包的乘客进行分流,安检处人流通过率超过安检人员工作效率。安检人员工作熟练程度,如手持金属探测仪和X射线机操作能力,直接影响安检人流通过率。

2.2 安检质量不高

安检工作是一项专业化程度很高、风险大和情况变化复杂的工作。目前有些地方的安检工作没有做到应检尽检,安检工作浮于表面的情况时有发生。虽然目前国内地铁没有发生大的安全事故,但是也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一定要通过提升平时安检工作质量,将隐患完全消除。安检设备的先进性和敏感程度也直接影响了安检工作质量。目前国内地铁很多安检设备并没有完全跟上时代的最新发展,地铁安检没有做到信息化发展。

2.3 安检服务水平不高

安检工作本身就存在冲突性。乘客匆忙赶车,他们对时间的要求和安检工作所要求的细致、全面性之间存在矛盾。安检工作整体服务水平的群众认可度并不高。一方面,车站和全社会对地铁安检工作的宣传不够,群众主动安检意识不强;另一方面,安检人员的服务水平和工作方式也有待提高。

2.4 安检应急体系机制不完善

地铁突发情况多,例如大客流冲击、停电、袭击和自然灾害等等。安检人员作为地铁系统的一份子,当突发情况出现的时候,有义务和地铁内部其他人员共同应对,将危害降低至最小程度。但是目前各大地铁公司的安检人员与地铁内部的管理人员、安保人员和驻站警力分属不同单位,他们之间没有联系和沟通,更谈不上合作。万一出现突发情况,无法形成合力,共同应对。安检部门内部的应急处置工作还不健全,演习预案也少。这对突发情况的防御都是不利的。

3 问题的成因分析

以上地铁安检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其主要的成因有以下几点。首先,安检场所布局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安检通过率。其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安检设备应该升级,地铁安检要进行信息化改造。再次,国内地铁发展迅速,站点数量庞大。地铁安检人员需求量大,很多安检人员都是匆忙培训后急促上岗,安检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有待提高。最后,地铁公司没有整合站厅内部从业各工作人员,没有形成应急机制。

4 提升地铁安检合理化的建议

4.1 合理设置安检地点

地铁建设初期规划应该在部分入口留有安检通道,保证安检工作的展开有足够场所。建议国家在地铁建设标准化方面要对地铁安检入口的面积、通道长度等有硬性规定。如遇突发客流和重大节假日,建议安检人员对乘客进行分流。针对没有带包乘客和带包乘客,引导他们进入不同的安检通道,节约时间。有必要将安检设立到站台外面,减少站厅封闭空间的人员聚集,在疫情流行期间非常有必要。建议平日客流早晚高峰在安检口使用移动隔离护栏,减少人员冲撞,提示乘客之间保持安全距离。客流高峰时段,增加安检引导员数量,遇到问题,引导员及时解决,避免安检工作中断引起的客流积压,引发乘客的不满情绪。

4.2 升级安检设备

安检设备产业更新很快,譬如安检门目前更新了四代,技术由无源磁场计、有源探测器、连续波到脉冲波的工作方式。安检门功能已经有了信息化功能,采集的信息将会更多,譬如红外线识别、生物识别等,技术焦点也集中在网络集成一体化。随着国内外新形势,新的可疑和危险物品不断出现,液体探测器、毒品和爆炸物探测器识别能力应该升级。信息系统化发展在各行各业应用广泛,但是地铁安检还没有进行信息化系统改造[3]。每个车站的安检系统独立,没有采取统一管理信息系统。建议整个城市地铁统一安装信息管理系统,地铁安检可以与航空系统、火车系统和公安系统联网,建立重点乘客信息库,重点乘客包括:犯罪前科人员、吸毒人员和以前有带违禁品乘车人员等。安检信息系统可以通过人脸自动识别,系统自动提醒安检人员在实施安检过程中重点注意这些乘客。

4.3 全面提升地铁安检从业人员素质

目前安检从业人员由第三方安保派遣公司提供,虽然专业性较强,降低了地铁公司的人力资源成本,但是安检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目前,国内安检职业标准只有航空安检有认可的等级划分,其他场合的安检并没有职业标准,建议国家人力资源部门尽快出台地铁等行业的安检职业标准,一方面能更好的培训安检从业人员,另一方面也为地铁安检员指明了职业生涯发展方向,提高其工作的动力和积极性。为了全面提升安检队伍素质,建议加大安检人员平时专业培训和考核,如专业培训,包括X射线机的图像识别,各种安检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礼仪训练,语言训练等。根据考核结果来决定工资等级,平时也应该加大对安检人员的人文关怀,减少从业人员的流失。建议地铁公司和相关高职学院深入产教融合,在学校定向培养地铁安检从业人员,将地铁公司作为学校的安检实训基地,形成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一批素质高、专业能力过硬、职业精神强的地铁安检队伍。

4.4 科学建设地铁多部门联合应急管理体系

突发事件发生后降低事故造成损失的影响是很多行业面临着问题,于是应急管理是当前各行各业面临的重大课题。地铁安检是地铁运营重要的子环节之一,地铁安检也应该纳入到地铁公司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工作中去。安检部门应该联合地铁公司共同成立一个应急管理小组,该小组负责地铁运营中应急情况的处理,设立一个总负责人,权限层层分解,重大突发问题必须及时上报。应急小组的日常工作有:多渠道的资料收集,资料主要是法律法规、国内外地铁危险事件案例分析、本单位操作和流程规范;危险源与风险分析,确定地铁运营中的危险因素,每种危险源可能发生的后果、可能性、次生和衍生事故等;地铁公司的应急资源和能力评估,结合单位实际,不断提升应急能力建设;应急预案编制,预案编制要所有有关人员参加,他们均能掌握危险源的风险大小和处理技能。应急预案一方面要与社会其他部门和资源衔接,另一方面要周期性的进行应急预案的联合演习[4]。联合演习人员应该包括地铁站厅管理人员、安检人员、安保人员、保洁人员、驻站警力和乘客等等。地铁运营的危险源包括:大客流、火灾、自然灾害、群体事件、人质事件、恐怖事件、可疑爆炸物等等[5]。

4.5 加大安检工作宣传力度

为了减少安检过程中的冲突,增加乘客的理解和服务满意度,必须要加强对安检重要性和相关知识的宣讲工作。目前国内安检宣讲力度并不大。地铁公司联合社会政府部门和媒体,多渠道进行安检方面的宣讲工作。如在安检入口增加平面宣讲内容、分发安检知识册子、地铁电视播放主题内容、安检进学校进社区等活动。安检过程中遇到乘客纠纷,要耐心的解答和服务,尽可能得到乘客的理解和谅解。

猜你喜欢
乘客应急人员
人民的期盼就是应急青年的使命
嫦娥五号带回的“乘客”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汽车顶层上的乘客
让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最牛乘客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不得与工会组织任职期内人员解除劳动合同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急救人员已身心俱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