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信息化技术在船舶引航中的应用探讨

2020-03-14 16:22唐鸿平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引航员港口安全性

唐鸿平

(广州港引航站,广东广州510700)

在最早的港口引航中,引航作业的完成主要是依靠引航工作人员自身的工作经验和判断结合着传统航行模式中粗糙原始的信息获取方式来完成,比如依靠一些航海图、信号台等来获取信息。但是随着船舶运输行业的发展,这种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如今的港口引航。所以本文分析了船舶信息化技术在港口引航中的应用,以期对提高港口引航的安全性有所帮助。

1 现阶段港口引航的现状

1.1 引航机制不完善

港口引航机制不完善是现阶段港口引航中存在的比较严重的问题之一,严重制约着港口引航的安全性。以我国某港口为例,在引航过程中因为缺乏制度约束,所以相关引航工作单位工作散漫,缺乏积极性,正常天气下引航工作尚可完成,但是在恶劣环境条件之下,例如大风、暴雨、风浪等经常出现引航工作完成较慢,引航效率低下继而延误船期的情况。这些都严重制约着该港口的发展,阻碍着该港口引航安全性的提升[1]。

1.2 港口航道条件存在问题

港口航道存在问题也是影响港口引航工作安全性的问题之一。近年来,国家虽然对部分港口和航道加大了资金支持力度,但是由于一些港口和航道因为自然环境所限制,无法对其进行全面整治,这也就导致了一些排水量比较大的船舶勉强能够入港,其危险性可想而知。

1.3 引航工作人员缺乏且综合素质较低

港口引航过程中,引航工作人员工作素养不高也是阻碍其安全性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引航过程中,一些工作人员故步自封,认为自己引航经验多就不学习先进的引航技术,导致这些引航员不能利用现代化手段开展港口引航工作,进而增加了引航工作的危险性。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船舶运输行业也在飞快进步,船舶的数量大大增多,而一些港口引航员的数量却不足,这也制约了港口引航工作安全性的提高[2]。

1.4 港口配套设施不完善

港口引航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另一比较严重的问题,例如:港口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引航工作的相关配套设施不全,管理滞后,且有的管理人员缺乏船舶停靠的相关知识,造成船舶在停靠时分不清停泊位。不仅如此,部分新建港口甚至没有配备配套协靠拖轮,影响着船舶的安全靠离。

2 港口引航中船舶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措施

2.1 完善船舶调度以及引航公共平台

如果想要在港口引航过程中应用好船舶信息化技术就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船舶调度和引航公共平台,以便于保障信息化技术能够得到良好的应用和发挥。这就需要相关的科研人员和行业工作者优化引航员的工作软件,帮助其实现信息化软件的升级,让引航员的信息化技术软件终端成为引航员工作过程中的一把利刃,提高引航员工作的效率。所以,在进行信息化技术软件优化和升级时要确保引航员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够得知港口的最新动态情况,比如说气象条件、港口水文条件乃至船舶事故发生地点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引航员应用船舶信息化技术的水平,进而提高船舶港口引航的安全性[3]。

2.2 合理利用AIS系统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AIS)主要由基站设施和船载设备所组成的,这一系统涉及数据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电子信息显示技术等内容。并且AIS系统还应用了全球定位系统,这样就能够保障在港口引航的过程中比较准确的判断船舶位置、行驶方向以及行驶速度以及港口水域情况等等,这些信息对于船舶引航非常重要。

在AIS系统所涉及的所有技术之中,最关键的技术有3 个,分别是数据通信技术、全球定位技术以及AIS 技术。从数据通信技术方面来说,应用数据通信技术可以帮助AIS系统实现各种信息的及时传播,保障引航员能够掌握本船及附近船舶的最新动态情况。从全球定位技术方面来说,全球定位技术能够有效提升船舶引航系统的工作效率,且为港口引航工作人员提供最准确的船舶位置信息。而AIS 技术则是AIS 系统中的重中之重,运用该技术可以使船舶航行系统一直在线,实现信息实时通信和数据信息高速度传输。所以在港口引航过程中合理利用AIS系统能够有效降低船舶发生事故的风险[4]。

2.3 对港口引航工作进行数据化管理

对港口引航工作进行数据化管理,能够对以往的港口引航工作进行数据分析,总结以往引航工作过程中的优缺点,以弥补港口存在的缺陷。因此,在港口引航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合理利用船舶信息化技术对引航工作的数据进行合理备份,以便于能够永久储存,随时查阅。长此以往,就可以利用这些数据信息建立一个完整的数据库,有利于工作人员建立数据模型,分析引航工作等。例如,可以通过对船舶碰撞事故的统计数据的分析,总结出碰撞事故的高发地段和发生碰撞的原因,研究出避免碰撞的针对性措施,对引航员和船舶驾驶人员展开针对性培训,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地方碰撞事故的发生。

2.4 合理利用电子航海图

电子航海图是船舶信息化技术中的一项比较重要的技术,也是船舶引航系统的基础。电子航海图是依靠船舶航海图背景以及显示集成来实现的。上述也提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一些传统的港口引航技术已经不再能够满足船舶引航的安全需求,所以在船舶航行过程中都采用了电子航海图的形式。电子航海图相比较于传统的纸质航海图具有很大优势,例如可以实时反应船舶所在位置,以及所处位置的各种情况等,还能够实现多图叠加运用以及灵活控制图幅来凸显具体位置等等[5]。例如,过去在广州港沙角锚地抛锚,需要在抵达锚地之前进行连续定位,以前一般要用雷达或者GPS进行定位,需要观测定位数据不断地进行海图作业以确定自己船舶的位置,然后再根据船舶位置修正船舶航向和航速以便控制船舶准确驶往计划的锚位抛锚,由于观测数据和海图作业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样定出来的船舶位置就有一定的滞后性和误差,给准确操作船舶进入计划的锚位带来了不少困难,导致船舶经常不能一次性抛准锚位,需要调整几次才能抛准锚位。而有了电子海图以后,就可以实时看到船舶的准确船位,使引航员能够及时地调整船舶的航向和航速,控制船舶准确驶入计划锚位抛锚,基本上一次性就可以准确抛好锚。

2.5 提高引航员的综合素养

提高引航员的综合素养也是在港口引航中运用船舶信息化技术的基础条件之一,唯有引航员自身素质水平和综合素养提升,船舶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效率才会得到提升。首先,港口相关部门需要定期为引航人员开展培训会,通过培训会的形式提升其对信息化技术水平的掌握程度。其次,引航员在工作中也要相互学习,借鉴他人的工作经验,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借鉴他人的工作方式和经验弥补自己工作中的不足,进而提高港口引航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第三,港口还要引进一批具有高素质水平的引航员,以缓解引航员数量不足的问题,同时还可以提升引航员整体素质水平。最后,还要为引航员工作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防止引航员在工作过程中出现散漫不积极的情况,同时要加大奖惩力度,让引航员有更大的积极性做好引航工作。

2.6 为港口配备更加完善的配套设施

在港口的引航工作过程中,仅仅具有高素质的引航员是远远不够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相应的配套设施支持,即使引航员具有再高水平的引航工作能力也是不行的,所以这就要求港口尽力配备更加完善的配套设施:第一,需要督促港口完善码头靠垫的铺设以及协靠拖轮的引进和使用;第二,还要为船舶引航停靠制定相关的引航方案;第三,要求港口工作人员定期检查港口泊位适泊情况,以确保港口引航的安全。

3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船舶运输行业也在不断发展,而船舶的数量和吨位都在快速增长,因此港口如果不利用船舶信息化技术加强引航能力,势必会导致各种引航安全问题的出现,所以相关部门必须加强港口对船舶信息化技术的利用,以提高港口引航的安全性和效率。

猜你喜欢
引航员港口安全性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中国港口,屹立东方
两款输液泵的输血安全性评估
新染料可提高电动汽车安全性
引航员登离船装置的风险分析与安全措施的探究
资料链接:中国引航员情况简介
某既有隔震建筑检测与安全性鉴定
港口上的笑脸
日本引航员培训与考证体系研究与借鉴
关于引航员梯国际规范的使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