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迁移拓展教学模式研究

2020-03-23 07:11李艳
小学时代·中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李艳

【摘  要】  文章依托小学语文教材阅读教学,根据文本特点,适时抓住迁移拓展点进行课程深化迁移,领悟文本的阅读方法或写作方法,进行“由读向读”或“由读向写”的拓展,实现得法于课内,运用于课外,从而强化知识,打开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拓展提升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形成语文阅读迁移拓展教学模式。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迁移拓展;教学模式

针对如何有效利用语文教材深化阅读教学,作者在总结教师教学经验基础上,逐步进行探索研究,形成了迁移拓展课堂教学中“实践运用学法—回顾梳理方法—阅读交流分享—延伸拓展练习”四步教学模式,通过语文课文的阅读教学,提炼相关读写方法,并设计拓展课程,组织学生自觉运用阅读课上学到的语文知识和阅读方法进行扩展性的阅读,巩固深化学生能力培养。

一、实践运用学法,拓展课程设计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借助教材这个例子,主动理解和体验,获得学习方法,提高语文素养。

1.组织自读自悟,实现整体感知。教师要按照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连贯—读出不同句子的不同语气这样一個读书过程,引导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从而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边读边想,整理读书中产生的问题的同时,写出读书的感受和体会,随后适时组织与周围同学进行交流、讨论。其间教师还要适时地订正字音,强化生字学习,采取多种形式了解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充分保证学生读的时间和读的质量。

2.组织情感朗读,感知写法。按照《课程标准》“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通过组织进行情感阅读,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原则,在这一阶段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重视课堂生成。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读,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同桌互相读、分角色读、指读、齐读、师生共读、评价读等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体会重点词句段的含义,明确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其中具体的表达方法,感知具体写法。

3.引导形象感受,了解描写方法。本环节是迁移拓展学习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已经领悟到了相关的阅读方法及学习方法。因此,这一阶段教师要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按照学习课文的方法与步骤,联系课文内容或单元专题,组织学生细细品味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内容,通过个人独立思考、相互合作交流,从中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及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二、落实回顾梳理,明晰深化写法、学法

本环节教师要根据文本特点,立足课程训练重点,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领会、体验其中的表达方法,进行必要的梳理和归纳,体会作家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及细节描写等写作方法,从而领悟明晰文本的阅读方法及写作方法,便于组织“由读向读”或“由读向写”的拓展。具体知识的回顾梳理可结合课程实际适时或专题进行。

如从一篇课文的教学中迁移拓展。在阅读教学中,学生通过对文本的精读,领悟文本的读写方法,适时梳理。例如四年级上册第四组《白鹅》这一课,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按照教程安排学生朗读,让学生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自读自悟,然后相互交流:课文中描写的白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相关语句,概括出白鹅的具体特点,引导学生弄明白课文从哪些方面体现了“鹅的高傲”,体会作者在写作过程中采取的先总后分的特点。

再如专题组阅读教学的迁移拓展。五年级下册第七组课文以“作家笔下的人”为专题,安排了3篇课文(《人物描写一组》《刷子李》《金钱的魅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清楚了解课文中描写人物的形象,体会人物鲜明的特点,同时了解作家在刻画人物时采取的不同手法。在学习《人物描写一组》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引导学生体会小嘎子摔跤时的动作,重复描述“站、围、蹦、转、揪、推、拉、拽、顶、扳”等动作中使用的具体词语,认识到作者从各个角度对小嘎子的摔跤动作进行细致描写,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体会其中夹杂的对嘎子心理活动的描写,比如,“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刚想用脚去勾他的腿”,了解嘎子的人物性格,让学生认识到运用准确动词刻画细致的心理活动,才塑造出小嘎子顽皮、机敏、富有心计的个性特点。再如《“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一文,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对王熙凤语言、外貌、动作的描写,认识到作者通过这些描写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王熙凤的性格特点。

三、适时组织阅读交流分享,熟练掌握读写技能

本环节中教师主要结合上述环节学生的体验,适时设计组织迁移性阅读练习,有目的地向学生推荐一些蕴含类似课文的书籍,进一步让学生通过阅读分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放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熟练掌握语文技能。

如学习丰子恺的《白鹅》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叶诺索夫的《白公鹅》、老舍的《猫》《母鸡》等作品,让学生体验同样是写动物,都表达了同样的情感——作者对动物真挚的喜爱和真诚的赞美,但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观察角度,使用了不同的表达方法,运用各具特色的语言,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心理体验,促进学生进一步巩固相关动物的描写方法。

在“人物风采”专题中,学习完《邓稼先》《谁是最可爱的人》《冬日看海人》后,教师在课堂教学策略的运用上,则可以以学生为主,引导学生对照单元主题进行自读自悟与合作学习,根据自己的条件拓展查阅资料、摘录笔记,让学生按自己的阅读习惯,选择自己合适的方式,运用工具书批注抄录,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组织学生自由讨论或自问自答,或与同桌交流,或以小组讨论,或离开座位和自己喜欢的同学组合,全面加深学生对相关人物、故事背景的了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实践,抒发感受……

四、组织延伸拓展练习,提升语文素养

在这一阶段,教师要根据课文的特点,在学生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就阅读方法、写作方法进行适当的深化、延伸,使学生学以致用,真正形成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本环节拓展练习的内容要根据课文特点灵活安排。如,“作家笔下的人”单元专题,其内容可以是:

1.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熟读成诵,丰富学生的语言;

2.写一写学习的感受和收获,深化认识;

3.补充与课文内容紧密联系的文章进行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自能读书的能力;

4.充分挖掘课文的含金量,通过仿写小练笔,提高学生的阅读作文水平。

总之,通过“实践运用学法—回顾梳理方法—阅读交流分享—延伸拓展练习”四步教学模式,针对文本多角度拓展整合教材,进行相关拓展阅读、群文阅读等,从而强化学生知识,丰富情感体验,拓宽阅读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可进一步拓展提升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训练学生读写能力。

【参考文献】

[1]尹祖琴.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教师成长篇[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施嘉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