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迪学生思维,凸显阅读教学艺术

2020-04-05 18:51李迎春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0年2期
关键词:教学艺术阅读教学

李迎春

[摘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着力刻画课堂教学的启迪主题,以期达到充分激活学生学习思维的目标。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阅读,与文本交谈、与作者共情、与生本对话,还应开放课堂训练形式,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关键词]阅读教学;启迪思维;教学艺术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06-0030-01

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应以启迪学生的思维为主,培养学生的个性诉求,让学生养成善于发现问题、主动学习、追求独立认知的态度,并能自我探索文本内涵。教育的价值和成效应在学生身上体现,而不单纯是教师的自我满足。

一、鼓励学生自主阅读,与文本交談

语文教学不是单纯地“告诉”,而是要引导学生挖掘文本内涵,主动感知和理解知识。在实际操作中,教师要找准学生需要引导、点拨的地方,如文本主旨要义归结、线索情感探索、语言鉴赏等,从这些角度展开教学引导,就能使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入交谈。

教学《在牛肚子里旅行》一课时,教师用多媒体播放了与文本相关的动画片,随后让学生自由阅读文本,再提出引导性问题:“这篇课文讲述了蟋蟀在牛肚子里旅行的故事。你知道红头为什么会跑到牛肚子里去吗?青头是如何救出它的朋友的呢?从中你学到了什么?”学生仔细阅读文本,展开了思考。有的回答:“红头是在和青头玩捉迷藏时,躲在草堆里被牛吃进去的。青头为了救出红头,爬到牛鼻子上,用它的身体在牛鼻子里蹭来蹭去。在牛打喷嚏时,红头被喷了出来。”有的谈体会:“我体会到了青头对朋友十分仗义,临危不惧,它对红头有真挚的友谊。这告诉我们要珍惜友谊,团结互助,遇事要动脑筋。”

教师利用多媒体和引导性问题,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独立思考,为学生提供了发散性的思维空间和表达机会,使学生顺利进入到阅读情境之中。

二、设计多种阅读活动,与作者共情

新课改要求学生要合作、自主、探究学习,教师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凸显教学的启迪作用,帮助学生构建学习认知。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文本、整合资料、训练优化等方法,在合作、自主、探究中实现学生的认知成长,培养学生对文本的共情力。

例如,教学《去年的树》时,教师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并梳理课文内容,解答简单的问题。随后教师提出了一些难点:“谁能描述一下去年的树和鸟儿在一起是怎样的情形吗?你对鸟儿寻找大树的过程有什么体会吗?课文最后,鸟儿唱歌时,前后两次‘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它在想什么?你觉得树被伐木人砍倒之前会对伐木人说些什么?”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表达和交流个人的情感。有学生回答:“树和鸟儿是好朋友,鸟儿整日唱歌给树听,它们约好了明年春天再见。看着鸟儿寻找树的过程,我体会到了鸟儿对树的深厚友谊和强烈思念,树的消失使鸟儿十分忧虑与艰辛。”又有学生回答:“鸟儿盯着灯火看时,它前一次应该在想‘我的好朋友大树,你怎么变成了这个模样,而后一次想的是‘大树,我履行了我的承诺,对你唱了去年的歌,再见了。”学生对文本有了共情力,阅读学习也获得了丰富成果。

教师在学生阅读文本后,通过问题引导,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了学生的思维成长和情感升华。

三、创新阅读训练形式,与生本对话

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其情感、感知、行为应与课堂融合,要有内在的真实参与感。教师要创造开放自由的课堂环境,帮助学生在阅读中追寻体验感。

教学《陶罐与铁罐》一课时,由于这是一篇寓言故事,主要描写陶罐与铁罐之间的言语争辩,于是,教师采取了语文活动课的形式来教学。教师先对文本进行了讲解,梳理了内容,然后组织话剧表演。教师担当旁白,学生自由分组,自由分配角色,都积极参与到话剧演出中,学习氛围十分浓厚。最后,教师要求大家谈谈体会。扮演陶罐的学生回答:“我是陶罐的扮演者,陶罐谦虚大度,但是又不懦弱,它的结局是被后世的人当作无价之宝。这告诉我们,要看到别人的长处,直视自己的短处。学习也是一样,要取长补短,互相学习。”扮演铁罐的学生回答:“我所扮演的铁罐骄傲自大,傲慢无礼。从这个角色中我体会到要谦虚做人,正确对待他人的长处,和睦相处,不然就会落得和铁罐一样的下场。”其他学生也有了很深刻的体会。

教师通过话剧表演,灵活生动地展现了一堂有意义的思想教育课,课堂演绎活动十分开放自由,教学取得了预期效果。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本质是唤醒。”阅读教学需要有创造性,要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启迪和感悟,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认知习惯。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教学艺术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简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互动的艺术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