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热身运动的探索

2020-04-05 18:51林爵南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0年2期
关键词:探索体育教学

林爵南

[摘要]作为体育课堂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热身运动的作用和价值不容忽视。如果课前不做热身运动,学生很容易出现拉伤等现象,这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很大影响。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正处于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体育活动开始之前更需要进行热身运动,这样才能确保课堂教学顺利开展。

[关键词]体育教学;热身运动;探索

[中图分类号] G6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06-0047-02

热身运动又称为准备运动,顾名思义,就是在正式运动之前进行的简单运动,即让肢体活动开,使身体处于一个较好的状态,从而避免出现不必要的伤害。体育课前热身的好处非常多,不仅能让学生的体温迅速升高,而且可以使人体的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释放更多的氧,从而增强肌肉的柔韧性,减少关节软骨的损伤。因此,体育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认识,科学设置热身活动,让学生在热身过程中切实感受到运动带来的乐趣,从而积极主动地投身到体育活动中。

一、选择运动内容,引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热身活动设计的合理恰当,学生的运动热情自然会被激发;反之,学生在运动中容易出现扭伤脚踝、手腕等现象。因此,热身运动内容的选择是体育课程顺利开展的基础和前提。另外,不同的热身运动需要选择不同的运动形式,教师应根据教学主题进行选择。只有充分热身,学生的身体“热”起来了,教学活动才能顺利推进。

例如,《投掷垒球》这一课的教学旨在增强学生的上肢力量,提升他们的投掷能力,因此需要进行蹬地、转髋、挥臂等连贯动作的学习。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协作能力、平衡能力,才能顺利完成本课练习的动作。为了锻炼学生的平衡能力,让学生全身都动起来,教学伊始,教师选择快慢跑交替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热身运动。也就是先让学生慢跑一圈,唤醒身体的各个器官后,接着快速跑半圈,再慢跑一圈。通过这样快慢交替的运动热身,既可以使学生的身体机能得到激活,避免发生肌肉拉伤、崴脚等现象,又能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对运动内容进行筛选,尽量选择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热身运动,这样才能提升热身运动与课堂教学的契合度,引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为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

二、引入传统游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小学阶段,学生大多好动不喜静,且好奇心强,对游戏情有独钟,只要有一点不明白的地方,就会打破砂锅问到底。教师可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利用趣味性游戏吸引学生,让学生真正喜欢上体育。在以往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设置热身运动时喜欢采用集体跑一跑、跳一跳以及自由活动等形式,这样的热身运动形式单一,缺乏针对性、趣味性,导致学生的参与热情不高。基于此,教师可将传统游戏融入热身运动中,让学生边热身,边感受传统游戏的精神内涵。

例如,教学《快速跑》时,为了让学生快速适应这项运动,教师课前设置了一个“老鹰捉小鸡”的传统游戏。这个游戏的趣味性极强,是一种多人参加的益智类娱乐游戏,能够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协调能力。传统的“老鹰捉小鸡”游戏,一般是教师担任“母鸡”这个角色,学生扮演“老鹰”和“小鸡”。为了让学生有更好的体验,教师让学生小组之间展开竞争,于是学生自己组织活动和分配“母鸡”“老鹰”“小鸡”的角色。因为是自己组织活动,所以学生格外用心,在游戏中锻炼了思维能力。

传统游戏的形式多样,常见的有“跳房子”“老鷹捉小鸡”“丢手绢”等,能够给学生带来很多乐趣。因此,教师可在热身环节中融入传统游戏,并积极进行革新,让传统游戏更适合体育教学的需要。在体育教学中,对传统游戏进行优化升级,能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感受,为课堂教学带来新的活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不断深入探究所学知识。

三、调节运动负荷,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所谓运动负荷,简言之就是运动量,即人在体育活动中承受的负荷以及消耗的热量。运动负荷主要由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决定的,而合理的运动量是体育教学的必然要求。热身运动亦是如此,运动量过大,学生体力消耗大,难以顺利完成剩下的运动任务;运动量过小,学生的身体没有活动开,容易造成身体损伤。合理控制运动量,需要教师备课时做到心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性别、运动水平、体质强弱等方面安排运动负荷。另外,在运动过程中,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表现适当调整运动量,使学生能更好地完成课堂学习任务。

例如,立定跳远这项运动主要锻炼学生的腿部弹跳能力。为了提升学生腿部的灵活性,教师设计了一个腿部拉伸和跳绳的游戏:每人做四组腿部拉伸的运动,将腿部肌肉活动开,然后每人寻找一个伙伴进行跳绳竞赛,相互之间指导、督促。进行这样的游戏,学生的运动热情极其高涨。在热身运动过程中,教师发现有的学生为了与同伴进行竞争,耗费了很多体力。于是,教师适时调整运动策略——每人每次的跳绳数量为20个,因为有了具体的数量限制,学生不再像以前一样用尽全身力气。这里,教师适时调整运动量,减少了学生的体能消耗,为立定跳远的教学铺平了道路。

体育课中,当学生的身体出现一些不适应状态时,教师要及时删减运动任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另外,影响热身运动完成情况的因素还有很多,如场地、气候变化等,教师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才能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热身运动。

四、传授运动技巧,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常见的热身运动分为两类:一类是全身性的热身运动,如慢跑、跳绳等运动能够让全身大部分的肌肉群都参与到活动中,最大限度地防止运动损伤;另一类是特定部位的热身运动,这类运动是根据教学需要,有选择性地活动特定的肌肉群。小学阶段,学生对热身运动的认知比较浅显,对运动技巧的掌握也不够熟练。因此,教师要积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适时地给予学生指导和点拨,让他们认识到热身运动的重要性。同时,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热身方法,防止错误热身对身体造成的损害。

例如,教学《韵律操》时,教师给学生量身定制了一套热身运动,主要分为三个内容,即高抬腿、扩胸运动、腰部热身。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知运动形式和运动方法,教师先进行扩胸运动的示范和讲解:“两腿张开与肩同宽,两个手臂尽量往前伸,同时踮起脚尖,胳膊依次向后伸展。”教师的示范讲解让学生对动作有了直观的感知,运动热情极高。对于其他的动作,教师只示范,不讲解,让学生自己模仿,探究动作的要领。这里,教师采用示范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自然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掌握了一些热身的方法和技巧。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资源,发动学生讲解动作的技巧,这样可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另外,教师作为倾听者、指导者,在学生认知发生偏差时要及时予以矫正,确保学生掌握的热身技巧更精准。

总之,只有经过热身,学生的运动热情才会被点燃,才能为下一步的体育运动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具体操作时,教师要从热身运动的内容选择、形式突破、技巧传授等方面思考,让学生在热身运动中掌握基础的运动知识,使学生更加快乐地运动。

(特约编辑 木清)

猜你喜欢
探索体育教学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