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农村社区开展绿色建造技术继续教育的实践探索
——以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为例

2020-03-14 16:22程忠国蒋晓云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装配式绿色社区

程忠国,蒋晓云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925)

教育部办公厅等十四部门印发的《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创业行动计划》中指出,实施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是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下同)的法定职责。推动职业院校联合行业企业面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建筑新技术应用、智能建筑、智慧城市等领域,大力开展新技术技能培训[1]。绿色建造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先进技术,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并减少对环境有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2]。2016年以来,广州城建职业学院通过校企合作共建职业培训平台和协同工作机制,面向农村社区以“绿色建筑、绿色施工”为标志的绿色建造技术培训取得显著成效,为推动农村社区人员职业技能提升和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1 推广绿色建造技术的意义

1.1 绿色建筑转型发展需要绿色建造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加快带来的巨大建设需求促使建筑数量和建设速度飞速增长,但现有工程技术人员的绿色理念、施工水平、环保技术受限,很多建筑工程的绿色施工水平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尤其是当前农村建设领域发展面临的双重问题:一是高资源消耗、高环境负荷;二是低质量的供给。低质量、高能耗、高污染、效率低下,劳动密集为标志的传统建造模式和产品已无法支撑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必须转变现有发展模式,探索一条体制机制科学系统、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建造发展之路。突出的供需矛盾促使国家各个层面开始高度重视、大力倡导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工业化道路,绿色施工和建筑装配化得以推广和实施。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提出的“美丽中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到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标准化建设和建筑产业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从住建部出台《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到广东省住建厅发布的《关于推进房屋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试点工作的通知》、《关于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的管理办法(暂行)》等系列文件均表明:随着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升级、节能环保要求的提高、劳动力成本的增长,我国在绿色施工及预制混凝土装配化施工技术方面的研究与应用逐渐升温,具有建筑更节能、环保更可控、质量更稳定、工期更高效、过程更智能等特点的装配式建筑取代传统建筑,绿色施工方式取代传统施工方式将得以全面普及和推广。

广东省作为经济大省、建筑大省,推进绿色施工及施工现场装配化更是大势所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区教育发挥着全民教育功能、社区凝聚功能、文化发展功能,是提高人口素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让老百姓得到实惠的教育。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培训、提升农民职业技能和文明素质、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提升社区居民综合素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迫切需要。

1.2 区域经济健康发展需要绿色施工人员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打造美丽乡村,使我们的生存空间天蓝、地绿、水净,更加山清水秀。广州城建职业学院所处的广州市从化区,是广州市面积最大的区,现辖5个镇及3个街道办事处,有行政村221个、社区50 个,常住人口约64 万人。从化区也是广州北部重镇和全国著名生态旅游度假胜地,被誉为“广州的后花园”和“北回归线上的璀璨明珠”。2014 年2 月国务院批复撤销县级从化市,设立广州市从化区以来,围绕广州市的统一部署实施“北优”战略,探索保护生态环境与促进经济增长相统一的发展路径,各项事业持续进步,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在国家建设“美丽乡村”的战略规划下,从化区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养身产业,实施“一村一景”美丽乡村建设规划。2017 年5 月4 日住建部发布的《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到2020年,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达到50%,新开工全装修成品住宅面积达到30%,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达到40%,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15%[3]。因此,推广“绿色、节能、高效、经济”先进施工技术,培养具有绿色施工与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的现场施工人员,对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3 高职院校内涵发展需要增强服务能力

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是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面向社区劳动者广泛开展职业培训,既有利于提升社区居民素质,支持和促进就业创业,也有利于学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社会发展能力,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多年来的内涵建设使其具有服务社会的资源优势,继续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学校学历教育以外的社区职后教育上发挥重要作用。在开展学习型社区的建设过程中,为社区居民开展不同层次、类型、方式的教育培训,成为社区继续教育的重要服务平台,是高职院校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的具体体现。

2 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社区开展绿色施工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由于农村宅基地建设缺少整体规划,宅基地业主一般都是自筹自建,主要靠经验施工,缺少专业的指导和监督,因此乱改乱建的现象比较普遍。同时农村建筑施工从业人员量大、分散、流动性高,缺乏规范管理和技能培训,专业技术水平较差,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这也是农村建筑施工的痛点和难点。事实上,农村社区建筑业内人士和政府管理部门对绿色建筑的认识也存在很大的误解和偏差,认为绿色建筑及绿色施工就是加大社区绿化覆盖率,这种对开展绿色施工意识淡薄的现象在全国农村社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2 社区继续教育机制尚未建立

高职院校开展社区继续教育既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撑,更需要所处地方行政管理部门工作机制的有效保障。从目前情况来看,国家相关部门虽然出台了一些有关政策法规但主要是宏观层面的指导性意见,地方政府在开展社区继续教育方面基本没有明确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在开展社区教育方面如何科学规划、组织协同以及经费投入等具体工作机制尚未建立起来,高职院校服务社区教育活动缺乏有效运行机制和政策措施。

2.3 高职院校服务社区积极性不高

一方面,高职院校面向社会开展职业培训存在学校和教师的主动性不高、课程资源相对不足、针对性和适用性不够、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强等问题,开展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现象普遍存在,仍然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自身拥有的丰富教育资源极少向地方社区开放,一般都是只针对专业建设和在校师生教学开放。如何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资源,提高师生参与社区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展多功能的社区继续教育服务,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实践。

3 实践探索的基本路径

3.1 校企共建服务平台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把开展职业培训作为深化校企合作的重要切入点,近三年来在广州市有关政府部门和相关行业协会的指导下,校企合作投资近4 000 万元,以“领先技术、绿色建造”为理念设计建设了占地110 亩,集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实践教学、技术研发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技术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该中心现有安全教育、工种实操、质量检测、土建创新、装配式体验、校企联动等六大功能区,涵盖了6 种建筑结构类型、11 个工种实操项目、9 个技术管理岗位和多个建筑新技术实训内容,共有1 132 个实景设施、模型、道具和工器具[4]。现已成为世界技能大赛混凝土赛项国家集训基地、国家住建部建筑行业职业技能鉴定试点单位、广州市建筑知识科普基地。学校充分发挥这一优势资源,联合政府机构、行业企业动员社区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建立了面向社区的继续教育服务平台。

3.2 发挥地方政府主导作用

广州市从化区有关政府部门在开展农村社区职业培训上发挥主导作用,与学校合作制定并在广东省内率先出台了《从化区农村建筑工匠管理办法》、《从化区农村村民非公寓式住宅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指引》等相关制度规范,依托该中心组织农村住宅建设从业人员开展施工安全、质量体验和工种操作技能免费培训。并要求培训后经考核合格取得《广东省农村建筑工匠培训合格证书》后方可承接农村住宅建设工程,此后还应每年参加一次包括农村住宅建设新标准、新规范、新技能、新材料等为主要内容的技能巩固提升的继续教育,这从制度上破解了辖区内农村住宅建设施工队伍无序、脱管的问题。为保障这些制度规范落到实处,从化区还建立了农村建筑工匠退出机制,对发生安全事故、承接未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农村住宅工程等问题,视情况分别采取限期整改、没收工具、暂停施工和注销工匠资格等处罚。这为高职院校面向农村社区开展绿色建筑技术等相关培训服务提供了政策保障,对逐步培育农村社区绿色建筑工匠队伍,开展绿色施工以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3.3 发挥行业指导作用

注重发挥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的指导作用,学校先后联合近30家大中型企业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完成多项企业横向课题研究。2018年与中铁一局合作开发了广州市轨道交通车辆段复杂土质大面积高填方施工技术,与中建二局合作开发了大悬挑双层飞檐钢结构屋面群建造施工技术,与广东中建新型建筑构件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超大体量装配式预制凸窗生产及运输关键技术和装配式预制构件结合面粗糙化施工技术,上述3 项技术均于2018年9月通过了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科技成果鉴定,鉴定结果表明该技术成果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也为学校开展绿色建造技术职业技能培训实践发挥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3.4 协同开展职业培训

学校与相关政府部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深化合作,积极应对建筑行业绿色建造技术工人短缺的发展形势,践行建标准、建基地、建队伍、抓实训、选工匠(即,三建一抓一选)的路径,着力配套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保障等措施,形成了一整套建筑产业工人培训、评价标准。随着《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和《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实施意见》的相继出台,装配式建筑成为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要方向。2019年重点面向农村社区完成安全体验教育培训、农村建筑工匠继续教育培训、建筑产业工人技术技能、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等职业培训达175个班次,共计13 000余人次。

猜你喜欢
装配式绿色社区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绿色低碳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装配式建筑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研究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关于装配式建筑的几点思考
社区统战与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