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知识本质教学 引导学生深度思考

2020-03-30 03:18江璇
文理导航 2020年12期
关键词:思考教学

江璇

【摘 要】教育领域历来是我们党和国家的立国之本,教育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工作。做好新时代的教育工作,关系我国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为了这个伟大的目标,很多小学和各地数学老师开始研究新的教学方案,实现学生既可以轻松愉快的学到数学知识,也要高度重视知识本质教学,引导学生深度思考,从而改变现如今只知道一味给学生灌输数学知识,不懂得用策略教学的教学现状。本文主要概述了新形势下让小学数学教学回归数学本质,从而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数学问题。

【关键词】知识本质;教学;思考

一、研究背景

知识是数学学科的本质,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础和产物,打好基础,培养数学思维,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当中,引导学生学习和感悟数学知识,才能让学生进一步深度思考。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小学数学老师不但越来越重视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更加重视通过对数学思维的培养来使得学生最终回归到数学知识本身,加深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理解,再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深度思考。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老师也更加关注学生对知识本身、基本技能、思想本质、基本活动的经验的认知和理解程度,把这些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老师要不断引导学生去探索数学知识背后更深的数学奥妙,发现数学趣味,更要在此过程中,去感悟、体验这些奥妙、趣味背后的数学基本知识,以及这些基本知识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尤其是这些基本的数学思维对小学生以后学好数学这门学科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二、将知识分类,让小学生体会知识的来龙去脉

在现实生活中认识事物,往往要从将事物分类开始,如果要将事物分类,就要将事物进行比较,有了比较才有鉴别,有了鉴别才能探究事物的本质,最终将事物分门别类。分类其实就是根据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将事物区分为不同种类的一种逻辑方式。数学也是如此。比较是分类的基础,通过对数学对象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比较,将具有相同点的数学对象归为同一类,具有不同点的数学对象划分为不同的类,从而将这些数学对象划分为具有一定从属关系的逻辑关系。这样的分类思想,普遍存在小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中和解决现实中的数学问题当中。研究表明,这样的分类方式可以更能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更能加深学生对知识本身的认识,从而可以建立一个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结构。

例如,小学数学老师在讲“间隔排列”时,在黑板上划出很多图案,像下图一样:

1.△●△●△●△●△●△●

2.■◇★◇★◇★■◇■◇★

3.▽▽▽▽▽◆◆◆◆◆◆◆

4.☆★☆★☆★☆★☆★☆★

老师通过这种形象的方式告诉学生,这样两个不同物体一个隔着一个排列叫一一间隔排列。通过这种授课方式,显然其实是具有相同属性的花边图案归为一类,不具有相同属性的花边归为另一类。学生通过这样的归纳总结,不仅对“间隔排列”有了进一步认识,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这样的排列方式只是众多的排列方式的一种,这样既让学生对这个课题产生了兴趣,也引发了学生继续深度学习“间隔排列”的愿望。在此基础上,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继续深度思考“间隔排列”的其他情形。

三、让学生体会抽象,引导学生重视知识本质

抽象在很多事物中,是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抽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的一种思维过程,也是人们用来接近事物本质和内涵的思维方法。对于小学数学来说,抽象的数学方法重点体现在数学的概念和数学的原理的形成过程、通过数学模型、数学思维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抽象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意识,还可以不断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更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将更多的精神放在小学数学课堂的黑板上。

比如,老师在讲台上拿一个三角尺,让一名学生指出三角尺的角在哪里,学生第一次指到顶点,说是三角尺的角,然后老师将三角尺放在黑板上,再次问道,三角尺的角在哪里,学生再次指到那个顶点,于是老师将那个点画在黑板上,后将三角尺取下来,学生们可以看到,这名学生所谓的角只是一个点,想要指出三角尺上的角,不但要指出点,还要指出角的两条边。通过老师的讲解可以看出来,老师不是单纯的对角进行讲解,而是把学生认知真实的体现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自己去体会、去认知,逐一去完成角的概念的抽象,通过这样的方式他们真正的认识到知识的本质内涵“角是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公共端点和射线都是小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这个过程,不仅让小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解决了角的问题,更让他们将自己的注意力更加的集中在角的概念上,从而对角的概念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四、利用推理思维,让学生感受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要让学生在理解知识本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度思考,需要让学生感受知识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就离不开推理这种基本的思维方式。在小学生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推理思维,不仅是小学数学的一种基础性的思维方式,更重要的是通过推理得出的結论,更能令小学生信服,增加学生对知识本质的认识,也能培养小学生的解决和分析现实生活的能力。

比如,老师在讲解“轴对称图形”的内容时,可以分别拿出一个圆形电风扇的头、一页笔记本、一个飞机模型,然后老师通过这些图案让学生找出它们的相同点是什么,让小学生总结出“这些图形在中间画一条横线,两边的图案、大小都是相同的”。这时,在小学生的思想里会形成:如果一个物体,两边的图案和大小都是相同的,那么这个物体就是轴对称物体。然后老师引导学生,让学生想象如果把这个物体抽象成一个图形,那么这个图形的两边图案和大小都相同,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老师可以把这些物体的图片拿出来,沿着中间线对折,让小学生真实的看到轴对称图形是怎样表现出来的。通过这种方式,告诉学生轴对称图形只是其中的一种,还有其他对称图形,从而会引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还有什么样的对称方式?这种方式的引导,既让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定义进行了深入的理解,也引发了学生进一步深度的思考。

五、掌握数学知识本质,建立数学思维体系

日本有一位著名的学者米山高藏曾经说过:“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是创作数学著作、发展新的东西,使数学得以不断的向前发展的根源”。从小学数学教育的总体情况来看,数学知识的概念性问题、公式、法则等问题和数学思维的培养一样重要,有了基础性的知识,才能更加深度的去理解和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才是学习小学数学的根本。有意识的打好数学知识基础,掌握好数学思维方法,不仅能将数学本身的特质展现的淋漓尽致,让教学回归到对数学知识本质的关注,更有助于他们提高小学生自身的数学素养,这样的方式和素养对学生来说一生都有意义和价值。综合来看,在现代化的新课程改革中,老师需要做的就是让学生自觉的将注意力回归到数学知识本身上,从而培养数学思维,让学生在建立数学思维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度思考、分析数学的意义,让学生从小就认识到数学的真正魅力和奥妙。

【参考文献】

[1]邵光华.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思想与方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2]顾泠沅,朱成杰.数学思维方法[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4

[3]王永春.小学数学与数学思想方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4]米山国藏(日本),毛正中,吴素华译.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14

[5]王林.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研究与实践[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南京市莫愁湖小学,江苏 南京 210017)

猜你喜欢
思考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对于少儿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构饰课教学提要(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