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胆尝试 提前渗透

2020-04-05 18:51张娟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0年2期
关键词:尝试渗透足球

张娟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体育教学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在深度钻研、理解教材的同时,应充分发挥自身体育专项的优势,拓展教学深度,与学生一起学习,共同成长。

[关键词]足球;教学;案例;尝试;渗透

[中图分类号] G6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06-0050-02

一、案例背景

事情源于与几位一年级学生的课前聊天。每节体育课前都会有学生问我:“老师,这节课我们学什么?”还没等我回答,很多学生就围绕“足球”讨论起来:“老师,我喜欢足球!”“老师,我也很喜欢足球!”“老师,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在体育课上进行足球比赛呀?我射门可准了!”……从学生的话语中,我感受到他们对体育课、对体育老師充满了期待。

二、实践尝试

回顾学期的教学计划,一年级并没有足球教学的安排。难道没有安排,就对学生的热切渴望视而不见吗?试想,如果学生在一年级体育课中就能系统地学习足球的知识和技能,那该多好呀!这样的想法激励、催促着我这个非足球专业的教师,深度学习足球教学的内容与技能。这时,一节公开课正好给了我一次磨炼学习的机会。

备课从确定主题开始。在小学《科学的预设,艺术的生成》教材中,最早出现足球教学在二年级的课堂上,以拨球、拉球等球性练习为主。那么,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体能特点,适合学习些什么呢?我主动寻求学校足球专业教师进行指导,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学习需求研讨“教什么”。最终,我确定本课的学习主题——停球,即让学生在系列游戏与练习中,初步了解足球运动中人与球的关系,体验学习多种停球的动作与方法。

在教学设计的研讨中,我请指导教师把我当作学生,反转角色,从学生的视角看教学。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在一节节磨课中,我对教材的理解更透彻,对教学重、难点也能精准把握。本课的教学设计以双人合作学习为主,引导学生在一起玩、合作练、互相比、共同展示的学习过程中,创想与练习不同的停球方法。在热身准备阶段,为了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合作学练的意识,我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跑”的慢跑游戏及面对面做操的活动。在充分热身后,“换位”小游戏让学生欢快地比试着“看谁最快跑到球的前方”,也为接下的停球教学做好了准备。

足球最“擅长”的是滚动,那么,运球中如何让球不出界呢?课堂提问将学生瞬间引向本课的学习主题——停球,学生在合作讨论中尝试各种各样的停球方法。当我也一起加入练习时,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就更高了,在练习中掌握与巩固了本课的学习重点:停球中需要做到快速跑到球的前面,屈膝降低重心,用脚将球挡住。

“那么,谁的方法最好,谁的球最听话,说停就停呢?”在“我运你停”“我运我停”等多种形式的合作练习中,学生不断地提高反应速度,由生疏到熟练,最终全班学生都能做出各种姿势的停球,90%以上的学生能熟练地完成停球动作。最重要的是,在整个学练过程中,每个学生的身旁都有一位学习伙伴,他们互相帮助、相互比评,在合作学练中共同学习与提高。在最后“你来我往”的游戏中,每一对学生组合还共同展示了本课的学习成果。当我宣布下课时,学生仍然意犹未尽。

三、案例反思

为了让学生的足球学习有连续性,在教研组集体备课中,我们针对一年级学生设计了足球单元的教学。“兴趣是最好老师”,激发兴趣后,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效率高。实践证明,教师只有深度钻研教材,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不同体育项目的拓展学习,才能更好地优化“教”与“学”。

1.深度理解教材,拓宽教材广度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是连接教师与学生、课内与课外、知识与方法、能力与发展的纽带。因此,教师应深度钻研和理解教材,根据学校与学生的特点,拓宽教材广度,由“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例如,低年级学生非常喜欢爬行,教师教学常规的爬行方式是利用垫子进行各种平面爬行。如果将爬行由平面变为立体,让学生通过搬、推、抬等方式拼搭不同高度的纸箱,再在纸箱上爬一爬,一定是特别的学习体验。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撑、跨、转、下等动作,精炼的动作要求更让学生迅速记住并掌握动作要领。同时,教师要向学生强调练习爬行的安全性,使学生懂得预见和化解爬高、跳下的危险。也就是说,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让教材中的知识和技能与学生的学习认知和生活经历相联系,从而转化为易于学生接受的学习内容与方式。

2.发挥自身优势,拓展教学深度

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运动专项,且多年的运动训练,使得教师对体育专项动作的理解与练习要求十分熟悉。因此,教师可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目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拓展教学深度,不断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例如,一体育教师的运动专项是田径短跑,这样在教学快速跑单元时,教师优美的跑步姿势、标准的示范成为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法宝”。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跑得快的方法,教师将专业的动作要领趣味化、儿童化,并自编“握拳臂弯前后摆,速度能慢也能快”等儿歌。这样学生边唱边做,不仅快速掌握了动作的要领,还能根据节奏调整摆臂的速度。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乐于接受,且非常喜欢,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此外,由于体育学习、锻炼具体很强的连续性,建议在学校教学安排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能够申请跟班连任教学。通过长期的系统教学,使学生在平时的体育课中就能由浅人深、循序渐进地进行体育专项的学习。例如,一体育教师有花样跳绳的运动专项,而体育教材对花样跳绳的教学指导有限,如果教师能够跟班进行系统教学,那么学生的学习就更有连续性,并会逐步形成班级特色,甚至有可能形成年级特色。在这个过程中,受益的不仅仅是学生,对于教师的成长也是非常有利的。

3.扎实专业素养,加强学习力度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孩子的身体健康、运动能力的发展越来越重视,且部分家长会利用周末或假期给自己的孩子报名运动兴趣班,使学生的眼界与能力都得到了提高。那么,体育教师如何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校内就有机会接触、学习不同的体育项目?这就需要教师加大学习力度,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教师不能只限于体育教材中要求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还要加强除本专项以外运动项目的深度学习。同时,教师应充分利用校内体育教师资源,成立学习型小组,在校内集体备课时进行体育教材外的拓展学习。另外,教师也可以积极参加各级教研活动、特色项目专题学习及学习交流等活动。

公开课结束了,但思索、学习的脚步并未停止。如何让学生学有所获,让教师教有所长,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究。希望体育教师不忘初心,继续努力前行!

(特约编辑 木清)

猜你喜欢
尝试渗透足球
再试试看
一次惊险的尝试
尝试
少年快乐足球
认识足球(一)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